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木胜:港式动作片危机感更大,拍《喵星人》为探索合家欢题材的市场潜力|电影人说

常拍动作片的陈木胜这次带来了一部合家欢题材电影《喵星人》,市场会认可吗?

作者 | 秦泉

“为什么会拍《喵星人》这个题材”,这是当天采访所有媒体都会问的第一个问题,对于这个常年拍摄港式动作片的导演,突然转向拍摄一部《喵星人》的喜剧电影,大家都很好奇。

“两个原因,一是之前拍片子比较辛苦,这次调整下。另外内地很久没有拍给小朋友看的合家欢电影了,我要尝试下”,陈木胜说。

导演陈木胜

对于陈木胜来说,之前比较辛苦的经历是去年上映的《危城》,这部投资额较大,实建了一个“古城”并且负载着导演对于武侠片探索的作品,上映后票房仅为1.4亿元,从市场层面来讲是失败的。

因此当演员古天乐对他说可以拍一个轻松的“喵星人”题材,以及有投资方埋单时,陈木胜没有拒绝。“内地暑期档大多都是大IP、大制作类型的,拍给小朋友看的电影合家欢题材太少了”,陈木胜对《三声》说。

《喵星人》约1.2个亿的投资并不低。在陈木胜看来,电影的大部分用途都花在了“喵星人” 犀犀利的CG特效制作上。“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做出来的特效等东西肯定会很烂的”,陈木胜对《喵星人》花一年时间做出来的特效感到满意。

陈木胜也是香港导演北上较早的一位,不过相对于其他导演拼命找契合内地市场的题材,陈木胜坦言自己拍的动作片有一大优势,两个市场的观众都会“认”这个题材,将动作戏拍好就足够了。

不过陈木胜也有了危机感,在面对好莱坞动作+特效近乎离谱的状况下,香港动作片的优势没有以前那么大了,“大家会比较你拍的和好莱坞拍的差距”,在《喵星人》之后,陈木胜依然会回到自己最熟悉的动作题材,古装动作片《寻秦记》已经在日程之内了。

7月15日,电影《喵星人》正式上映,在排片仅有12%的情况下票房将破千万,成绩并不差。在电影上映前,《三声》找到了陈木胜,和他聊了聊《喵星人》,港式动作片的危机,以及他眼里的香港年轻创作力量。

“特效占比投入大,拍烂了观众会笑话的”

《三声》:为什么会拍《喵星人》这样一个题材?

陈木胜:第一个是这次就想拍一个轻松的喜剧,上一部电影拍摄得太难了,要调整下自己的状态。内地电影暑期档大多都是大IP、大制作类型的,但好莱坞每一年在暑期档都会投放大量的合家欢喜剧,拍给小朋友看的电影。

去年我们拍了《五个孩子的校长》,在大陆不是很成功,但在香港非常成功,这意味着在香港拍给小朋友一起看的电影也很久没出现了。

这次《喵星人》真的是拍给小朋友看的,但对我们来说还是一次挑战。好莱坞拍的《小黄人》就很合家欢,我们也应该多尝试一下。

《三声》:拍《喵星人》和以前拍动作片有什么样的不同?

陈木胜:这次最大的困难是,我要自己想象,将讲故事的概念变成一个小朋友。以前拍戏都会设计很高级的反派角色,但这次我要把我的智商降低,让小朋友不要看得太深。

我觉得有些观众在看完后会觉得片子里的戏有点蠢,古天乐在里面就是一个很蠢的人,那么容易就被骗钱了。但你知道在真实的香港,被电话诈骗的都是那些高材生。

《三声》:“喵星人”是怎么拍的?

陈木胜:“喵星人”是真人拍摄+头部的特效一起去完成的。现场是这个动物的状态,但不是全部效果,后期特效部分有很多加工,头的表情是完全没有的。

我也是拍摄的时候完全不会知道“喵星人”的表情,只知道这个镜头它要对着你笑。后期我们整整花了一年时间去做这个特效,CG特效最难做的就是动物的毛发,这次在特效部分我们做了很多的工作。

《三声》:CG特效让这部戏的成本变很高吗?

陈木胜:我们这次的投资是很大的,CG特效部分就花了好几千万,整部戏的投资是一个亿多,约1.2亿。

《三声》:1.2亿的投资很大,这个是投资方主动找到你想做,还是导演有这个拍摄计划?

陈木胜:这个是投资方主动找到我的,题材也是他们先想好的,我接受了就去做了。

这部电影这么大投资,主要还是在特效方面,这个花费比演员费用也大,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做出来的特效等东西肯定会很烂的,观众也会笑话的。

“港式动作片的危机感更大”

2016年陈木胜的《危城》并不成功

《三声》:你的上部戏《危城》拍得比较难,然后它在市场上的表现也不佳,会去想为什么吗?

陈木胜:每拍完一部电影我都会检讨,我拍了很多年电影,发现一部戏的成功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你的电影推出时,大家当时的心情会选择是你的这部吗?《危城》就相对严肃,一个沉重的题材,但不代表这部电影不好。

对一部电影的分析,究竟是市场的失败,还是电影手法上的失败。这对你的影响就是那你的信心还存在吗,拍摄下一部戏的时候还会计算很多吗?当然拍商业片肯定要计算,但有时候拍戏也要尊重自己的内心,像上次的《危城》和这部《喵星人》,都是我愿意去尝试和拍的。

《三声》:自己的影片表现不好有某种挫折后,也会去研究市场吗?

陈木胜:对于《喵星人》来讲,暑期档是最好的,让小朋友来看这部电影。我现在开始和宣传、发行的团队开始去研究,这对我来讲是另外一种学问。

以前拍的动作片都会放在假期,这类片子大家也都愿意去看,我也不用太担心档期。也可能是现在内地电影现在跑得很快,大家拍电影的速度也快了,所以相同时间内排片就密集了,所以现在我都会去看看同期竞争对书的情况。

《三声》:内地电影“跑”得很快,您有危机感吗?

陈木胜:本来想说每个导演都会有危机感。但不敢确定,我对这个市场的危机感是存在的,这个市场进步得太快了,比如这次的《喵星人》,好几年前肯定是不能拍的,好莱坞的特效团队可以做到。这几年我们的特效也不错了,已经到了追赶好莱坞的地步了。

而危机感就是我们还是要努力跑快追赶他们,还是做我们自己。我们可以观众想看什么我们拍什么,也可以拍自己想拍的让观众停下来欣赏,这种选择就是一种危机感的代表。

其实现在港式动作片的危机感更大。

《三声》:为什么会更大?

陈木胜:你看现在好莱坞的动作片夸张到离谱的极端,《钢铁侠》、《蜘蛛侠》这类的电影,好莱坞的动作片是会让你看得眼睛发亮的。

现在我们如果要拍一个普普通通的动作片,但观众是会比较的,但是你要追赶到好莱坞动作那种程度的话还是很困难的。

《三声》:动作片追赶好莱坞的办法会是什么?

陈木胜:最重要的是技术的开发,要多投放资金让年轻人去钻研对特效技术的开发。

未来所有的动作都会是配合特效来一起拍的。光是拍动作,我们只能重复拍摄以前的功夫片,还可以撑几年。但这对年轻观众的视觉冲击力不够,未来华语动作片要想强大,一定要去借助技术,学习好莱坞的特效技术。

“香港年轻导演要先拍好香港本土题材”

《三声》:香港导演北上这么多年,您对两边市场的认识是怎样的?

陈木胜:我之前拍的都是动作片,动作片在两个市场的接受度都是很高的。

对我来讲,我只拍动作片就不需要不断找题材,知识拍动作片时演员的问题,演员搭配有时候一般是香港演员,一般是大陆演员,大家会觉得不舒服。但是现在大家都进步了,只关注在故事里面了。

我希望未来有更多进步就是,演员都可以讲自己的原声方言,广东这边的讲广东话,北方人可以讲北方话,这个可以的话就更好了。不过最重要的是题材了,题材能够打动内地市场的这扇门,我希望喜剧也是这其中的一个题材。

陈木胜2016年监制作品《五个孩子的校长》在香港很成功

《三声》:您去年拍的《五个孩子的校长》非常有香港特色,未来会多扶持香港的新人导演吗?

陈木胜:有机会我会的。这个也要看导演自己想要表达什么,不是每一个我都能帮他的,这也要看我的能力,我能够帮助他多少。有很多朋友过来跟我说你挂一个名字就可以了,我觉得我不行。

如果是我监制的话,我会关注题材和主题,拍出来的效果你要去面对市场,我要做一个平衡。

比如说《五个孩子的校长》,导演之前是拍福音、宗教电影的,所以我要做的平衡时商业片是不能宗教化,这个是监制的责任。最终推出市场的一定是一个有娱乐性,有教育意义,也很有电影感的一部电影,不然做宗教电影的话,大家看着会很闷的。

《三声》:目前香港年轻导演的整个状态是怎样的?

陈木胜:现在处于摸索阶段,也是一个矛盾的时期。

我觉得香港新人导演现在首先要拍好香港电影,因为他们对内地是相对陌生的。就像现在是回归20年,香港导演北上和内地市场的磨合也花了很长的时间,香港现在的创作力量首先要把香港题材拍好,这个并不代表在内地会不受欢迎。如果一开始就想拍内地题材,这个肯定太早了。

所以目前的香港创作力量还是在一个摸索阶段,这个就很明显,首先是要做好香港市场,之后才能是真个更华语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