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皮书》为什么成为本届奥斯卡的大赢家?

第91届奥斯卡刚刚落下帷幕,万众瞩目的奥斯卡小金人,终于名花有主了。

拉米·马雷克凭借《波西米亚狂想曲》拿下最佳男主角


奥利维亚·科尔曼借《宠儿》力克格伦·克洛斯和Lady Gaga,摘得影后桂冠


阿方索·卡隆以《罗马》问鼎最佳导演,并拿下最佳外语片


《绿皮书》则拿下最佳影片、最佳原创剧本、最佳男配角三项大奖,成为当晚最大赢家。


那今天,就和大家聊聊这部「奥斯卡最大赢家」——《绿皮书》,3月1日就要在国内上映了!

《绿皮书》这部电影改编自真人真事,是一部非常典型的公路片。

1962年的纽约,当时的美国正处于非裔美国人的民权运动时期。电影的主人公之一,意大利裔美国人托尼,在屡屡受挫无处工作的时候,得到了一个为人当司机的工作机会,而他要开车服务的对象,是一位黑人钢琴家唐·谢利。在载乘唐·谢利一路南下做巡回钢琴演奏会的途中,两个性格迥异、背景出身完全不同的人,展开了这段全方位的“较量”。在这段旅程中谱写了一段从格格不入、相爱相杀到惺惺相惜的友情。

一个是意大利裔美国人,工作屡屡受挫有市井的圆滑和浑不吝,深爱老婆、家人

另一个则是从小学习音乐的黑人钢琴演奏家。他高雅、傲娇,凡事讲原则,却饱受种族歧视。

两个完全不同的男人,就这样要在一起工作8星期。一路向南,见证了当时黑人受到的歧视与不公,也通过两人的故事打破“黑人应该如何”“白人应该如何”的刻板印象。

唐·谢利被南方富豪请到家里来表演。


从一开始可以住高档酒店,到肯塔基州不允许用;“白人厕所”乔治亚洲不允许试西装,再到阿拉巴马不允许与白人一同用餐...


唐作为艺术家的尊严和自我认知的爆发


托尼原本对黑人也是有歧视的,导演刻画了一段细节——托尼老婆叫人修水管,结果来的是黑人。托尼一家大小的男人们不放心,就集体出动”陪着“。连水管工喝过的水杯,托尼都嫌脏,直接扔掉了。


基于人物反差的设定,出现了影片中吃炸鸡的片段(对,精致boy唐博士号称从来不吃垃圾食品,而且油点点会弄脏我的美丽小毯子!)(本片最有意思的片段之一)





也出现了黑人帮白人写信撩老婆,让白人妻子看的梨花带雨,


“黑白”的主仆反转、文化程度的反转,产生了很多笑点。尖锐的矛盾在影片中用这种幽默温暖的方式软化了。

“天才是远远不够的,想要改变人心,需要勇气”


总的来说,这是近几年最有心意,反映族裔问题的电影了。如果你对此类电影兴趣不大,那你可以把他当作一部普通喜剧,去感受人性的碰撞,推荐大家3月1日走进影院看看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