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好人,可事情为何变坏?

偏见是件多么幼稚的事呢?当我还以为台剧仍然是充满傻白甜桥段的青春偶像片时,就被最近引起很多话题的《我们与恶的距离》狠狠打脸。

这是一个由一起无差别杀人案引出的故事。凶手家庭,被害人家庭,律师家庭,关联家庭,社会舆论,每一个人都参与其中,人性、善恶,压抑着,撕扯着,这是一幅看似残酷却非常现实的众生群像。

贾静雯在剧中饰演一位受害者家属宋乔安,一位无法从失去孩子的伤痛中走出来的新闻从业者,她疯狂工作,用所有刻薄和尖锐将自己武装,却要靠酗酒来度过漫漫黑夜。

吴慷仁饰演的王赦则是在一个从小缺爱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法扶律师,可是他被泼粪,被骂人渣,被全网炮轰,只是因为他帮助杀人犯辩护。周遭的人或许根本无法理解他为何为了那些“犯罪者”开脱,当他说“到底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有标准答案吗?”的时候,也许能看出他内心的坚持。

备受煎熬的不只受害者家庭,还有凶手李晓明的父母。

他们在事发后想尽一切办法弥补受害者家庭,却逃不开被媒体围剿,被大众攻击的命运。炎热的夏季也戴着口罩帽子,活得像下水道的老鼠。帮小女儿改名成“李大芝”,将她赶出家门。

“从现在开始,你就叫李大芝,别人问起父母,就说我们死了。”

“一家四口死三个就够了,不能连你也葬在这里。”

新闻媒体为了收视率不去寻求真实的新闻信息,就赶忙发出一个假新闻为了抢头条,还没得到确切真相就把新闻呈现给了大众。

而网络民众又是极易被媒体报道牵着走的人,翻开该事件报道的评论下,都是一片谩骂声。当我们站在正义制高点谴责恶人时,当我们怒字当头,冲动地伤害凶手家属时,我们是不是另一种“恶”呢?

患有精神问题的罪犯、为其辩护而受尽谴责的律师、受害者家属、加害者家属,以及媒体与大众的相互拉扯,是该剧共10集所要讲的故事:当一起无差别杀人事件把这些陌生人的生活连接在一起时,所有的冲突和矛盾,情绪的激荡与人性的反思,都更加明朗。

可这就是现实,好人与坏人不是黑与白这么简单。小时候看的武侠剧、动画片,好人坏人泾渭分明。好人好得彻底,手拿一把剑,惩奸除恶,连只蚂蚁也不会踩,360º无道德死角。坏人的话,你从头发丝上都能看到他的坏,从第一集到大结局,就没干过一件好事。

柴静的《看见》一书中,收录了其对药家鑫家人的采访。在该篇采访中,她的一句话和《我们与恶的距离》的主张颇为相似:“张妙死了,药家鑫死了,但如果只是死,结束了就过去了,那就是白白死了。”

“因为这个人从世界上消失之后,这些事情还是依旧存在,你必须要找到一个补救的方法 。”

我们很容易在善恶之间选边站,跟自己不同边的就是坏人。绝对的善和绝对的恶都是可怕的存在。

如果世界这么简单,我也不会有这样的疑惑:我们都是好人,为什么事情会变成这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