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来来,三大互动体验,助你玩转城市&建筑

如何将书本上的历史,转化成好看好玩的旅游体验?如何让不能讲话的建筑,将发生在这里的故事娓娓道来?如何能不飞上天空,就可以鸟瞰外滩的经典建筑?2018年,黄浦区旅游局与上海城市记忆空间研究院携手合作,共同打造了多项旅游互动项目,让市民与游客在有趣的活动体验中,感受上海和黄浦区的历史典故、人文风情。

1 外滩互动多媒体体验——登陆外滩旅游综合服务中心

外滩的历史与当下,不再只能通过书本和纪录片来了解,还可以通过声光电的互动体验,用一台轮舵作为时光机,穿越时空,再现历史的外滩。这就是9月由黄浦区旅游局和上海城市记忆空间研究院联合打造的外滩互动多媒体体验项目。

项目位于十六铺码头附近的上海外滩旅游综合服务中心。一面圆弧形的大屏幕边,静静立着一台棕木色的轮舵,盘面上的标识印着几个年代,轻轻转动,穿越时空,走完外滩100多年的历史。转动轮盘,让指针对准某一标识,大屏幕上播放的视频,用历史图片与三维动画,再现那一时期的外滩面貌,旁白以精炼的文字,向观众介绍不同时期外滩的发展特色。

轻转轮盘,让指针对准某个时间,大屏幕上就会带你回到那时的外滩

20世纪40年代的外滩,江畔荒地建起一座座二三层洋楼,通过历史绘画和三维动画,展现了外滩天际线平缓,建筑密度较低的外观,与后来高楼林立的外观截然不同。到1930年代,影片通过三维动画,生动再现了外滩恢弘的建筑和繁华的市井百相。当代外滩部分,则全面展现出外滩当下新旧交融的活力。在短短的几分钟之内,外滩的历史从19世纪40年代上海开埠,到20世纪30年代民国时期的发展高峰,最后到当代外滩的新风貌,观众能快速领略这几个代表性时期的外滩特色。

外滩互动多媒体体验-1930年代的外滩

2 近距离阅读外滩——多媒体互动模型亮相

上海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按照等比例缩小的外滩建筑群多媒体互动模型,亮相位于外滩陈毅广场的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国内外来上海参会观光的嘉宾游客,以全新的视角和互动,深入感受这一经典地标的魅力。

此次的多媒体互动模型展示项目,由黄浦区旅游公共服务中心与上海城市记忆空间研究院共同打造,是黄浦区“阅读建筑”系列项目的又一成果。项目将外滩建筑群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山东一路沿线23处建筑,按照1:450的比例,缩小于方寸之间。游客在游览外滩之时,走进位于陈毅广场的游客中心,能同时看到两个外滩,户外真实的建筑与室内的建筑模型,一大一小,相映成趣。建筑模型制作精良,通体纯白素静,最大限度通过建筑本身的形体,来表现外滩和谐优美的天际线景观。

多媒体互动模型展示现场(汇丰银行大楼)

按下每栋建筑前的按钮,该栋建筑将亮起灯光,上方的屏幕将介绍该建筑的各项数据,建筑风貌与历史背景。游客以鸟瞰般的全方位视角,和光影体验,多角度、全方位“阅读”上海外滩建筑群所蕴含的历史、建筑与美学价值。汇丰银行大楼、海关大楼、和平饭店等建筑,作为外滩的代表性建筑物,在此次多媒体互动模型展示中,都予以表现。

多媒体互动模型特写(汇丰银行大楼)

3 建筑的读心术——瑞金二路阅读建筑导览服务上线

漫步黄浦区街头,往往能与不同风格的历史建筑不期而遇,其中不少或已评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或列入上海市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名单。瑞金二路街道位于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范围内,辖区内历史建筑密集,伟人与名流当年曾汇聚于此,留下动人佳话。但经过的市民与游客,却没有更好的渠道,方便快捷了解建筑背后的故事。

读懂了建筑的故事,我们才能破译城市的密码(国泰电影院东立面)

10月上线的“阅读建筑”导览服务,于10月正式上线后,就成为读懂建筑内心的读心术。导览服务在黄浦区旅游局的倡导下,由瑞金二路街道主持,上海城市记忆空间研究院策划实施。只需打开手机,扫描历史保护建筑铭牌上的二维码,该建筑的各类信息一一呈现。

导览服务介绍主要包括该建筑的基本信息、建筑风貌与历史文脉三部分内容,并穿插建筑的历史影像和内部的图片资料,由于部分建筑内部目前并不对外开放,或是不便于游客参观游览,通过阅读建筑导览服务,不仅能欣赏建筑外观,还能对建筑内部保留下来的精美装潢一探究竟。为了方便读者,导览服务还添加了语音阅读和地图定位。

据悉,目前“阅读建筑导览服务”已经覆盖瑞金二路街道46处文物保护单位和优秀历史建筑。未来导览服务还会进行扩展更新,纳入更多历史建筑。阅读建筑已经推出了同名手册,方便市民和游客携带,按图索骥,游览上海的历史建筑。

阅读建筑项目-手册封面

阅读建筑项目-手册内页

阅读一处建筑后,读者还可通过目录和索引,查看辖区内其他建筑的内容,通过导览,在线上网络和线下实地两个层面上,轻松游遍瑞金二路街道。

阅读建筑的推文内容节选

阅读建筑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