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日本年轻人选择租房结婚,日本买房更困难吗?

​在楼市贷款利率最高不超过3%的日本,大部分日本年轻人选择了放弃。在经历了90年代楼市泡沫破裂给父辈带来各种惨痛经历后,不少80年代出生的日本人从思想上对楼市产生了“抵制感”。他们不愿像父辈那样活着,于是很多人保持着“最低的欲望”。

“低欲望”一词最早是日本经济学家大前研一为了描述日本社会现状提出来的,它准确反映了日本社会存在的问题,随着城市化的加深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不断的被加强,在当今社会时常感到孤独的不仅仅只是老人,还有广大的年轻人。

日本社会在过往的几十年当中经历过高速发展,也经历过长期衰退。买爆全球不仅仅是我们的专利,日本大泡沫时期,不少财团选择了去开拓海外市场,买楼就成了他们最主要的手段之一。

在上世纪80至90年代,日本楼市也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局面。让日本人始料未及的是不到二十年的楼市黄金期会随着股市的崩盘而崩盘,令他们更想不到的是高房价带来的伤害到现在还未能缓过来。

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信心。从1983年至2008年的25年间,未满40岁的“年轻人”持有住房比率从42%下降至28%。14%的降幅显然成了“低欲望”最好的注脚。然而令人更绝望的是从2008年至2015年这七年这一比率继续下降,降幅竟高达10%。

去年有机构做了一项调查,中国的80后90后住房拥有率已经超过了70%。如此高的住房拥有率超过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在超高的住房拥有率背后,是楼市造富以及买房结婚理念的支撑。

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讲,如果你三十岁之前还没有买房,那你可能会被打上“失败”的标签。对于想结婚的年轻人,如果你没有一套住房,你甚至都绕不过丈母娘的这一关。当然这可能也不怪丈母娘。

在中国房子带来的附加值是每个成年人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与房产深度捆绑的的户籍政策,以及户籍背后的医疗教育福利,让买房成为了一种“刚需”。特别近几年,随着一线城市落户政策的宽松以及“新一线”城市的抢人潮,人口的进一步向一二线城市集中,导致了大城市资源越来越紧张,以至于一些地区开始用房子的面积决定入学的先后顺序。

去年7月,北上广深的房租经历了一波大涨,就连涨幅最小的上海也上涨了20%。不成熟的租房市场造就了庞大的买房群体。

相比于我们的北上深,日本东京的房价只有我们的一半左右,而贷款利率低的不到1%,高的则不超过3%。距离京东不足一个小时车程的卫星城,买一套实用面积100平米的房子大概只需要200万人民币。

这种条件要是放在中国,争抢着上车的人绝对不在少数。致使日本年轻人放弃买房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大部分家庭并不会为子女在购房上“添砖加瓦”。有一项数据显示,目前85%的日本年轻人租房结婚,另外10%则是住在父母家里或者单位宿舍,买房的仅仅只有不到5%。

另外,日本的公司大部分实行终身雇员制,比起老年且工龄较长的员工,年轻人的工资实在是不高,高额的消费加上压抑的环境,日本大部分年轻人选择了推迟结婚,甚至终身不结婚。不结婚解决了所有的烦恼,这点在韩国的年轻人身上也体现的淋漓尽致。有数据显示,韩国21—29岁未婚的年轻人比例高达91%。这种风气大有向我国蔓延之势。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相比于大多数日本年轻人,中国的年轻人则没有经历过90年代的房产泡沫。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他们根本体会不到房价下跌带来的困扰。

从去年开始,很多互联网公司开始裁员。被裁掉的一部分人当中,有些人几个月都没找着工作,假如他在一线城市买了房子,并且每个月还还有房贷,那么他的压力一定是巨大的。

过去的二十年间,一路上涨的房价给了每个巨大的安全感(已经上车的),买房也成为了我们理财最佳的手段。我们对未来的憧憬是房价不会跌,工资一直涨,但是在我们的职业生涯里,这种理想状态是不存在的。对比日本我们应该多多少少保持一些警惕。虽然国情不同,习惯差异也较大,但是纵观过去三十年,我们的习惯改变了多少?

过去的两年间,过亿人口的日本新生人口持续低于100万,而我们的新生人口也只有1400万左右,不少媒体不禁问道,为什么当今的年轻人都不热衷与结婚了?这个答案,我们其实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