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百年 达州风采】年龄最小!她是徒步走完长征全程的红军

古有花木兰,今有王新兰。

红军好儿女,光彩照人间。

她是张爱萍将军眼中的当代“花木兰”

她的童年是“跑”在万里征途上的

『5岁送情报

9岁参加红军

11岁随红四方面军长征 』

在别的孩童还懵懂无知的年龄

她已踏上了革命的道路

这位徒步走完长征的最小的女红军

长征结束时 差3个月不到12岁

下面

就让团团带你走进她的“奇迹”童年

王新兰

王新兰,原名心兰,1924年6月生,四川宣汉人,开国上将肖华将军的夫人,长征路上年龄最小的女红军。6岁送过情报,9岁参加红军,11岁随红四方面军长征。曾任红四方面军红四军政治部宣传员、八路军一一五师政治部新闻电台台长、一一五师政治部秘书处机要秘书、总政治部机要科副科长、总政治部专家工作室主任、交通部干部局干部科科长、交通部外事处处长、总政治部秘书处副处长、总政治部主任办公室副主任、军委副秘书长办公室副主任、兰州军区后勤部副政委、兰州军区后勤部顾问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1985年12月离休。

6岁的红色情报员

1924年6月,王新兰出生在四川省宣化县王家坝的一个知识分子家里。父亲王天保是前清贡生,叔叔王维舟是个地下党员,在家乡创办了一所新式学校——宏文小学。5岁那年,父亲送王新兰到这里读书。

当时,王维舟秘密发动群众,建立了川东游击军,领导了著名的川东起义。

军阀刘存厚把王维舟视为眼中钉,悬赏捉拿他,并派一个连进驻王家坝,连长就住在王新兰家。国民党连长经常指挥他的手下四处活动,搜山、抓人,给地下党和游击军的联络造成很大困难。地下党看王新兰年纪小,不易被怀疑,就经常派她去送信。

送信要穿过村后一片阴森森的密林,小新兰一边摸索前行一边提防蛇虫,常吓出一身冷汗。然而和这比起来,更惊险的是碰到敌人。一次她走到林边,迎头碰上驻在本村的一个国民党连长。王新兰急中生智先开口说道:“长官,摸到这里做啥子?”“烦得很,打只野鸭吃吃。”“刚才听见说今晚伙上有卤大肠。”她投其所好。果然,连长眼睛一亮:“真的?”“哪个骗你。”连长一脸高兴,正要走,又回头问:“你上哪儿去?”小新兰强作镇定地说:“猫跑了,我来找找。”等连长走远了,她踩了踩鞋窝里的密信,赶紧撒开小腿跑进了密林……

回想起当时的险境,王新兰显出一丝孩子般的狡诘与得意:“那可是我第一次撒谎哟,也不晓得怎么那么像。”就是这封信促成了一次战斗的胜利,缴获了敌人十几支枪。

王维舟离开那个阁楼后,王新兰的两个哥哥也跟着他走了。他们奔波在宣汉、开江、梁山一带的广大农村,发动群众。沉寂了几个月的川东大地又沸腾起来了。他们走过的地方,红红火火地建立起了农民协会、妇女会和游击队。这时,王新兰心里明白,这些都和小阁楼上那些秘密活动有关。

年龄最小的红军战士

1933年10月,在红四方面军发动的宣(汉)达(县)战役中,王维舟配合红军主力前后夹击军阀刘存厚,使其溃不成军。11月2日,在宣汉县城西门操场隆重举行了庆祝大会。

几天后,王新兰也找队伍上的人要求当红军,队伍上的人说她太小不行。王新兰又到另一个征兵点去问,还是不行。王新兰闷闷不乐。姐姐知道她的心思,答应她到了12岁,一定帮她当上兵,因为红四军有一个12岁的宣传员。

此时,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宣、达一线的红军和地方机关撤至川陕苏区的中心地域通(江)南(江)巴(中)一带。姐姐担心母亲和妹妹,专门从红四军中赶回家,将母亲托付给村苏维埃主席,让她随苏维埃一起转移。母亲走后,家里只剩下王新兰孤零零的一个人。于是,王新兰一头扎进姐姐怀里哭了起来,说一定要跟着她去当红军。姐姐没有办法,只好带着王新兰一起来到了红四军军部。

姐姐把王新兰领到红四军政治部主任徐立清跟前,说她的妹妹要参军。徐立清笑着打量了一下这个眼巴巴看着自己的小女孩:剪裁合身的小旗袍,透着英气的短头发,白里透红的圆脸蛋,可爱极了。不过,他还是叹了口气:“孩子,你太小了——个头还没有步枪高,还是找个亲戚家避一段时间吧。”一听,王新兰眼泪扑簌簌地流。

忽然,王新兰停下哭泣,大着嗓门说:“你别把我看小了,我什么都能干!”徐立清见她率真的样子,哈哈大笑:“哦?什么都能干?那就说说你能干些什么。”

“好!”听首长话有松口,王新兰的劲头更足了:“我会写字,会跳舞,会吹奏,还会唱歌!”说着她用手在地上写了几个字让徐立清看。这时,姐姐王新国也在旁边帮腔:“首长,你就收下我妹妹吧!你别看她年龄小,可她已经为党工作好几年了。”她把王新兰几年来为党传递情报的事讲给徐立清听。

徐立清想了一阵,击一下掌,说:“你,红军收下了!”王新兰破涕为笑,兴奋得跳了起来。

这一年,王新兰9岁。如今,王新兰还庆幸当年红军接收了她。

很快,王新兰被分到红四军宣传委员会,和姐姐住在一起。王新兰回忆说:“穿上专门为我做的一套小军装,戴上红五星八角帽,别提心里多高兴。”

后来,红四军成立宣传队,王新兰成了一名小宣传员,“天天跟着老同志学识简谱、吹笛子、吹箫、打洋鼓”,成了宣传队里的多面手。

与死神插肩而过

1935年春,红四方面军西渡嘉陵江,开始长征。这年3月30日晚,在望不到头的队伍里,不到11岁的“红军娃”王新兰迈着稚嫩的小腿,被宣传队的大姐姐们搀扶着,登上了渡江的木船。

王新兰不知道这条船会把自己带到哪里去,她只知道自己必须跟着这支队伍走,因为除了这支队伍,她什么也没有了。说到对长征的感觉,王新兰说:“最深的感觉就是走路,没完没了的走路,整天整天地走,整夜整夜地走。”

部队打仗时,王新兰她们就和群众一起抢救伤员,有时一天要抬几百个伤员。王新兰年纪小,抬不动重伤员,就扶着轻伤员走。长征路上,爱讲笑话的王新兰所到之处,总有许多笑声。可是过江半个多月,有人发现听不到她的笑声了。原来,王新兰染上了重伤寒,吃不下饭,身体一天比一天虚弱。这时,还清醒的王新兰不断地提醒自己,无论如何,千万不能掉队——在这种时候掉队,等着自己的只有死亡。

一天早晨,王新兰挣扎着刚走十来里地,眼前一黑,就一头栽倒在地。战友们用树枝扎了担架抬着她继续往前走。部队走到川西时,她已牙关紧闭,不省人事了。没过多久,头发眉毛全都脱落了。宣传队的一位大姐抱着一线希望,天天把饭嚼烂,掰开她的嘴,一点点喂她。渐渐地,王新兰又奇迹般地睁开了眼睛。

宣传队抬着重病的王新兰行军,行动十分艰难,特别是有敌人尾追的时候。一天,在一个村子宿营,有人建议给房东一些大洋,把王新兰留下来。红四军政治部主任洪学智得知后,赶忙来到宣传队,说:“这孩子表演技术不错,一台好的演出对部队是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他给宣传队下了一道命令:“再难也要把她带上,谁把她丢了,我找谁算账!”

王新兰躺在担架上,被战友们抬着走了个把月。渐渐地,王新兰开始进食了,脸色也好了起来,部队到达理番时,她已能勉强坐起来了。死神最终与王新兰擦肩而过。

王新兰能下地以后,又拄根棍子,拖着红肿的双腿,紧紧地跟着队伍,走那永远也走不到头的路。王新兰人小腿短,别人走一步,她得走两步,她一边走一边在心里告诫自己:“千万不能掉队,千万不能掉队!”就这样,王新兰跟着队伍跋涉在铁流之中。

病终于好了,王新兰又开始参加宣传队的工作。

挑战生存极限

在翻越夹金山时,她们衣衫单薄,身上冻得像刀割。当时大部队定在凌晨5点动身上山,宣传队必须提前到险要处搭宣传棚。王新兰她们刚走到山脚,就感到雪山的厉害,雪冻得硬邦邦的,木棍着地,发出“咯咯”的响声。越往上爬,空气越稀薄,呼吸十分困难。看到王新兰这样小的孩子站在风口上宣传鼓动,红军战士都很感动,用力向上爬。十一师过去了,十二师过去了……宣传队员们都快冻僵了,陈锡联带队走上去,爱怜地摸着王新兰的头说:“部队快过完了,你们宣传队快些走,这里不能呆得过久。”

6月,部队到达懋功,一、四两个方面军胜利会师。十万大军聚集在一起,两个方面军的同志相互倾诉、相互慰问,互赠草鞋、羊毛什么的。王新兰回忆说,当时到处热气腾腾,空气中充满了歌声和笑声。那些日子,王新兰每天都有演出,唱歌、跳舞、吹口琴。

部队在懋功停留了一段时间,但没有筹到多少粮食。8月上旬,部队在毛泽东的直接率领下,从毛儿盖出发进入草地。

王新兰背着一条线毯、一双草鞋、一根横笛,拄着根小棍紧跟着前边的同志,到了草地,王新兰和其他红军战士一样,白天吃野草,晚上没觉睡。“因为都是水,一块干地没有,每个人都有一个小背包,里头有双草鞋,或者还有一个床单什么的,就把它垫在屁股下面坐着,大家背靠背坐着,晚上冷啊,冷得要命。”

草地的夜似乎很长,王新兰她们又冷又饿。指导员到附近找来些枯草,生起一把火,领着她们搓手、跺脚、唱歌。歌声驱散了寒夜,迎来了黎明。王新兰回忆说:“当时,整天饿得发慌,有时挪动一步,浑身摇晃,眼前直冒金花。”

一天、两天、三天……她们在草地上走啊走啊,前方终于出现了树木,草地走到了尽头。王新兰抑制不住泪水,与同伴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回望草地,已经有多少战友倒下了,留在了草地上。如今,王新兰说:“过雪山草地,印象最深,永远也忘不了,因为那是在整个长征的两年历程当中,最艰难最苦的,挑战极限——那真是,每一个战士每一个红军都在向极限挑战,死亡极限、生存极限。”

刚走出草地,张国焘公开和党中央搞分裂,下令红四方面军过草地南下。9月中旬,王新兰跟着部队二过草地。时值深秋,无衣无食,加上部队刚过一次草地,部队已经疲惫不堪了。茫茫草地,似乎没有尽头,路旁不断增添新隆起的坟头。王新兰和几个小队员谁也不说话,她们闷闷不乐地跟着部队走,心里的疑问越来越大:“为什么不跟中央北上,为什么又要过草地南下?”

倒下的人越来越多,走到草地边缘时,战士们已经耗尽了最后一点力气。终于又走出了草地……

1936年2月下旬,红军再次翻越夹金山、折多山等大雪山,于3月中旬到达道孚、炉霍、瞻化、甘孜一带。此时,全军已从南下时的8万人锐减到4万人。对张国焘的不满情绪在官兵中蔓延。

7月2日,红四方面军主力与红二、六军团齐集甘孜。会师那天,洪学智组织宣传队敲锣打鼓列队欢迎,王新兰第一次看到了闻名已久的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等。由于朱德、任弼时、贺龙、关向应等的努力,南下走到绝路的张国焘不得不同意北上与中央会合。

就这样,王新兰随红四方面军第三次走草地。王新兰说:“第三次过草地是最艰苦的一次,走到草地时,部队带的粮食都快吃光了。经过前两次草地行军,草地上能吃的野菜、草根也都挖光了。进入草地不久,不少人已饿得上气不接下气,有时走着走着就看到前边一个同志倒下了……”

10月10日,走过万水千山的一、二、四这三个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庆祝胜利会师。至此,震惊中外的长征宣告结束。后来,曾有记者采访王新兰说“您是徒步走完长征全程的年龄最小的红军”时,王新兰笑了笑:“当时我的年龄小,步子小,别人走一步,我得跑两三步,一天到晚总在不停地跑。别人走完了长征,我是跑完了长征。”

现如今的王新兰已经94岁了,精神矍铄,居住在北京,与子女们在一起生活。

“听党话 跟党走 勇将青春洒热土”

向王老学习、致敬!

CN人才网、360doc个人图书馆、搜狐历史

猜您喜欢

往期精选▼

1. 团市委书记张家芳出席达川区“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特别主题团日活动

2.“扶持一个青年,成就一个未来企业家”—达州青创计划培训会顺利举行

3.【青春百年 达州风采】毛泽东称赞他为红军“干才”!

觉得不错点个“在看”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