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一份福建医院的诊断报告,揭开威胁人类的“恶魔”

1987年4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生防疫司透露的一则消息,惊动了全球医疗界。

以这天防疫司负责人的介绍:一位曾在美国务工多年的福建患者,于1986年11月因身体发烧入住福建某医院,但之后就身体健康急剧恶化,虽经数月抢救,却还是在1987年2月26日不幸死于全身衰竭。而他的病因,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那个突然肆虐全球的“新杀手”:艾滋病。

这则病例,是继1985年6月,北京某医院收治首位外国籍艾滋病人后,中国境内发现的第二例艾滋病例。更是第一例中国人感染艾滋病的病例。这也意味着,预防控制艾滋病,从此成为了中国医疗界的巨大挑战。

而放在那时的全球医学界,哪怕在英美等发达国家,防治艾滋病的问题,依然还是一片空白:从发现到蔓延全球,艾滋病的肆虐速度,当时已超过了全球医学家的预估。

一:突如其来的病魔

虽然直到今天,艾滋病依然是人类谈之色变的病魔。但在世界医学史上,这个病魔却非常“年轻”。虽然1959年,

一名非洲刚果班图族男子身上,就发现了引起艾滋病的HIV病毒(人类免疫缺陷),其血样也被长期保存。但对这种奇怪的病毒,西方医学家却一直极为漠视。甚至1976年至1977年,赞比亚和卢旺达等地都发现了类似艾滋病的病例。英美的主流医学界,依然认为这只是“小事”。

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与海地突然发现了61例疑似艾滋病例,这种破坏力空前的疾病,才引起了美国医学家的警觉。1981年6月5日,美国洛杉矶大学正式将五例疑似患者的病症,命名为“AIDS(艾滋病)病例”。“艾滋病”这个概念,这才正式提出。距离1987年中国发现首例艾滋病感染者,仅仅不到六年。

而在“艾滋病”的概念被提出五年后,即1986年6月,引发艾滋病的HIV病毒,才正式得到国际微生物协会确认。而比起艾滋病的蔓延速度来,这些进度显然已经慢了半拍。这种新型病魔,已经仿佛出炉的猛兽,在全世界肆虐起来。

从艾滋病“现身”的第一时间起,这种近乎无解的疾病,传播速度也远远甩开各国的应对:注射吸毒乃至色情滥交,都是其畅通的传播渠道。于是在美国确认艾滋病例后,欧洲大陆也随后中招,然后是世界各大洲主要国家。虽然这个恐怖疾病,人人避之而无不及,虽然世界各大国政府,都曾拿出全力举措。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纪初,全球的艾滋病传播,一度进入到“灾难期”,因为各种原因大面积感染艾滋病的悲剧,曾在各国屡见不鲜。

以2001年,联合国第十四届世界艾滋病大会前夕的报告:二十世纪的最后20年里,全球艾滋病患者突破四千万人。二十世纪的最后两年里,艾滋病患者数量的增幅,竟突破百分之十五。作为重灾区的非洲,艾滋病患者已经突破两千八百万。在加勒比海小国海地,艾滋病更成为该国第一死因。而在21世纪头两年,全球新增的艾滋病患者里,15至24岁的年轻人数量猛增,占到了其中一半。2001年的感染者里,更有80万是未成年儿童……

触目惊心的数据背后,是一场威胁人类生存的巨大灾难。

面对这样的灾难,哪怕作为超级大国,一国的全力应对,其实也是苍白无力。于是从20世纪末开始,灾难面前猛醒的世界各国也终于找到了正确的应对方式:国际合作。

二:国际合作,共度危机

上世纪八十年起,虽说世界主要国家,都陆续意识到了艾滋病的威胁。但起初的应对方式,往往被当做简单的卫生防疫事件。国际间的交流合作更是零。而1994年,全球四十二个国家终于齐聚巴黎,形成了著名的《巴黎宣言》,防治艾滋病,也终于进入到新的阶段。

1996年,联合国也成立了“联合国艾滋病规划项目和联合规划署”,这也就意味着,联合国的多机构合作协调机制,可以协调整合世界各国的力量,形成应对艾滋病的合力。

伴随着这样的转变,世界各国防治艾滋病的合作活动,也陆续在全球各国铺展。全球性的防治措施,更是陆续上马。20世纪90年代末,曾经艾滋病泛滥的西方国家,首先出现了激动人心的转机。以20世纪初,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的报告称,20世纪的最后几年里,西方发达国家的艾滋病患者,已经出现了陆续减少的趋势。

比如曾经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重灾区”的西班牙,在1994至2001年的七年里,艾滋病患者减少了百分之七十。

正是这国际合作的优势,促成了防治艾滋病研发的国际化,畅通的国际交流,令本身具有资金技术优势的发达国家,陆续尝到了甜头。

而经济医疗资源严重困顿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作为艾滋病重灾区的非洲国家,也同样受益于国际合作。通过国际组织的协调,大量的医疗资源进入非洲大陆,成为各国抗击艾滋病的“及时雨”。1996年时,发展中国家应对艾滋病的资金投入,还只有3亿美元。到2005年时,就已在国际组织的帮助下,增长到了83亿美元。

从1997年起,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通过各国的协作,对全球艾滋病的发展进行定期评估,更每两年做出预测。联合国大会更从2005年起,定期汇总世界各国艾滋病情况,形成详细的报告。这珍贵的数据,无疑是世界各国,应对艾滋病危机的镜子。

也正是在这一系列举措下,尽管艾滋病的危机依然严峻,但良好的转机,依然在不停的出现。在21世纪的多次世界性会议上,更提出了遏制并消除艾滋病的具体时间表——2030年终结艾滋病。曾经遭遇过多次危机,并曾战胜过多次危机的人类,有信心以高度的团结协作,赢得这场漫长的“战争”。

而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早已签署国际艾滋病承诺宣言, 2018年,中国艾滋病的母婴传播率降低到百分之四点九,注射感染者较2012年下降百分之四十四点五。不但是历史最低水平,更是全球的低流行水平。中国的艾滋病治疗覆盖率更突破百分之八十点四,治疗成功率突破百分之九十。应对这场“战争”,中国,一直在扛起大国的责任。

参考资料:《艾滋病的历史与现状》、《巴黎艾滋病首脑会议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