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评|无与伦比的柏林爱乐深圳首秀

柏林爱乐在深圳,11月16日

11月16日,令深圳观众期待已久的柏林爱乐乐团(Berliner Philharmoniker),终于在委内瑞拉籍指挥家古斯塔沃·杜达梅尔(Gustavo Dudamel)的执棒下,完成了在深圳音乐厅的历史性首秀。

当晚音乐厅内高朋满座,全场观众屏气凝神,与台上乐队同呼吸共命运般地成就了足以载入深圳高雅艺术演出史册的精彩一晚。

该场音乐会以纪念今年诞辰一百周年的著名美国作曲家兼指挥家伦纳德·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第一交响曲“耶利米”》开场,指挥家杜达梅尔针对这部作品的演绎倾注了他的炽烈情感和深思熟虑,台上乐队所向披靡,将这部不那么为大众所熟知的20世纪经典名作细致入微地诠释开来,优雅动人、丝丝入扣。

下半场的肖斯塔科维奇《d小调第五交响曲》(肖五)则是当晚整场音乐会的重头戏。相较俄派乐团大开大合、放荡不羁的粗犷演绎,当晚杜达梅尔棒下的柏林爱乐在现场展现出的是一派严密规整、一丝不苟的德奥式正统演绎。

作品首乐章当中,台上乐队长笛声部首席伊曼纽尔·帕胡德(Emmanuel Pahud)与圆号声部首席斯蒂芬·多尔(Stefan Dohr)的独奏段落应答严丝合缝、浑然天成。

值得注意的是,当晚柏林爱乐派出了所有声部的当家首席出战,无论是弦乐声部的波兰籍老乐队首席(Konzertmeister)Daniel Stabrawa,大提琴声部的帅哥首席Bruno Delepelaire,还是双簧管声部首席Albrecht Mayer,单簧管声部首席Andreas Ottensamer,以第一阵容亮相的这支柏林爱乐可谓披荆斩棘、所向无敌。

“肖五”第二乐章里乐队首席Daniel Stabrawa的solo段落气定神闲、张弛有度,这位赫伯特·冯·卡拉扬(Herbert von Karajan)时代的资深乐队首席老当益壮、风采依然。

第三乐章无疑是台上乐队的show time,那种仿佛万籁俱寂的pianissimo(极弱)演奏,彻底彰显出柏林爱乐那作为全球第一天团的独到艺术魅力及其过人之处,这种对于音乐力度要求上细致入微的精妙处理,即便是来自作曲家故国俄罗斯的顶尖乐团也是难以望其项背的。

在历经慢板第三乐章的积蓄能量后,“肖五”在终乐章里有如狂风骤雨般喷薄而出、狂放恣肆。无论是坚实厚重的弦乐合奏、鳞次栉比的木管齐鸣,还是宏伟壮阔的铜管迸发、明快清丽的打击乐音,乐队所潜藏的巨大能量,在这一末乐章当中被爆发地淋漓尽致。尤其是作品结尾的几处定音鼓声,完全是直抵心田、摄魂动魄。

这是一晚无与伦比的柏林爱乐深圳首秀,这支有着136年历史的顶级乐团,在当今指挥届天皇巨星杜达梅尔的执棒下,呈现出了一番迥异于传统俄派乐团的“肖五”演绎,柏林爱乐当晚所诠释出的这个“肖五”于炽热情感下透着隐忍与克制,以19世纪日耳曼民族的显赫音乐传统带动起了20世纪斯拉夫民族交响的伟大艺术荣光......

柏林爱乐在深圳,11月17日

继11月16日晚上的“肖五”之夜后,昨晚在杜达梅尔的执棒下,柏林爱乐以“马五”再战深圳音乐厅。

当晚上半场的伯恩斯坦《嬉游曲》,八首精致小品的谐趣演绎下,台上乐队小试牛刀,亦可视作对下半场“马五”长篇巨制的演前热身。

第二晚的柏林爱乐,在乐队各个声部首席的人选上轮转换位,当晚诺阿·本尼迪克斯·巴尔格里换作乐队第一首席,老大提声部首席路德维希·匡特、法国籍长笛声部首席杜佛、英国籍oboe声部首席乔纳森·凯利、澳大利亚籍老黑管声部首席文泽尔·福克斯等都逐一替换了第一晚演出时的对应各位声部首席们。

昨晚的“马五”,柏林爱乐依旧有着万夫不当之勇,从作品第二乐章到第四乐章“小柔板”,再到第五乐章“回旋曲”,“马五”的音乐主题历经台上乐队外科手术刀般精准,抽丝剥茧般清晰而细致的呈示、发展及再现。吹足两场的乐队圆号声部首席斯蒂芬·多尔不遑多让,昨晚的“马五”在大篇幅的圆号solo段落上实力压阵,成为保障昨晚这一作品风格演绎上的绝对技术担当。

柏林爱乐的弦乐声部层次清楚、泾渭分明,给予人以非凡的现场艺术观感。结合木管声部和铜管声部、打击乐声部后的整支乐队,完全做到了在杜达梅尔的有效且合理调度下指哪打哪,整晚的演出过程呈现出的都是一派风卷残云、摧枯拉朽之势。

在“马五”末乐章最后的终曲里,在杜达梅尔的执棒下,台上的柏林爱乐依旧集中注意力,没有一昧渐强,仍然是张弛有度,所有的速度和节奏变换都在台上指挥的驱动下尽在掌握。这种针对作品了然于心的把控力,持续下半场长达一小时的大篇幅作品演奏后,艺术的专注度和音乐的专注力却丝毫未减,如此这般的超凡现场听觉体验,恐怕是已经没有再多的形容词可以加以形容了,只能说是太牛掰了!

Fantastic

Classics

点击查看相关文章

微博:@酌乐古典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