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澳大利亚悉尼是座“世界名城”(图)

多关注“千与千寻和千惠”的文字,不会让您失望。真的,废话不说了,直接上干货。

悉尼(Sydney),位于澳大利亚东海岸,人口约500万(大悉尼地区人口),是澳大利亚第一大都市,新南威尔士州首府。凡是去过澳大利亚的,都到过悉尼。没去过的,也都听说过这座城市。所以说悉尼是座“世界名城”,也不算过分。

图1 :从悉尼皇家植物园眺望悉尼市中心的天际线。

但是对这样一座尽人皆知的城市,我们又似乎说不出太多东西来。即便是去过悉尼,除了歌剧院、情人港等少数旅游地标,对这座城市还留有多少具体的印象?所以,总感觉悉尼是一座既耳熟能详、又模糊不清的城市。好吧,那就让我们一起翻翻故纸堆,去认识一下悉尼。

图2 :悉尼歌剧院与悉尼港湾大桥。

要想认识、进而欣赏一座城市,最好先去了解一下这座城市的历史。不一样的城市历史,积淀出不一样的城市文化,也使不同的城市呈现出不同的气质和风貌。那么悉尼——这座澳大利亚名城,又有着怎样的不同寻常的过往呢?

图3 :停泊在悉尼“乌鲁姆鲁湾”(Woolloomooloo Bay)里的军舰。

聊起澳大利亚,很多人都知道那是当年英国人流放犯人的地方,可是你知道这个主意是谁出的吗?这个人叫托马斯·汤森,是当时的英国内务大臣,而且是个有爵位的贵族。那么这位汤森先生和悉尼有什么关系呢?重点来了:汤森的爵位,就叫做“悉尼子爵”。

图4 :丹尼森堡(Fort Denison),一座建成于1857年的迷你海上要塞。

悉尼子爵制定了往遥远的澳洲流放罪犯的计划,但养尊处优的子爵大人不可能自己去干这个苦差事,他把押送犯人的任务,委派给了英国皇家海军军官亚瑟·菲利普。为了能够让莫利普欣然接受这个任务,子爵大人还上奏朝庭,为菲利普争取来“新南威尔士殖民地总督”的头衔。

图5 :悉尼皇家植物园。

“新南威尔士”这个名字,是英国大航海家詹姆斯·库克船长起的。1770年的时候,库克船长沿澳洲东海岸航行,曾在今天的博特尼湾(Botany Bay,又译“植物学湾”,在悉尼南边)登陆,宣告此地属于大不列颠王国,并命名为“新南威尔士”。但是库克船长给这地方起完名儿就上船走人了,之后的十多年里,英国一直没有对这里实施有效管理。现在,悉尼子爵等一班大臣想把这地方收拾出来,建立“新南威尔士殖民地”。

图6 :乌鲁姆鲁湾内一座由废弃的港口仓库改建的5星级豪华设计型酒店。

18世纪时什么最重要?和21世纪一样,人才!要开发新殖民地,少不了农业、畜牧、建筑、手工艺等各方面的专家和匠人。菲利普总督是个认真到天真的人,他向上级打了个报告,列出此行要带走的方方面面的人才。但是他的报告被驳回,除了775名罪犯、担任看守工作的士兵、舰船水手以及少数与他一同被任命的殖民地官员外,不会有其他方面的人员一同前往澳洲。

图7 :建于1898年、罗马建筑艺术风格的“维多利亚女王大厦”。

所以,后人认为“新南威尔士殖民地”是世界上第一个专为流放犯人而建立的殖民地,是有道理的。当时英国政府并没有想在澳洲这块大陆上有什么更大的作为,只不过后来这里的发展,远远超过了英国方面的预期。

图8 :维多利亚女王大厦外观,现在这里是一座商场。

菲利普率领史称“第一舰队”的11条舰船,于1787年5月13日从英国朴次茅斯港启航,开始了可能他自己都没意识到的历史性的航行。舰队经过长达8个多月的艰苦航程,终于抵达澳大利亚东海岸、库克船长当年登陆的博特尼湾(植物学湾)。

图9 :皮特街,悉尼市中心的商业步行街。

但是博特尼湾这里的条件让菲利普很失望,水太浅、大船靠不了岸,岸上的土壤很贫瘠,周围附近也缺少淡水水源,显然不是安营扎塞的上佳之地。于是,他命令船队继续沿海岸向北摸索前进。没走多远,他就发现了一处水深适中、岬角环抱的优良海湾。这地方,就是现在的悉尼。

图10 :悉尼市中心,市场街街景。

菲利普总督命令舰队在海湾内驻锚,全体人员弃舟登岸,大英帝国新南威尔士殖民地首府,就定在这儿了!这个日子是1788年1月26日,一个载入澳大利亚史册的日期,这一天后来被定为了澳大利亚国庆日。聊到这儿产生一点小小的好奇:不知道澳大利亚的土著居民庆祝国庆日时会有什么想法,因为在欧洲人来这儿之前,他们已经在这里居住了三千年了。

图11 :悉尼鱼市场。

该给这个地方取个什么名字呢?菲利普总督这时候想起了给他提供这个建功立业机会的托马斯·汤森内务大臣、尊敬的悉尼子爵大人。有了,这地方就叫“悉尼”吧!悉尼这个地名就是这么来的。顺便多说一句,加拿大新斯科舍省也有一个叫悉尼的地方,同样是以这位托马斯·汤森先生的爵号来命名的。

图12 :在悉尼鱼市场外享用海鲜大餐的人们。

随菲利普总督一起踏上澳洲土地的,一共有1336个人,其中包括732名犯人(上船时是775人,其中43人死于艰苦的旅途)。这些人是开拓澳洲的先锋,也是这块大陆上的第一批外来移民。在之后的日子里,不断有一船接一船的罪犯从英国本土被运送到悉尼,接受“劳动改造”。

图13 :悉尼鱼市场内景。

从1788到1792年,短短的4年间,就有4312名罪犯被运抵悉尼。在这里不用怕犯人们逃跑,眼前是大海、内陆是沙漠,没地方跑。想要在这地方生存下去,唯有拓荒耕种,通过艰苦的劳作养活自己和同伴。可以说,是这些英国来的“劳改犯”奠定了今天的悉尼。

图14 :悉尼鱼市场里的海鲜档。

但是再怎么说,指望这些没有自由的流放犯人能开创出一片美丽新天地?实在是不靠谱儿的事。创造美好家园,还得靠自由的人们。随着时间推移,有犯人刑满、有士兵退役,悉尼的自由公民慢慢多起来,这些人不太可能再远涉重洋回到英国去了,他们留在澳洲开农场、建作坊,开创了悉尼的私营经济体系。再后来,开始有平民从欧洲自愿移民到悉尼,悉尼的人口构成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到了1820年代初,悉尼已经从一个罪犯流放地,基本上过渡成为了一个普通的居民社会。

图15 :悉尼的公寓。

1840年,最后一批罪犯运抵悉尼。尽管之后英国继续向澳大利亚其它地区运送囚犯(英国运往澳大利亚的最后一批囚犯于1868年运抵西澳),但向悉尼流放犯人的计划宣告终止。那个时候,悉尼的人口已经达到了三万五千多人。两年之后的1842年,悉尼市议会正式注册成立,悉尼也就成为了澳大利亚的第一座城市。

图16 :建于1869年的悉尼市政厅,维多利亚建筑艺术风格。

1851年兴起的澳洲淘金热,让悉尼迎来一波发展高峰,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潮涌进悉尼港。城市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人口的流入。人口多、市场就大,配套服务、基础设施就会跟上,城市就壮大了。但是这一波淘金热的最大受益者并不是悉尼,而是被称为“新金山”的墨尔本。墨尔本迅速发展成为澳大利亚的第二大城市,并与悉尼形成竞争势态,一直到今天。

图17 :悉尼当代艺术博物馆里的壁画。

1901年1月1日,英国在澳洲的6个殖民地:新南威尔士、维多利亚、昆士兰、马斯塔尼亚、西澳大利亚、南澳大利亚,正式宣告成立“澳大利亚联邦”,6个殖民地成为组成澳大利亚联邦的6个州,其中拥有48万人口的悉尼虽然竞争联邦首都失利,但毫无悬念地成为新南威尔士州首府。

图18:悉尼“黑檀湾”(Blackwattle Bay),远处的大桥是“安萨桥”(Anzac Bridge)。

在1930年代,悉尼经历了经济大萧条。二战期间,远在南半球的悉尼竟然也遭到了日军潜艇的小规模偷袭。熬过这些困难年代之后,1950年代的悉尼纳入高速发展的轨道。1950年悉尼人口170万,1975年悉尼人口近300万。这个人口增长速度显然不是自然生育的结果,而是一座蓬勃发展的城市对外来人口的自然吸引,是澳大利亚政府的移民政策带来的成效。

图19 :悉尼街头公园,玩澳式橄榄球的年轻人。

1950年代,澳大利亚政府就开始推行大规模的引进移民计划。这一时期的移民主要来自欧洲、尤其是英国。从1970年代开始,澳洲的移民开始变得越来越多元化。作为澳大利亚最大、最繁华的城市,悉尼是澳大利亚移民政策的受益者,相当多的外来移民选择定居在这座城市,人口的净流入,进一步推动了悉尼的发展与繁荣。

图20 :悉尼街头的老商业建筑。

现在的悉尼,是世界上最多元化的移民城市之一。根据2016年澳大利亚人口普查的结果,悉尼人口482万人,其中有178万是出生在外国的,比例高达37%。这些外来移民的人数从多到少按其原国籍排列,前五名分别是中国、英国、印度、新西兰、越南。其中,华人人口约占悉尼总人口的10%。

图21:悉尼街头等公交车的人们。

具体要说有多少个国家或者民族的移民生活在悉尼,这恐怕是一个令人乍舌的数字。据统计,悉尼居民在日常交流中使用的语言多达250种,有约40%的人平时在家是不说英语的。尽管澳大利亚没有明确规定何种语言为这个国家的官方语言,但我们似乎都认为澳大利亚是一个英语国家。显然这个印象在悉尼这座城市里出现了一点偏差。

图22 :悉尼国际机场的广告牌:您好,我们说中文普通话。

为什么全世界有这么多人愿意移民悉尼?这不仅是与澳大利亚曾经推行的移民政策有关,更与悉尼这座城市本身的吸引力密不可分。从自然环境上说,悉尼是座海滨城市,大港湾里套着小港湾,碧海蓝天、风光旖旎。

图23 :悉尼的晚霞。

从城市的经济状况来说,悉尼是世界上最发达、繁荣的大都市之一,亚太地区重要的金融中心城市。悉尼主要的经济支柱产业包括金融业、服务业、制造业和创新科技等。世界500强企业有近半数在悉尼设有分公司或办事处。曾有国际研究机构将悉尼列为“世界上全球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十大城市”之一。

图24 :夜游悉尼港湾的游船。

论教育水平,悉尼有悉尼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悉尼科技大学、麦考瑞大学、西悉尼大学、圣母大学、卧龙岗大学等多所高校。其中悉尼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是能排进世界前100名之内的名校。悉尼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适合留学的城市之一。

图25 :夜晚的悉尼港。

论总体生活质量,悉尼常年在英国经济学人智库发布的“世界最宜居城市排行榜”前十名中占据着一个位置(2018年排在榜单第五位)。当然,世界上所有这些“最宜居”的城市,都“居大不易”。因为它太宜居,全世界的有钱人趋之若鹜,当地的物价、房价也就水涨船高,悉尼也一样。尽管现在悉尼的家庭中位数年收入超过了10万澳元,但相比当地的物价,这个收入水平也难说有多高。

图26 :悉尼渡轮码头。

悉尼近年的国际声望日益显赫,还与它举办的几次大型国际赛事有关,尤其是2000年举办的悉尼奥运会,大多数中国人都会留有印象,因为那届奥运会的主办权,是悉尼击败北京而取得的。

图27 :夜色中的悉尼港湾大桥。

当然,最给悉尼带来国际知名度的,竟然是一座建筑,这就是著名的悉尼歌剧院。这栋由丹麦建筑师约恩·乌松设计的演艺中心于1973年建成,矗立在悉尼港的水边已经有40多年了,但是今天看上去,它的造型仍然是那么的新颖、前卫,与周边的海湾景色浑然一体。悉尼歌剧院的名气太大了,以至于很多人提到悉尼,第一个想到的、甚至是唯一一个能想到的,就是悉尼歌剧院。

图28 :悉尼灯光音乐节,五彩射灯照亮悉尼歌剧院。

关于悉尼,就先说这么多吧。总之,这是一座多元文化的移民城市,是一座繁荣发达的现代大都市,是一座环境优美的宜居城市,也是一座打卡必游的世界旅游城市。所有这些全都不论,就记住一个悉尼歌剧院,那也很厉害了,要知道世界上有多少名气很大的城市,除了名字,你啥也说不上来呢。

图29 :夜色中,灯火阑珊的悉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