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油翁》入选中学教材,但为什么要把点睛之笔的最后一句删掉?

《卖油翁》入选中学教材,但为什么要把点睛之笔的最后一句删掉?

大家都知道能够选进我们初中的语文课本的文章肯定是非常优秀的作品,基本上都是耳熟能详的作者写出来的简单易懂并且文字优美的文章,大部分的时候甚至能够教导一些大道理,而《卖油翁》就是其中的一篇,我相信大多数人应该都读过这篇文章,他是典型的欧阳修的文章,巧妙的小故事中蕴含着巨大的人生道理!

这个故事主要试讲一个人遇到了一个高手,他能够将油通过铜钱的孔倒入油瓶中的故事,这篇文章对于正在上学的学子们,具有很大的教育意义,他教导大家一件事只要不断地去做,总会熟能生巧,总有一天会做的比大多数人都好的!

虽然我们都读过这个故事,但是我们不知道的是这篇文章在课本里,其实是不完整的。他的最后一句其实并没有被记载,最后这句话到底隐藏了什么,以至于都不能被写进去呢?我们去翻阅一下古籍,就会知道这个故事的最后一段说的是,这和庄子所说的庖丁解牛和轮扁斫轮有什么区别呢?这样一句话其实是没有什么过错的,作为一个点睛之笔的最后一句,最后却不能被大家所知晓,只能让有心的人翻阅书籍才知道!

庖丁解牛大家都知道这个故事吧!讲述的是世界上有一个十分出名的厨师,名字叫做庖丁,他杀牛的时候,甚至可以闭着眼睛,就熟练的把牛身上的骨头和肉分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论是什么行业,干什么事,只要你努力钻研,就能成为这个行业的精英,被大家所赞扬,并且你完成自己的任务的时候,会越来越有效率!

则是一篇出自《庄子天道》的故事,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工匠,名字叫做轮扁,他是一个专门做轮子的匠人,年近古稀的时候,他发现自己一身的技艺无法传承下去。所以他就批评齐桓公,只知道看书上的文字,却不知道真正动手操作,他认为真正要明白一件事,就是要自己亲手去做。书上学习虽然有用,但不过都是些理论知识,只有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学到知识!

这两个故事就像是卖油翁一样描述的都是只有动手去做,才能最后熟练的掌握一项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