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軌自殺,丟掉婚姻,為什麼她還是俄國文學史上最有魅力的女人 ?

前段時間有售房平臺做了調研,就在過去的一整年裡,女性購房者的比例已經達到了七年來的最高水平46.7%,即將追平男性。

|《2018年城市居住報告》數據

這組數據背後藏著很多故事,有女性獨立意識的覺醒,有市場風向的轉變,也有年輕人獨身的風潮。

但一個顯而易見的現實就是,現在的女性真的越來越獨立獨行,越來越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特俗的一句話就是,比起做別人的公主,倒不如做自己的女王,就像我最愛的安娜·卡列尼娜。

|《安娜·卡列尼娜》(1997)

沒錯,就是那本特厚特長的世界名著,好多人買來就束之高閣落灰的大部頭《安娜·卡列尼娜》。

坦白講,別看托爾斯泰著書已久,但他對女人的瞭解,卻比今天哪個情感專家來的都透徹,而且他的解讀,不收費:什麼樣的女性最有魅力,什麼樣的愛情最能抓住女人的心,婚姻究竟怎麼成了墳墓,書裡寫的那叫一個一針見血,如同婦女之友在線答疑那麼清楚明白。

而在創作伊始,我想沒有人會想成為安娜卡列尼娜,即便她幾近是俄國文學史上最為出名的女性角色,但在那個年代,誰能接受一個女性出軌自殺,還愛憎分明,死不認錯?

幸而今天,時代變了,任誰合上書都要替安娜說幾句好話,尤其是那些獨立颯爽的女人們,因為大家都理解了明白了,任何一個女性到了安娜這個境地,多多少少都會跟她做出相似的選擇,不一定那麼決絕,但一定遵從內心。

因為這是個“麵包我有,你給我愛情就好”的時代啊。

/ Part 01

女人的魅力如何修煉

之前我看過一段視頻,被採訪者是主演過電影《沉默的羔羊》的女演員朱迪·福斯特,那時她才十七歲,靠在椅子上,收放自如。

她說男演員最重要的特徵是一種脆弱感,是一種“我也會被傷害”的感覺,而女演員則是一種智慧和力量,有時甚至是某種形式的瘋狂。演員如此,角色如此,人亦如此。

|1979年珍貴採訪影像:17歲的朱迪·福斯特

什麼是女性的魅力?毫無疑問安娜有。

小說裡沒有人不愛她,即便當她出軌的事成了公之於眾的汙點,但凡見到她的人,仍舊情不自禁的在心底折服。

我覺得這是做人的一個境界了,讓討厭你的人,都承認你的魅力,讓同性也拜倒在石榴裙下,一邊罵她,一邊暗地裡羨慕她。

而這其中最大的秘訣,便是複雜和矛盾,也就是朱迪·福斯特所說的,安娜擁有智慧、力量與瘋狂的特質。

|《安娜·卡列尼娜》(1997)

其實你也發現了,這三個詞其實更頻繁的使用在男性身上,就像我們常常會將敏感和脆弱給女人貼標籤那樣,而富有魅力的人,往往是一種中性的狀態。

舉個很典型的例子,如林青霞,如張國榮,誰說女人不能瀟灑,男人無法細膩,單一的維度,限制的只有我們自己罷了。

|《安娜·卡列尼娜》(2012)

再說回安娜·卡列尼娜。

不談她的外貌氣質,這個女人是典型的美而不自知,她從不拿自己的美貌當做什麼優勢,或者謀利的工具,從不物化自己。

這個女人,能做到比男人更有擔當,更誠實有勇氣。

試想想,當你周圍所有人都對婚姻保持著各取所需的結盟態度,各自玩各自的,只求面子上過得去,誰敢像安娜那般站出來大聲說:“我需要愛情,需要生活”,啪啪打上流社會的臉面?

|《安娜·卡列尼娜》(1997)

當時俄國是無法離婚的,安娜選擇愛情,也就意味著她放下了一切,什麼奢華的生活,什麼名聲——她做的最出名的一件事,便是在整個社交界視她為螻蟻為恥辱,以往好友和她決裂時,選擇在聚會上盛裝出席,高抬頭顱扛下那些不堪,那一刻她的美麗,是一種劫難,也是一種震撼。

當時看這個片段時,我腦海裡就蹦出一句歌詞,“我命硬學不來彎腰”,恨不得拍手叫好。

|《安娜·卡列尼娜》(2012)

所以你看那些富有魅力的人,從來不是單一維度的狀態,他們學不會逆來順受,學不會對生活的糊弄,她們就敢做我們不敢做的事,她們就能活出我們想要的樣子。

是,有魅力也是一把雙刃劍,被豔羨被窺視,還要承受著所有的不理解和傷害,被人愛,也遭人恨。

可每個人只有一次的人生啊,到底是讓世界左右我們,還是讓內心左右我們?

/ Part 02

「 愛情的保鮮究竟有沒有秘訣

嘴毒還嘴快的暢銷網紅作家毛姆,對男女那點事總結的那叫一個精闢:“女人能夠整天整夜談戀愛,而男人卻只能有時有晌地幹這事。”

所以女孩們想過這個問題嗎?為什麼男的追自己的時候那叫一個死纏爛打,乾柴烈火,一天24小時待機,到了確定關係後佛繫到判若兩人,甚至男女之間關係調轉,反倒女孩們上趕著24小時黏糊。

《安娜》這書開創了歷史性的一刻,續寫了“童話故事”戛然而止畫上句號的完美愛情,讓觀眾瞧瞧什麼才是現實主義,什麼才是柴米油鹽。

|《安娜·卡列尼娜》(2012)

回看小說裡安娜和佛倫斯基。

兩人初識,一個是有夫之婦,一個是訂婚在即的軍官,佛倫斯基一見鍾情,二見拋下未婚妻,三見開展火熱追求,安娜欲拒還迎,就她那個寧為玉碎的性格,愛上佛倫斯基後,很快離開自己丈夫,從貴婦人到陷入愛情的小女人。

與此同時,佛倫斯基正是一顆冉冉升起的政治新星,因而儘管他在未來和愛情中選了後者,但這種選擇,有了“猶豫”。

|《安娜·卡列尼娜》(2012)

咱們用理性思維來給他們畫個戀愛曲線圖,前期安娜的感情不及佛倫斯基來的濃烈,所以當佛倫斯基達到頂峰時,安娜尚在上升中,而當安娜的感情達到頂峰時,佛倫斯基的愛情已經開始出現下滑的趨勢。

隨著兩個人前往異國他鄉生活,朝夕相對,這種落差也越來越大,佛倫斯基終於說出了那句著名臺詞:“他覺得最幸福的時光已成為過去。她完全不像他最初見到時那樣動人了。”

翻譯的更直白一點:我膩了。

|《安娜·卡列尼娜》(2012)

所以毛姆說的那種男女差異,常常會成為女性在戀愛裡的致命弱點。

這種戀愛中的博弈是一種本能,安娜前期的退,後期的進,誰不曾經歷過愛情裡這樣的推拉,尤其在後來,安娜一個人在異國他鄉,身邊只有佛倫斯基,她只能抓著他跟抓著救命稻草一樣,最終飽受折磨的臥軌而死。

|《安娜·卡列尼娜》(2012)

她的絕望是多重的,愛情的失敗只是一個引子,但這也充分說明了愛情的保質期如此短暫,如何讓自己在感情裡的傷害降到最小,其實安娜的經歷也給我們一個很明確答案,那就是保有自己的生活,留有自己的空間,捍衛自己的思想,永遠不要將情感,將未來,將人生,寄託在另一個人的身上。

|《安娜·卡列尼娜》(1997)

安娜是沒有這種人格獨立的機會和條件,因為那個時代給女性太多桎梏,但倘若安娜活在21世紀,我想她的結局或許會有不同,拒絕了卡列寧的包辦婚姻,後續的悲劇還會發生嗎?

/ Part 03

「 不幸福的婚姻是人的墳墓

談完了愛情,我們來聊聊婚姻。

其實也沒什麼好聊的,坦白說我周圍不少人未來至少五年裡,婚姻不在人生規劃之內。

理由有很多,什麼沒有經濟基礎啦,買不起房子啦,不想生孩子啦,不相信愛情啦......說得越多,拒絕婚姻的心態就越篤定,有時候不是我們害怕受傷、不相信對方的感情,而是正因一段美好的婚姻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撐,其複雜程度涵蓋夫妻的三觀、家庭、能力乃至人品,稍不留神出了差錯,所帶來的影響便是刻骨的,所以我們需要慎重、再慎重。

|《安娜·卡列尼娜》(2012)

安娜無疑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婚姻受害者。她和卡列寧的婚姻具備兩種最典型的缺點。

其一,這段婚姻就不是出自愛情的結合,它是一種利益最大化的安排。除了嫁給卡列寧,安娜根本沒得二選。這種婚姻,運氣好了,兩個人產生感情甚至親情,運氣不好,活生生逼成了仇人。

其二,夫妻的三觀極度不契合。當安娜向卡列寧坦白自己愛上別人後,這個男人在深思熟慮後,寫了這樣一封信給安娜,大致意思就是:我不愛你,我也不心疼你的痛苦,我也對你的行為無動於衷,但是你絕對不能讓我們的身份蒙羞,不能推翻上流社會固有的模式。基本上拿到這封信,安娜那點愧疚也就煙消雲散了,就這水火不容的,做朋友都難,更何況做夫妻呢?

而一場不幸福的婚姻,就像一場洪水,波及的又何止兩個人,更是兩個家庭,甚至更多的家庭。

我多希望,所有女孩都能活出安娜最初的模樣,像托爾斯泰如水的筆觸所寫的那般:

有一股壓抑著的生氣流露在她臉上,在她那亮晶晶的眼睛和把她的朱唇彎曲了的隱隱約約的微笑之間掠過。彷彿有一種過剩的生命力洋溢在她整個的身心,違反她的意志,時而在她的眼睛的閃光裡,時而在她的微笑中顯現出來。

|《安娜·卡列尼娜》(2012)

幸好我們記住的,也是這些美麗的瞬間,而我們想成為的,也是人生若只如初見的安娜·卡列尼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