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达斯坦森的银幕一血,巧合堆砌的神片,影史好评超多的英伦电影

01

平时就特别爱看黑色幽默风格的电影,对于“黑色幽默”的说法,似乎从来就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

窃以为,黑色幽默电影不单单只是逗人开心的喜剧,更非周星驰式的无厘头搞笑。此类影片,重点在于阐述有关“宿命”和“荒诞”的主题。

黑色幽默的世界,整个背景设定都是基于这两个主题。在这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徒劳的,对命运的抗争也是徒劳的。

黑色幽默是一种让人哭笑不得的幽默类型,悲剧的内核和喜剧的外表杂糅为一体,这一类影片将重点专注于对荒诞世界的呈现,和对人性异化的讽刺。

这类电影感觉是最难出好剧本的,它不仅必须有一个好的故事框架,更需要有善于讲故事的编剧和导演。而《两杆大烟枪》就很幸运,上述优势兼而有之。

02

本片作为英国大导盖里奇的电影试水作,和郭达斯坦森的大银幕一血,可以算是一出炉就有了惊艳的亮相。

这部黑色幽默佳作,妙趣横生,但也不是分分钟都能抓人眼球,开篇的前半小时会让人有些昏昏欲睡之感,没有耐心的同学恐怕很容易错失这部电影。

在电影开头,编导便把形形色色的角色逐一在你面前展示,电影旁白跟随着镜头的移动,将每个人物的性格、背景娓娓道来。在不慢的语速和咿咿呀呀的语调下,让人有些提不起精神。

影片的第一个转折点开始于一场谈判,一位黑帮老大的手下在酒吧里和两个傻头傻脑的小偷在谈买卖,这个手下的外貌仿佛一只灵长类动物,“F”打头的词汇在他嘴里如机枪扫射般喷薄而出。

谈判结束,协议达成,双方为一个“绝妙”的计划拟定了初步的“合作框架”……

镜头转换给男主汤姆,从小就是牌技高手的他,与三个老友,艾迪、肥皂和培根决定合计凑出一万英镑,让汤姆去参加一场由当地黑帮团体组织的高额牌局。

汤姆不明就里,参与到了这场实为骗局的赌局之中,他不但输光了身上所有的钱,还倒欠赌场主人(前面提到的黑帮老大)五十万英镑。如果汤姆在一周之内无法还清,他和他的老友们将受到“断指之刑”。

汤姆和老友们想方设法去捞钱,偶然的一次“巧合”,他们打探到隔壁的毒枭正计划打劫自己的货源供应商,来招“黑吃黑”。汤姆不由计上心来,打算来个将计就计,等隔壁毒枭得手后,对他同样来一招“黑吃黑”。

计划说起来容易,执行起来却是状况频发。他们从开头的两个傻头傻脑的小偷手里,买来赌场主人十分钟爱的两杆昂贵的古董猎枪,继而又将抢来的货品误打误撞地卖“回”给了货源供应商手里。

毒枭事后发现是隔壁的汤姆一伙在黑吃黑,而赌场主人的手下则将毒枭一伙误当成是讨债对象,顷刻之间,各种势力团伙的利益和矛盾都集中到了汤姆一伙的小屋里。

汤姆和老友们正在为庆祝狠捞了一笔“大买卖”而彻夜狂欢,酒醒以后,他们得意洋洋的开着车,慢慢腾腾地向小屋驶去,他们哪里知道,一场混乱而火爆的火并正一触即发……

03

讲到这里,精彩的剧情还是留给尚未看过的朋友去欣赏吧。这个片子整体看完,总让人觉得,现实的生活有时的确让人感到乏味。但是,在这乏味的世界之下,又时常会有一些让我们觉得新奇或过瘾的事物出现。

而“巧合”就是指引我们迈向新奇世界的引子,全片的故事和人物关系正可用“巧合”二字来一以贯之。

在人的一生之中,会遇到多少碰巧和偶然发生的事情?而又有多少巧合之事在发生之后,会让人发出一声惊奇的感叹“怎么可能有这么巧的事情?”。

《两杆大烟枪》的奇妙之处,就在于那一桩桩一件件不可思议的“巧合”,这些小小片段回味起来,越想越觉得太神奇,越想越觉得有味道。

我们往往在遇到这些无法用常理揣度的事情之时,总爱把所发生过的巧合之事的成因归咎于“宿命”,这也为本就有点难以置信的巧合,披上了一层魔幻的味道。

04

《两杆老烟枪》在最初上映的时候,就有很多影评人吐槽其风格与另一部神作《猜火车》过于相似,但是,我个人认为,这部电影就我自己的口味来讲,它比《猜火车》更为精彩和好看。

盖导的拍摄风格是相当前卫,而且独此一家别无分店的,他擅长于为传统的电影艺术形式进行从里到外的包装,将各种酷炫的元素“掺入”自己的作品之中,而且还毫无违和感。

仅就本片而言,里面几个“特立独行”之处,就令电影本身在迥异于其他同类电影的同时,显得更加趣味十足和颇具观赏性。

首先,在电影对白和台词方面,所有演员们都刻意以浓重的伦敦口音进行交流,而且在言语之中,充满了各式有趣的英国式粗鄙之语,不仅为影片铺设了一层极佳的幽默色彩,还显得更接地气。

再者,影片的运镜和人物造型,都相当时髦,和极具现代感。慢镜头、场景近焦、倒悬镜头的应用让影片的视觉效果相当拔群,还能够很好的为剧情氛围服务,另外,影片的剪接也十分干净利落,节奏明快。

其次,电影本身完全就是一部各种音乐类型的大杂烩,英伦摇滚、工业重金属、赛博朋克、浪漫爵士……各种音乐收录其中,不仅很好的衬托出了每个场景的气氛,更加让观众的耳朵“大饱耳福”。

接着,影片多线索叙事虽然令情节显得十分复杂,但是却丝毫不显凌乱,剧情的发展既奇趣频生,又不失逻辑的合理性。几波势力戏剧性地“撞车”在一起,其交叉贯穿的情节令人好奇心一刻也未停止。

最后,惯于不按常理出牌的盖导,还为观众们留下了一个令人拍案叫绝的开放式结局,我万一露了底,估计会被还没看的朋友们打死。(笑!)

05

如今回过头来再看看这部《两杆大烟枪》,此类结构的影片并非凤毛麟角,但能与之比肩的却屈指可数。

影片在上映21年后的现在,仍然是英伦电影中,位列好评榜前十的电影之一,在专业影评统计网站goodreads上的好评率超过86%。

跟大多数人一样,知道此片还是因为盖里奇和郭达斯坦森合作的另一部影片《坑蒙拐骗》,都是让我开怀大笑的电影。

只不过,《坑蒙拐骗》感觉偏浮于表面,少有那种从头到尾紧紧控制着我心率的紧张之感,不过,这也难免,毕竟,不是每一个天才的导演,都能做到每一部电影都稳定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