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为残疾人撑起梦想天空

在宿迁,有三十多万名残疾人。如何让他们走出困境,活出自己的精彩?宿迁市各级残联从加强培训、推荐就业、支持创业三方面入手——为残疾人撑起梦想天空

宿迁网讯(记者 汪学飞 张慧君 通讯员 李智 张娟)泗阳残疾女孩张秋菊最近心情很好。3月25日—4月3日,她参加了市残联和京东集团联手举办的“包容美力”残疾人客服培训班(泗阳专场);4月4日,她通过面试被京东集团宿迁分公司阳光天使客服部录用,近期将正式上岗工作。和张秋菊一起参加“包容美力”培训班的40多名残疾人,最终有6人被京东集团录用,33人和江苏吉福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宿迁苒梦商贸有限公司、江苏博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达成了就业意向。

培训:点亮就业梦

因为残疾,他们中有的人生活困难,有的人因为自卑无法融入社会。因此,帮助更多的残疾人敞开心扉、接纳自己,从而更好地生活,显得尤为重要。

市残联理事长赵圣玲说:“对于残疾人来说,扶贫必须先扶志。我们要通过培训,让残疾人褪去过去的气质,展现全新自我。”

为了这个目标,市残联组织了一系列针对残疾人的培训活动。据统计,近年来,市残联每年组织各种残疾人培训班超过30场,培训残疾人不低于1000人(次)。

培训打开了残疾人另外一扇窗,让他们学到了一技之长,让他们树立了自信心。

此次“包容美力”残疾人客服培训班(泗阳专场)为期10天,除了普通话、计算机操作、客服沟通技巧等,还增设了心理辅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课程。持有三级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的市残疾人就业管理中心副主任杨梅,在培训班上分享了残疾人自强不息案例和《每个人都有影响力》文章,激励学员改变自我、活出光芒、照耀他人。

“虽然我是残疾人,但是我也有自己的梦想,对生活一样充满了希望!”参加这次培训班后,学员蔡明珠觉得自己受益颇多,学会了更加勇敢地面对未来。

对于一些残疾人来说,树立自信心是一个漫长、反复、艰难的过程。据了解,一些经过培训走上工作岗位的残疾人,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会再次出现自卑和畏难情绪。因此,市残联对参加过培训的残疾人都会建档立卡,长期持续关注他们的工作和心理状态,为他们提供帮助。

项目:搭建梦想舞台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促进残疾人就业,是残疾人脱离贫困、实现小康生活的有效途径,是残疾人能够有尊严生活的重要依托。

如何让更多的残疾人实现就业,摆脱贫困?找准产业方向非常重要。据市残疾人就业管理中心主任吴长志介绍,市残联在实践中摸索出“盲人按摩”和“电商客服”两个残疾人就业项目,非常具有针对性。目前这两个项目已经成为宿迁残疾人就业的品牌项目,叫响全省、全国。

针对视力残疾人,市残联确定了“盲人按摩”就业项目,原因有3方面:按摩技术对文化程度要求不高,盲人可以做;盲人视力不好,但是触觉灵敏,学习按摩有先天优势;随着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推拿按摩市场越来越大,按摩技师需求量越来越多,学员培训后的就业成功率高。

找准方向后,市残联从2004年开始举办推拿按摩培训班,免费为全市的盲人培训,截至目前已连续举办了16期,培训了近800名盲人按摩技师。实践证明,这个方向选对了。盲人按摩技师就业率达百分之百,而且收入较高,平均月收入4000元至5000元。目前,遍布全市大街小巷的按摩店里,几乎都有盲人按摩技师的身影,他们依靠一双手“按”出了小康生活,“按”出了光明前景。

针对有一定文化的肢体残疾人,市残联选择了“电商客服”就业项目。从地域产业特色来说,宿迁有深厚的网络创业基础;从残疾人自身角度看,有一定文化知识的残疾人虽然肢体残疾,行动不便,但是操作电脑上网没问题。这两年,市残联和京东集团、欧莱雅集团合作的“包容美力计划”,帮助更多残疾人从事“电商客服”行业。

为了帮助更多残疾人就业,市残联多措并举,构建市场、社会协同发力的残疾人就业格局,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每年帮助残疾人就业800人以上。

一是通过购买服务,引入社会资源,专业化开展残疾人就业服务。借助专业机构的优势资源,采集、挖掘合适的残疾人就业岗位,安排残疾人就业。据统计,仅江苏易贸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每年就帮助100余名残疾人实现就业。

二是鼓励市区企业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出台《宿迁市市区用人单位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补贴和超比例奖励实施办法(试行)》,对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企业,给予奖励和宣传。据统计,仅去年市直及宿城区就有143家单位按比例安排了527名残疾人就业。

创业:成就更多梦想

相对于就业,创业更能体现一个人的价值。

创业不易,残疾人创业更是艰难。在宿迁,残疾人只要心中有创业梦想,就可以去尝试,因为残疾人创业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他们的背后,有全市各级残联组织的大力支持。各项“政策红包”成为激励他们投身创业的强大“动力源”。

市残联为残疾人创业开出了一揽子“创业红包福利”。包括创业培训补贴(800元/人),个人创业担保贷款(最高30万元),一次性初创补贴(5000元-20000元),创业带动就业补贴(每招用1名符合条件人员就业,给予3000元补贴),创业场地租金补贴(最高10000元)。

在“政策红包”激励下,宿迁越来越多的残疾人从就业发展到创业,通过创业带动了更多残疾人就业,形成了“创业一个人、带动一批人、辐射一群人”的良好效果,形成了电商+、盲人按摩、纺织服装、种植养殖等残疾人创业主导产业。

泗阳县返乡创业残疾青年张露金创办的蔬菜种植家庭农场,目前已安置30名残疾人就业,带动40户残疾人家庭增收。创业过程中,市、县残联给了他很大的支持,除了帮助他项目选址,做了3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还给予了创业补贴、创业带动就业补贴、场地租金补贴等各种补助近50万元。

“感谢市、县残联,让我这样的残疾人拥有了自己的事业。”张露金的话道出广大残疾人创业者的心声。 而张露金也时刻记着回报社会。为方便残疾人劳作,他自行设计改造“菜地轮椅”等设施,不仅提高工作效率,也有效减少残疾工人劳动强度。他的创新做法受到省残联的充分肯定,即将在全省推广。

30岁的于雪是沭阳县沂涛镇人,小时候因病失明。2008年开始,她多次参加市、县残联组织的盲人保健按摩培训班,取得初级、中级保健按摩资格证书,学成后在沭阳县一家推拿按摩店工作。

几年后,于雪想自立门户,但缺乏启动资金,市残联和沭阳县残联了解情况后,主动联系当地银行为她申请了10万元创业贷款,很快“舒康盲人按摩店”顺利开业。现在她的店面已经扩大到200多平方米,不仅自己致富了,还为8位盲人按摩技师提供了就业岗位。

残疾人虽然没有健全的身体,却同样拥有对梦想的渴望和追逐梦想的权利。让越来越多的残疾人生活得更加美好、更有尊严,为他们搭建实现梦想的舞台,宿迁市残联一直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