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生化武器”湿垃圾变有机肥

社区晨报记者 吴佳逸

湿垃圾就地处置后,楼道内异味没有了,甚至企业发现处置垃圾的费用也节省了;咖啡渣晒干后就成了有机肥料,用它灌溉空中花园的花卉蔬菜,蔬菜丰收后,分给内部员工和环卫工人尝鲜……一场场湿垃圾变“魔术”好戏,正在静安区天目西路街道楼宇内上演。

湿垃圾就地处置后企业发现反而赚了

“湿垃圾就地处置后,楼道内异味都没有了!之前湿垃圾清运车来了之后,楼道内尽是油污,味道也难闻。”说这话的是天目西路街道辖区达邦协作广场的物业经理汪波。今年,湿垃圾清运车再也没有造访过恒丰路上的达邦协作广场(以下简称达邦),因为这家商务楼启用了湿垃圾生化处理机,通过这台机器,湿垃圾就地处置,产生的有机肥料,全部用于灌溉广场大门前方的绿化地带。

其实,达邦早就有了这台湿垃圾生化处理机,去年,汪波和新的物业公司进驻达邦,但大家既不会使用机器,又对机器的功效半信半疑,机器便闲置了。天目西路街道绿化和市容管理所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马上和物业取得了联系,开展了一系列培训,工作人员对他们说:“使用这台机器看似要多用电和人力,但湿垃圾就地处置后,就可以少交纳生活垃圾处置费了,你们算算这笔账!”汪波一听,立马算了算,才发现这真是利国利民又实惠,他算给记者听:“经过我的计算,湿垃圾就地处置后,我们一年可以少交40%—50%的生活垃圾处置费,湿垃圾变成有机肥料后,这些肥料全部用于灌溉大楼前方的绿化,目前可以做到物尽其用,买肥料的钱也省了,没个两年,购买机器的钱就赚回来了!”接下来,汪波又去其他已经启用湿垃圾生化处理机的商务楼取经观摩了一番,这次观摩之旅又进一步证实了他的想法。紧接着,街道绿化和市容所又请来了湿垃圾生化处理机的生产厂商,来给达邦的工作人员们培训如何操作这台机器,汪波也马上购买了有机菌种,这是帮助湿垃圾转化为有机肥料的重要媒介。今年年初,闲置已久的机器正式启用。

据介绍,达邦一天产生大约5桶湿垃圾,经这台机器转化后,变成约1桶有机肥料,目前全部用于灌溉自有的绿化区域,“现在我们尝到甜头了,正在向公司其他项目推广,有机肥料目前供给平衡,如果未来产出更多的肥料,我们也会考虑用于公司其他项目上去。”汪波如是说。

咖啡渣灌溉屋顶花园为公益蔬菜提供土壤

在天目西路街道嘉里企业中心,一年前就开始启用湿垃圾生化处理机,可谓是辖区内湿垃圾就地处置的第一家,而他们的机器也不同于达邦的那台,功用更齐全,湿垃圾直接转化为生活污水,排进市政管道,接着,物业又回收咖啡渣,晒干后成为有机肥料,灌溉太平洋商厦上的屋顶花园,种植了大片可以食用的有机蔬菜。

“天目环保空间”的垃圾处理站内,记者看到,几名工作人员先在分拣池里把湿垃圾中的杂质去除,再进行过滤和脱水几道工序,最后把湿垃圾投入湿垃圾生化处理机中,机器的另一头便是一根水管。

“这台机器每天可以消耗300公斤湿垃圾,而我们现在每天大约有50公斤湿垃圾。产生多少水?这没有数据,因为湿垃圾直接就成为生活污水,排进市政管道了。”物业经理毛诚对记者说,“一年下来,我们竟节省了30%的生活垃圾处置费,既响应了政府号召,又节约了成本,一举两得。”

此外,嘉里企业中心还把目光聚焦到另一个“湿垃圾大户”———咖啡渣上。

嘉里企业中心拥有多家咖啡馆,物业把这些咖啡渣回收起来,在太平洋商厦楼顶上的空中花园进行统一晒干,晒干后的咖啡渣就成了有机肥料,用于灌溉这片空中花园的花卉蔬菜。

在空中花园里,记者看到,花坛上种着青菜、生菜等有机蔬菜,一旁开着三三两两的油菜花,毛诚介绍,蔬菜收上来后会给内部员工和环卫工人品尝,去年组织了两三次,也算一个公益项目。

在空中花园角落里,一个雨水收集器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毛诚说,雨水充沛的时候,雨水收集器收集下来的雨水,用于灌溉这片花园,省水还省电,这片空中花园不仅仅是一个花园,已是企业环保新作为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