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行知日记”008(得到关注是天性)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被关注,尤其是得到自己最为亲近的人的关注。

关注才是焦点

比如2~3岁的小孩子第一时间向爸妈展示他的伤口希望得到父母的安慰和治疗,哪怕是只是一个小小的划痕或红点在您眼中完全可以忽略的那种,但是他(她)却觉得非常严重。如果大人漠不关心或是敷衍了事,他(她)就会哭得很伤心,这时候大部分家长都会表现出很心痛、很关心、很在乎的样子,哪怕是假装的,小孩也会马上止哭转为高兴。我小女儿过春节时就因为跟她妈妈回老家过年,而我留在深圳没去,也不知她是如何在手上弄了个小小的芝麻大的小红点,回到深圳时第一时间就把手掌举到我眼前展示她在老家受了伤,其实只有一个小小红点印记,我还是立马给她的伤口呵了口气,并告诉她明天就会好的,她立马高兴地去玩她自己的事情去了。那个伤真的不重要,而且根本就不痛了,对小孩来说完全没有任何影响,她只不过是要那份大人的关注、关心、和关怀,我呵的那口气说白了对她的伤口屁用都没有。

急于展示伤口

再比如恋人之间送礼、约会前女方克意打扮,男方也会甚为注重形象,这都是为了引起对方足够的注意力。得到礼物时的高兴和赞美,是增进关系的最好的诠释。如果得不到对方的(尤其是女方得不到男方)的赞美,肯定是会不高兴的,亲密关系也会变得疏远,这也是没有得到关注所产生的后果。

夫妻之间也是一样,我曾经因为妻子在家带孩子很累,所以下班后经常帮着把家里的地拖了、衣服洗了等等家务,可是并没有得到妻子的赞扬,这在我内心说实话有些不爽,后来时间久了这些事情便变成了我的事了。偶尔吵架时妻子说我什么也没干,我便会提及这些事情,可是却反被妻子数落这是应该做的,还来没有什么可以值得表扬的,而且做也做了还来要表扬?我常常被顶得哑口无言,我其实要的并不是表扬,只不过是内心的那份关注和重视没有被满足罢了。其实这也体现了一个人的情商高低,从小事积累到大事,这也可能预示着我们后来分道扬镳的必然结果。

互相关心

前天,我也犯了个这种错误,晚上十点半了,我催大女儿回房睡觉,我带小女儿先睡了。没想过了十多分钟后,大女儿推门进来说:“老爸,我的手指被割破了,在流血。”我躺在床上没好气地道:“我要你去睡觉,你又吃饱撑地玩刻刀,赶紧涂点碘伏贴个创可贴睡觉去吧!”大女儿委屈地上了药睡觉去了。我以为此事就此过去了,第二天一早也没多去关心,直到中午她回来吃了午饭然后进了房间,我在厅里写作,她又跑了出来,拿指给我看,嘴里喊道:“老爸,你看我的手指破皮了。”我当时刚好在写作,所以口气很不好地道:“我昨晚让你去睡觉,你又去玩刻刀,割破了皮还好意思来找我说?”我的内心充满了对她不听话的不满,也认为那点小伤并不打紧。没想大女儿气呼呼地吼道:“不看就算了,随便你!”然后转身气鼓鼓地回了房间。我立刻意识到我漠视的表现让她受到伤害了。所以,赶紧放下了写作,来到女儿房间帮她上了碘伏,但还是表达了我对她昨晚不听话的不满,时间很晚了还不睡,而且还割破了手指让我非常生气。女儿似乎意识到了自己的不对,又看到我帮她上了药,也就没有再生气了,过了一会高高兴兴地去上学了。

父亲的关爱

其实,这里面重点是我以自己的想法认为她的伤并不是很大,要是我自己的话完全可以忍受得了,所以忽略了对她的关注、关心、和关怀。若是她真的伤得很厉害,我想我会毫不犹豫地起床帮她止血和敷药的。其实这种现象很普遍,随着我们和小孩的年龄的增长,我们很自然地把对身旁的人的关心淡化了。总认为人长大了对一些小伤小痛小苦小劳累都是能承受的,而忽略了人是需要被关注和重视这一天性了。我们不是承受不了那些小伤小痛小苦小劳累,而是承受不了那份不被关注和重视的失落。

关注吧

只要我们把对身边人的关心、关怀、关注一直放在心上而且表现在行动上,不管是亲子关系。恋人关系、家庭关系、亲友关系,所有一切的关系都会变得融洽而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