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至“二曲先生”:位列关中三李,人称:海内三大儒!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句话出自宋神宗时期,崇文院校书张载之口。李颙评价曰:“志不如此,便不成人,学不如此,便不成学,做人不如此,便不成人。”

【张载横渠四句】

张载,陕西眉县人,主讲横渠书院,关学之鼻祖。明朝万历年间,陕西长安县人冯从吾,辞官工部尚书,主讲关中书院,关学大兴。清朝初年,陕西周至县人李颙,弘扬关学,与黄宗羲、孙奇逢并称为当时“海内三大儒”!

【张载横渠书院】

李颙就是今天要说的“二曲先生”。李颙,周至县城人,字中孚,自号惭夫,取“山曲为盩,水曲为厔”之意,号“二曲”,人称“二曲先生”。其父李可从是崇祯年间明朝官军,与李自成作战战死于襄阳。家无片瓦,屋无寸椽,与老母彭氏艰苦渡日,因常食野菜,面有菜色,人称“李菜”。

【周至城外李可从墓】

李颙因家中赤贫,私塾就读不足一月,识字为舅父所交,启蒙书籍《海篇》为亲友相赠,熬灯苦读,无师自通,终成一代大儒,与眉县李柏,富平李因笃共称“关中三李”。清学"开山始祖"顾炎武说:“艰苦力学,无师自成,吾不如李中孚(李颙)。”

【关中书院】

李颙才高八斗,常年在关中州县讲学,“关中士子翕然尊之为师”。康熙十年,其门生骆钟麟官拜常州知府,邀请李颙江南讲学,其每次开讲,宿学名儒有数千环拥拱听、达官显贵皆退居弟子之列旁听。空前盛况号称“江左百余年来未有之盛事。

【二曲先生】

李颙作为明朝遗民,因其父是为明朝而战死的,誓不仕清。康熙十二年陕西总督鄂善数次为国举贤,荐其入朝,奏本“一代真儒,三秦佳士。学术经济,实旷世之遗才;道德文章,洵盛朝之伟器。”往复八次,均被李颙拒绝。康熙十七年,清廷礼部又以“海内真儒”推荐,被其以身疾力辞不就。

【周至李二曲像】

康熙皇帝诏曰“一代之兴,必有博学鸿儒振起文运”。随派官员登门请其出山,又被其所拒。官员恐其诈病推脱,将其抬往省城西安验明是否真有疾病。“抬验创千古之所未有,辱朝廷而亵大典,真天壤间异事也”,人人痛斥不已。

当时李颙好友山西鸿儒傅山拒征,已经直接被抬到京城。李颙不堪受辱,行至雁塔,李颙拔刀自刺,绝食明志,五日滴水不进。朝廷无奈,只有放其归乡,李颙拒征之举在全国引起了巨大的震动,世人感叹道:“关西夫子,坚卧养疴,正是医万世人心之病。”国人赞誉为“关中声气之领袖”。

此后李颙此闭门谢客,只有大荔人党子澄、天水人菜溪严、蒲城王省庵、昆山顾炎武这些天下巨儒拜访,方得一见。

康熙四十二年,西巡到陕西,亲自召见李颙。李颙不愿去见康熙皇帝,只派儿子李慎言去见康熙。康熙深知李颙文林盛名,不好勉强。为笼络天下士大夫之心,亲书“志操高洁”四字及诗作一幅赠给李颙。康熙四十四年,李颙病逝于家,时年79岁。

【李二曲文集】

人言:严师出高徒。李颙虽誓不仕清,但却不阻止门生为官。其门生骆钟麟为政常州知府,官声颇佳。若论起得意门生,当属王承烈。

王承烈是,西安府泾阳县,是明末学者王征的曾孙,出身文林世家,精通科举学业,康熙四十八年中进士。雍正元年任监察御史,巡视京师东、北两城。

时有皇亲豪门恶仆的亲戚抢夺钱财,并仗势暴打苦主。王承烈不畏豪门,将其绳之以法。后掌都察院山东道监察御史时,有一旗人豪门出身,当街杀人,九门提督已经定案,三堂六司不敢异议。而王承烈奋起抗争,终使旗人伏法。

雍正知其博学,晓其事迹,专召其入养心殿,讲学。后为政湖北督粮道开创“以银带粮,保甲之法”百姓深受其利利。后升任江西布政使,弹劾江西巡抚布兰泰贪赃枉法,另其罢官法办。王承烈因此名闻海内,后升任副都御史、工部右侍郎,病逝于刑部侍郎任上。王承烈病故京城,无钱入敛。雍正得知为赐祭葬,方得归葬归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