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地区农村这项农活,60后大多做过,90后00后估计不知是干啥


关注乡土关注中国,乡土中国乡土情怀。欢迎各位小主莅临头条号:乡土中国。行走农村是一件让人心情愉快也增长见识的事。五一国际劳动节4天假,当很多人外出旅游的时候,我却选择回到大别山农村。在农村拍摄了很多劳动人民劳作的镜头。本期图文就让大家看看一位70多岁的农村老奶奶在做什么。


老奶奶做的这项农活,大别山农村60岁以上的农民,应该都亲手做过,70后、80后估计见过,90后、00后估计连见都没见过。读者朋友们,可以先自我检测一下,在我还没介绍之前,看看你是否能说出这是做什么?不过,我要告诉你,做这可是一项精细的农活哟,并非人人会做好的。
这到底是做什么呢?好了,不卖关子了,直接告诉你吧,这是在做营养钵。何谓营养钵?营养钵(又称育苗钵、育苗杯、育秧盆、营养杯),高档一点的营养钵,质地多为塑料制作,纸杯大小的多用于育种、育苗、花盆大小的多用于温室种植。而大别山农村农民做的营养钵,就没那么复杂了,农人们做的是最简单、最原始的营养钵。

做这种简易的营养钵,不需要盆子之类,直接用营养钵器,主要材料就是泥土。做营养钵时将泥土兑水,调和成干糊状,拍成大约10公分厚的一大块,然后用营养钵器在上面截取成一个个圆柱体,一个营养钵就做成了。
老奶奶做的是棉花营养钵。下一步就是将作为种子的棉籽,拌上湿润的草木灰。草木灰是烧土灶是的柴火烧后的灰烬。每个营养钵里放三粒棉花种子,一个棉花营养钵就真正做成功了。最后,将这些营养钵排在一起,拿尼龙纸做成一个迷你大棚,营养钵里的棉花种子就在“温室”里发芽。
待到长到有两到三个叶片时,就可以运到地里移栽了。工序虽然不复杂,但得很精细。老奶奶说,她每年都要做几百个。我问老奶奶累不累?老奶奶说,每天做惯了,并不感觉有什么累;如果成天坐着不做什么,反而感觉到浑身不自在,人就像要生病似的。这也许是农村勤劳的农民们普遍的感觉吧?读者朋友们,请给老奶奶这样热爱劳动的人,写一句祝福的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