七期--------走进嘉兴

各位读者朋友:嘉兴景色旖旎、民风淳厚、物产丰富、人文荟萃,是一座具 有典型江南水乡风情的历史文化名城。绿荫蔽日、气势雄伟的香樟树是嘉兴 的市树,而开在夏季,深受市民喜欢的石榴花就是我们的市花了。

市树,而开在夏季,深受市民喜欢的石榴花就是我们的市花了。 嘉兴地处人间天堂的苏杭之间,是“马家浜文化”的发祥地,距今已 有7000多年的历史。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化之邦”的美誉,是 镶嵌在长江三角洲平原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境内陆域面积 3915 平方公里, 海域面积 1559 平方公里。

嘉兴地处北亚热带南缘,属东亚季风区,冬夏季风交替,四季分明,气 温适中,雨水丰沛,日照充足,具有春湿、夏热、秋燥、冬冷的特点,因 地处中纬度,夏季湿热多雨的天气比冬季干冷的天气短得多。年平均气温 15.9℃,年平均降水量 1100 多毫米。

嘉兴是历史悠久之地。境内的马家浜文化遗址距今已有7000多年的历 史,是长江下游、太湖流域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代表。春秋战国时期嘉 兴为吴越争战之地,素有吴根越角之称,秦时置县称由拳,三国吴时,喜见 “野稻自生”,更名为禾兴,242 年,为避太子孙和的讳,又改禾兴为嘉兴, 嘉兴县名的由来即渊源于此,至今已近 1800 年。南宋在江南的偏安局面获 得稳定后,嘉兴的城市十分繁荣。南湖周边,也建起了许多达官富商的园林别墅,南湖湖滨也就成了建筑园林的汇集地,著名的烟雨楼就在湖滨的高氏 园中。

至明代,嘉兴全城人口至少有4万多,已有“江东一大都会”之美誉。 清朝康熙皇帝统一全国后,嘉兴的经济得到了非常大的发展,尤其是手工 业。到了乾隆年间,嘉兴的丝绸业进入鼎盛时期。

抗战时期,嘉兴人民奋起反抗,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而在 1921 年的 7 月,历史选择了嘉兴南湖,发生了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 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续会在南湖的一艘游船上进行,庄严地向世界宣布 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满载着地秀、文秀、人秀的吴越文化,“越韵吴风”“水都绿城”的文化 底蕴和生态特征在这里传承凝练,历史文明与现代文明在这里相互融合,交 相辉映。

嘉兴还是风光旖旎之地。嘉兴的名胜古迹以“秀丽、壮观、精巧、古朴” 为特色,形成四大类景观:一是以江南水乡淡雅、明秀的天然美蕴造而成的 自然风物群落,置身于烟雨迷蒙的南湖和幽静灵秀的南北湖,您会陶醉于这 片“江南真山水”;二是得天独厚的借大海之浩渺,潮汐之磅礴而成的壮观奇 景,海宁涌潮可谓“天下壮观无”,平湖九龙山融山、海、岛、沙滩为一体的 “南方北戴河”等景区令人不得不为大自然的豪迈而折服;三是赖能工巧匠之 鬼斧神工,精致典雅的古代园林艺术建筑,徜徉在绮园或是朱彝尊曝书亭, 您一定会为那亭、廊、桥、池、舫、山浑然一体的布局而拍案叫绝;四是最 具水乡敦实醇厚、静谧古朴遗风的泽国古镇,走在保留诸多明清建筑的西塘 和乌镇,那老街古巷、小桥廊棚蕴藉出的古朴幽静的乡情使人流连忘返。

“地美多俊木,水秀育英才”,在《中国大百科全书》记载的 1800 多位 名人当中,嘉兴就有80余人;清代共出进士695人;近现代涌出的名人就 更多了,像大家比较熟悉的有国学大师王国维、漫画大师丰子恺与张乐平、 新月派诗人徐志摩、文学巨匠矛盾、武侠大师金庸等。

嘉兴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更兼物阜民丰,传统名产饮誉海内外:南湖 菱、杭白菊、平湖糟蛋、斜桥榨菜、嘉兴粽子、善酿酒……还有柔情似水的 丝绸以及各种具有水乡情趣的工艺品。

嘉兴交通十分便利,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中心和旅游集散中心。铁路、公路、水路四通八达。市城处于江、海、湖、河交汇之位,扼太 湖南走廊之咽喉,与沪、杭、苏、湖等城市相距均不到百公里,与宁波、绍 兴隔江相望,区位优势明显,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

在公路方面,沪杭高速公路、乍嘉苏高速公路、320 国道、07 省道、沪 杭铁路复线等高速干线穿境而过。近年来,嘉兴加大了公路建设力度,基本 实现市中心到周边大城市 60 分钟、到各县(市)城 30 分钟、各镇和中心村 15 分钟上高速的“603015”交通圈目标,提前实现等级公路通村率和路面硬 化率“双百”目标,公交通村率达 99.79%。

在水路方面,嘉兴市地处长江三角洲河网发达地区,水运条件十分优 越,是全国内河航运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现在,嘉兴市内河航道主干线分别 为京杭运河、杭申线、乍嘉苏线、杭平申线、东宗线、嘉于硖线,占航道总 里程的 19%,它们构成了嘉兴市航道的主骨架,同时,京杭运河、杭申线、 乍嘉苏线、杭平申线与长湖申线、杭湖锡线、钱塘江等相互贯通,共同构成 浙北航道网的骨干航道。

嘉兴港是浙北地区唯一的深水良港和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具有良好 的海河联运条件。杭州湾大桥北端就直接坐落在嘉兴港内,港口紧邻上海市 的金山区,是浙江接轨上海的前沿。

在铁路方面,嘉兴是浙北的交通枢纽,市区位于沪杭铁路线的中点,连 接上海、嘉兴、杭州三地的沪杭铁路是长三角地区最繁忙的铁路。其中,沪 杭高铁是国家铁路“十一五”规划中沪杭甬客运专线的一部分,线路设计行 车时速为每小时最高 350 公里,使嘉兴到杭州或上海的最快运行时间从以前 的 50 分钟缩短到现在的 20 分钟左右。

在航空航运方面,嘉兴距上海虹桥机场90公里,距上海浦东国际机场 120 公里,距杭州萧山国际机场 100 公里,均 1 小时左右可达,空中交通同 样非常便利。嘉兴军民合用机场建设工程也正在项目建设中,这将为嘉兴经 济的腾飞再添助力。

通过近几年交通工程的建设,嘉兴在长三角的地理优势逐步转变为交通 优势,由地理中心转化为区域性经济中心。便捷的高铁,加上完善的公共交 通建设,让嘉兴至上海、杭州,时空距离真正缩短,让“城市公交化”成为 可能,“与沪杭同城”成为现实。便捷的交通让嘉兴不仅拥有革命圣地南湖,还能同时享受杭州的西湖、上海的外滩。

嘉兴既有“鱼米之乡”“衣被天下”的富足,又有“百工技艺与苏杭等” 的繁华,经济发展长期处在领先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嘉兴又是国务院批准 的长江三角洲“先行规划,先行发展”的 15 个城市之一。嘉兴抓住加快发 展对外开放型经济的机遇,着眼于国内外市场需求,积极接轨上海、融入世 界经济。在“零资源”的条件下,嘉兴创造了产业经济发展的奇迹:嘉善的 木业、平湖的服装业、海宁的皮革业、桐乡和秀洲区的羊毛衫业、桐乡和海 盐的化纤业等均在国内外市场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区域经 济产业。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纺织、服装、皮革等制造 业部门培育了一批优势企业,一些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也获得了一定发 展。近些年来,嘉兴又依托地处上海“后花园”以及浙江接轨上海前沿阵地 的双重优势,积极引进外部资金、人才和信息,加快推动第三产业发展,生 产性服务业(如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创意产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如 旅游休闲业、房地产业等)纷纷崛起,得到官方和民间的重视,在嘉兴整体 产业结构中的地位逐渐提升。所有县(市、区)均被命名为“浙江省小康 县”。市和所有县(市、区)均被科技部评为科技进步先进市、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