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一条殊途同归之路

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有一种与众不同的咖啡馆越来越受到欢迎,咖啡馆内除了咖啡和甜品,还特别明显的摆放着各种各样的维修工具,看起来专业又稀奇古怪。

之所以有这样的设置,是因为这家咖啡馆是一家“维修咖啡馆”,咖啡馆每周固定一天,会有维修师在店内守候,顾客可以拿着自己需要修理的东西来,请维修师帮忙修理,而酬劳则只需要买一杯咖啡和表达一句感谢。

而且,这样一个过程绝对不是用户和志愿者打交道的简单过程,而是充满了社交属性,维修师认真操作,用户边看边学,俨然一副兴趣小组的状态,美好悠闲而又充实的下午时光里,大家把自己的技能、经历、和时间相互分享。

不仅如此,世界瞩目的共享经济独角兽Airbnb的商业模式就是房屋共享,早在 2015年的估值就已经达到200亿美元,这一估值超过了我国科技部刚刚发布了独角兽名单中超级独角兽标准整整一倍。

除了房屋,包括其他很多生活物资也是如此,这样的生活状态描述出来特别像中国古代文学桃花源记所描写的世外桃源,当共享这种生活方式上升到一种理念,甚至逐渐向社会制度渗透的时候,我们就不难发现,共享对于不同性质国家的经济发展,成了一条殊途同归的道路。(共享或许就是一个国家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最好途径和形式)

在前不久举办的互联网大会共享经济论坛上,全世界范围内很多共享经济独角兽项目创始人共同分享未来共享经济的走向和发展趋势,而最重要的三个趋势,分别是出行共享、社会信用体系的到来,以及空间共享。

这并不是一种巧合,社会信用体系作为共享制度的前提基础保证,而出行和空间,无疑是与人类日常生活最息息相关的两件事,空间和出行,覆盖了人类行为活动的全部链条。

在2016年,三个世界经济增长极——美国、欧洲和中国——的共享出行市场规模就达到了550亿美元,并一直保持了令人瞩目的高增长水平。有分析指出,直到2030年共享出行市场会保持在28%的年增长,而这其中最重要的市场贡献就来自于中国。

同时,汽车行业的四个发展趋势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达成了高度共识:新能源,无人驾驶,车联网和共享出行,同时,这些趋势是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其中任何一项都可能是改变未来汽车格局的重要因素。

共享出行或许看起来只是一种出行模式或者商业模式的变化,但其对整个行业的影响将是最为深远和巨大的。就像上文提到的,与现金购买汽车相比,车主可以用极低的成本使用汽车,但不再拥有汽车的所有权,汽车将由所有权消费转化为出行服务消费。

目前来看,共享出行已经发展出以下几种形式:

首先是新时代共享出行的始祖——分时租车。当“你可以随需用车而不必拥有一辆车”这一为人忽视的逻辑被发现。分时租车的概念便油然而生。汽车会停放在居民集中的地方,会员可以直接上网站或者通过电话搜寻所需要的车辆,客户找到车辆后,通过无线射频会员卡就可以打开车门并且将车开走。车辆用完之后,再把车停到原本的地方,用会员卡锁车。形式上与摩拜和小黄车很像。

第二种就是我们目前经常用到的——打车软件。滴滴也好,顺风车也罢,都属于这种形式。Uber也是因此而名声大噪,国内的打车软件因为政策和利益相关性问题也曾一波三折,而后来的补贴大战和所谓垄断问题,又让其为很多人诟病。

最后要介绍的一种,也许才是共享出行的未来发展方向——P2P形式的共享。简单来说,就是我的车给你用,你的车给我用。这种方式与Airbnb的商业模式基本一致,当你自己的车暂时闲置,就可以借给身边的人。这种借用可以换取现金酬劳,也有可能为你带来一个无话不谈的知己闺蜜。

不难想象,在未来当车联网、新能源、无人驾驶等趋势不断发展和完善,“我的车你来用或者你的车我来用”这种绕口的说法也将被淘汰,车的所有权变的不再重要,高效、便捷才是交通出行的根本目的,汽车的最终发展方向则是纯粹的交通工具,实现人们在两点间的移动,“随时随地有车用”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