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15岁女孩吞下350片药!只因爸妈一个错误举动,害人不浅!

刚刚刷新闻,刷到了一条让人颇为心疼的事件:

哈尔滨一个15岁的小女孩,平时成绩特别优秀,只因最近这一次考得差了些,父母就非常生气的和女儿大吵了一架。结果小女孩一时想不开,就口服了350片阿托品。医生说这个用药量已经达到了致死量,还好送医及时,否则后果真的不敢想象。

看完这个新闻,作为一位母亲,我倍感揪心。在这个以分数论成败的年代,家长们还是需要有理智的。孩子的成绩有所浮动,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不能总是以高分为标准,严厉要求孩子必须达成。作为父母,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面,我们至少应该学会这几点:

(1)给孩子制定学习目标要切合实际

很多家长不知道,其实自己的孩子厌学,错也不全在孩子,而大部分孩子厌学都跟家长有关联。

有些家长习惯于用高标准要求孩子,完全超过了孩子的真实水平,这样的情况下就容易致使孩子对学习产生懈怠。比如:明明孩子的学习能力只能考60分,可家长非要要求孩子考100分。当目标从家长口中说出的那一刻,孩子就给自己下定义——不可能完成。于是乎,接下来的时间里,家长看见孩子在看书,孩子也可能就是装装样子罢了,其实孩子的心里早就明白不管自己努力与不努力,终究是达不到这个标准,而自己努力之后反正也达不到,还不如不努力。

给孩子制定学习目标,一定要实际,让孩子跳跳脚就能达到,这样才能激起孩子的斗志。当孩子尝到进步的甜头后,才愿意把更多的心思用到学习之上。

(2)不要给孩子施加过多的压力

很多家长总是在告诉孩子——学习是给你自己学,不是替爸妈学。可事实上呢?孩子学习不仅是在给自己学,也在给爸爸妈妈学,也在给爷爷奶奶学,还在给外公外婆学……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孩子身边的任何一个人,都比孩子更重视学习成绩。只要孩子考好了,他们比孩子更高兴;而只要孩子考差了,孩子就得接受来自四面八方的批评和指责。对孩子来说,学习早已不是给自己学,更像是自己背着整个家族的使命一样,压得孩子不好好学习,都不能活命似的。

分数能说明一定的问题,但绝不能说明全部的问题。出题的范围、难度等等都影响着孩子的学习成绩,家长在拿到孩子的成绩单的时候,不要急于指责和打骂,如果你能陪孩子一起分析分析出错的原因是什么,我相信这远比责备和打骂来得更实际!

(3)学会用平常心对待孩子的学习

虽然学习对于孩子的重要性,家长们都是有目共睹的,但即便如此,我们也应该用平常心去对待孩子的学习成绩。

学习成绩有所浮动,这是正常现象,年级前三十名的孩子,都有可能会冲刺到年级第一名,也都有可能掉队到年级三十名。要知道,不光是孩子一个人在努力,别人也在努力,如果考试出题的时候,偏偏出了一两道孩子比较薄弱部分的内容,那孩子的名次自然会掉落一截,而如果考试出题的时候,都是孩子掌握得非常好的部分,那孩子一下子上升好几名也不是什么奇怪之事儿。

家长不要觉得孩子成绩下降就是大悲,也不要觉得孩子成绩提升就是大喜。你越在意,你就越容易体验期望到失望的痛苦。不管孩子成绩如何,你需要陪孩子分析错题的原因,进行纠正和巩固,我相信你若能做好这一点,孩子的成绩再差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4)提醒很重要,但别过度用言语伤害孩子

如果孩子学习成绩下降了,家长给予适当的提醒,不仅会对孩子形成一种鞭策,也会让孩子感受到家长满满的爱;而如果家长在孩子学习成绩下降的时候,采取过度的言语伤害,是会给孩子带来严重后果的。

首先,这一次考差了,这本身就不是孩子想看到的,因为自己确实努力了,至于为什么考差,其实也存在多方面因素,所以孩子内心本来就有不开心。如果回家再遭遇家长没完没了的唠叨和责备,孩子的心理防线就很容易崩塌,会让孩子觉得父母永远只在乎自己的成绩,而不在乎自己在飞的过程中是否很累。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提醒孩子呢?首先,给予孩子安慰和理解,让孩子知道父母不仅仅只是关注自己的学习成绩,其实也很在意自己是否快乐;其次,提醒孩子在某一块内容上丢分了,说明自己比较欠缺,平时多花点时间去消化消化相关的知识点;最后,给予孩子信任,信任孩子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一定会做得更棒!

————————

学习只是孩子人生中的一部分,学生也只是孩子当下的一个角色,他还只是一个孩子,他也渴望得到父母的理解、关爱和支持。家长不要觉得自己逼得越急,孩子就会进步越快,除了学习成绩,家长更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