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再發放糧食補貼恢復徵收農業稅,農民會怎麼樣應對呢?

頁川木木1


中國農民才吃飽飯幾年啊?才過上幾天好日子?就有人想重收農業稅?還讓不讓農民活了?



筆者以為,沒有這樣的如果。糧食補貼發放不能停,農業稅徵收更不能重啟,否則,農民將無法生存,又談何發展?

以中國目前的農業以及糧食生產現狀來看,糧食補貼發放工作不會取消,否則農民種糧收益不能得到最基本的保證。

而剛剛取消不久的農業稅政策更不會重新回到歷史的舞臺,以中國目前的綜合國力來看,不需要再像幾十年前那樣讓農業來為工業發展輸血。

現狀:糧食補貼必須發放

老鄉,我想你是有些杞人憂天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幾乎沒有這種如果的可能。除非社會出現重大變故,人們流離失所,百姓痛不欲生。

在最近這些年我國實施糧食收儲制度改革,讓糧食價格迴歸市場後,發放糧食補貼成為保障農民收益的重要舉措,這無可厚非。

以2018年我國幾大糧食作物的種植效益來看,即便是在沒有剔除人工成本費的情況下,並沒有處於太高的位置,而這還是在國家每年發放大量的種地綜合補貼,農機補貼以及糧食生產者補貼在內的多項農業補貼的背景下。

以東北地區的大豆生產為例,去年國家為他們發放了400元每畝以上的補貼,這樣也才勉強保證種植收益說的過去而已。如果沒有國家補貼,對於大豆種植戶而言,幾乎註定了種多少賠多少……

可是,在2019年的今天來看,這種最嚴重的情況怎麼都不會發生。



事實:農業稅政策不會重新啟動

截止到今年,農業稅被全面徹底取消剛剛過去13年而已,農民的日子稍微有點起色。

種過的人都應該知道,進入21世紀後,國家便在部分地區開始逐步取消農業稅的徵收工作,筆者所在的河南省,大概是在2003年前後取消了這一實施數千年的農業政策,我記憶中排隊交公糧的場景永遠被定格在2003年。而到了2006年,全國範圍內正式取消了農業稅的徵收工作。

在種地成本越來越高的今天,即便是加上一定的補貼,也就是勉強保證農民種地不賠錢而已,如果在這種狀態再妄圖恢復農業稅政策,那農民別說指望種地賺錢了,不賠錢就是萬幸了。

若真是如此,那麼土地誰還會願意種?中國的糧食生產誰來完成?

所以,恢復徵收農業稅的人將會永遠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背上千古罵名都不為過,沒有人願意這樣做。


糧油市場報


我做為當代農民,也經過農業交稅的年代,看著那時候父母叔叔大爺們趕著馬車排著隊到大隊把自家秋收上來的糧食充當稅費上交國家。每家只留夠口糧份,也沒啥剩餘。有的農戶要是沒管理好的,產量低的,自家少留些,再少欠點公糧。來年補上。這就屬於欠賬啦。那時的農民們都踴躍的響應著國家號召。後來我長大也就取消農民的稅務。農民各家秋糧自己賣錢,農民們的日子蒸蒸日上。過上小康。農民心裡記著國家的好。到了我做為農民,現在的種玉米有玉米的補,水稻有水稻補,大豆有大豆補。但是身在一線農民的我建議國家和政府不要光補貼農業,也得發展農業,創造農業。水稻有袁隆平,希望大豆,玉米……也有像袁隆平一樣的科研人員發展農業。中國農業比日本美國農業的差距不小。還得繼續努力。中國的農業還生產力很落後。農村的生活比城市生活水平還有不小的差距。還有好長的路要走。做為農民的我並不是想要多好多的生活。誰讓我們曾經沒好好讀書的。但社會發展,國家發展不能缺失農業這塊。社會再發展人們也得一天三頓飯菜。現在從事農業的農民對伍逐漸縮小。農村以失去往日的繁華。稀稀拉拉的能看到幾個人啦。如果這時候取消不貼重返交農業稅,更制約農業的發展與維持。這部人再棄耕外出打工。國家沒糧食全靠進口。到時候還不亂套了……


用戶6509949938716


首先,必須明確,農業稅是在一定的經濟條件下才有的稅種,其目的是作為國家機器運轉的費用,當經濟發展到一定水平之後,農業佔正給國民經濟的比重開始大幅下滑,加上農業的特殊性,因此國家在2006年全面取消了農業稅。

公開資料顯示,1949年至2005年我國農業稅總收入累計達到4200億元。農民繳納的農業稅為增加國家財政收入、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此後,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1950年,農業稅佔全國財政收入的41%;到2004年,全國農業稅收入232億元,佔全國財政收入不到1%;而到2005年,全國農業稅收入減少到15億元。

而目前就全世界範圍而言,徵收農業稅的國家也是少之又少。相反,由於在工業社會時代,農業種植屬於低效率產業,為保障農業種植者的收益,多數國家都給與農業種植一定的補貼,而且越是經濟發達的國家,其補貼總量越大,以彌補工農之間的經濟差額。

我國取消農業稅之前,已經開始在2004年對農戶進行糧食直補、及農機補貼等,逐漸形成了後來的農業“三項補貼”,再到今天,三項補貼合併為農業綜合補貼,此外新增的還有農業保險補貼、農業輪作休耕補貼、秸稈利用補貼、規模化經營補貼、新型農民培育補貼、優勢特色農業補貼、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農業服務體系補貼、生產者補貼等幾十項補貼,農業補貼金額逐年攀升。

但我們也需要看到,以目前我國經濟發展水平而言,近年來受經濟轉型影響 ,糧食價格出現波動,加上我國農業基數大,在取消農業稅後,對於農業的補貼缺乏有效的操作,隨著價格支持政策的削弱,導致農戶種糧效益出現較大幅度的下降。

因此,在此前背景下,我們農業目前正在探索規模化補貼提高整體收益的路子,而農業補貼項目也會逐漸下沉,特別是一些涉及到直接具體種植收益的補貼會逐漸從試點地區向更廣的範圍推廣,以此保障我們農業生產的穩定性。


每日糧油


如果取消糧食補貼,恢復農業稅的話,情況會更加糟糕!

根據目前情況來看,糧食市場價格普遍偏低,農民辛苦種地,收穫糧食不值錢,連成本也很難收回,食用沒問題。

本來農民積極性就不高,這時取消補貼,增加農業稅,使他們雪上加霜,甚至會徹底放棄土地,造成大量耕地荒廢,再加上打工養家不穩定,剛剛脫貧家庭,又陷入靠國家扶持局面。

有人說,種地不划算,進口糧食更便宜,每年政府還要補貼給農民,與其這樣,還不如進口!

在這兒要說的是,不能把心思全部放到不確定因素上,因為被進口國,也明白,人家國內也種糧食,進口只是彌補查到,不是全部靠進口,如果被進口國知道,進口國主要依賴被進口國糧食時,那時進口糧食,還會那麼便宜嗎?所以無論如何都不能在一棵樹上吊死。


鴻雁84725824


阿洪認為,未來逐步取消各類農業補貼,促進土地合法流轉,是大勢所趨,是政策改革的方向。至於會不會恢復徵收農業稅?這很難讓人預測,至少目前的中國農業不適合徵稅。



如果不再發放糧食補貼恢復徵收農業稅,農民會怎樣應對呢?

首先、如果不再發放糧食補貼恢復徵收農業稅,會加速傳統農業淘汰。

以前國家經濟不發達的時候,農村人種地要上公糧,即現在人們說的農業稅,小時候記得阿洪家上了公糧,每年種的糧食都不夠吃,年年接不攏。那個時候糧食產量靠開荒擴土,沒有勞動力開荒土的,真的會被餓死,所以,以前的農民都非常珍惜土地。

後來國家其他產業興起,城市制造業和服務業發展,需要大量勞動力,從而轉移了大批農民進城打工,打工償到了甜頭後,很多農民開始選擇不種地,於是,農村以前開墾的荒土又被大量荒廢閒置,為確保基本農田的土地資源有效利用,國家取消了農業稅收,而且種地還倒給補貼,鼓勵農民繼續耕田種地。

但農業補貼從根本上解決不了農村的經濟短板,長期支付農業補貼不但不會提高農村經濟收入,反而給國家增加財政負擔。所以,才會提出今天大家所關心的“土地流轉”。農村經濟要發展,必須淘態傳統農業種植模式,以現代化農業科技改變農業和農村。未來取消農業補貼,推動土地流轉是政策改革發展的方向。


其次、土地確權為農民土地流轉增強信心。

土地確權一個好處就是給農民頒發土地證,讓農民知道土地承包權屬於自己,放心將土地流轉給有經濟實力和有先進農業技術的組織和個體。其中帶來三個好處:

1、加快土地流轉,用先進生產力推動農業產業發展,從根本上提升農村經濟。

2、加快農民工勞動力轉移。農民將土地流轉後,放心到城市打工賺錢,同時也享有土地流轉收入,一取兩得。

3、土地流轉就地解決部分農民工就業問題。土地流轉後,年齡相對較大的農民不能出門打工,可以選擇幫土地流轉大戶打工,即解決了農民就業又增加了農民收入。


再次,土地政策改革應該宣傳學習,讓農民支持改革並從中受益,而不是想法怎麼應對。

農民缺泛知識和發展眼光,很多政策改革的益處他們發現不了,國家和地方工作人員應加大對農民的宣傳學習和培訓,讓農民從改革中真正受益。取消農業補貼,換來的是更多益處,有小舍才會有大得。

感謝大家閱讀!以上是阿洪對問題回答的觀點!有不同看法歡迎在評論下方一起討論。喜歡阿洪文章的朋友,記得幫忙點贊、評論、轉發,關注農人阿洪,瞭解更多三農趣事。

農人阿洪


這不是簡單的農業稅問題,現在突出問題是:租地不交稅,還有錢拿。而很多農民沒分到地的問題。

舉個例子:大家都知道,現在受到淘寶的衝擊,很多實體店不景氣,生意慘淡,假設2019年5月1日開始,免收所有門市的房租,2020年開始,每個門市的租戶獎勵50塊錢。

你覺得這個政策公平嗎?

你如果沒有門市,肯定覺得不公平,原因是:這些門市的商戶本來就有營業額,佔用資源,還不用交稅,還給獎勵!憑什麼我沒有?

你如果有門市,肯定支持這個政策,我租了10年,花了30萬租金,現在生意不景氣,免了我的房租,而且為周圍鄰居帶來了購物便利,不應該嗎?

免收農業稅和門市免租金是一個道理!沒有該不該收稅的問題,每個角度是不一樣的!

如果非要說一條最正確的路線,

那就是收回所有農民的土地,然後掛牌公開拍賣(租期五年,價高者得)所得的拍賣額,給所有農民分紅!這樣避免了土地分配不公,也避免了部分農民拿著補貼不種田


家東北味道


看了題目真想要笑,感覺提這個問題的是個磚家,對農村一無瞭解,我是農村的,對農村有深刻了解,現在農村種田的是這三種人,一種是老弱病殘的,因為年齡大了或身體有缺陷,人家也不用你,只有種種田,國家每月還有幾十元的養老金或殘疾補助金,這樣你也餓不死,穩定社會。另一種是半工半種,在工地或工廠上班,下班回來抽空種種,雖說掙不了錢,但自己吃的糧食不要買。還有一種是大戶承包,一個人種上上百畝,自己有收割機,扦秧機,一條龍操作,不要交收種費用,加上國家有大戶承包補助,一畝田遇上差不多的年景也能掙個百兒捌拾的。綜合以上三種情況,現在種田如果加上人工,起去種子,農藥,化肥,收種費用是虧的,現在凡是農產品,便宜的要命,如果再增收農業稅,社會要亂的,如果國家想土地流轉而增收農業稅,這麼多老弱病殘也是個不小的負擔,因此,現在政策也不可能有改變,中央決策部門頭腦清醒得很。


華三論劍3


人類千百年來,一直是舊社會的主宰者當權,對手無寸鐵的農奴強徵田賦、地租,是一種既殘酷又認為是順天理的剝削制度。直到一九四九年,外國的我不知道,中國解放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也就是象徵著農民得翻身做了主人。解放後,農民用肩挑、或用人力手推車、或用牛馬驢騾拉著"愛國糧"字兒的一籮籮、一袋袋上好的糧食去交給國家,當時的農民啊是受到解放了交的糧,不是什麼租呀稅的,而是人民應有貢獻的"愛國糧",因把糧食交給毛主席共產黨,當時的農民們是感到最幸福特喜樂的一件事,越徵多越光榮。現在,村落裡還有少數當年作勞力的爺爺奶奶、大伯伯大伯孃們,與他們一談到扯到這話題,就叨不完說不盡,我問他們說,如果現在還徵糧你們認為好嗎?大家一致回答:好呀!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新中國就沒有我們廣大人民,解放戰爭當時獻生命都願意,如果做為農民不交糧解放軍吃什麼?幹部吃什麼?工人階級吃什麼?我們人民擁護社會主義當然交糧願意的?可見,中國的老百姓話雖樸素、直白,但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熱愛共同走向共產主義是赤膽忠心的!


碧海薀寶


由於農業補貼,價格才賣的便宜。農民應該用農家肥。不用化肥節約開支。深耕保桑情。根札的深,秋天深耕,早起壠,促豐產。

現在土地施化肥,已經板結,表土層淺,不耐焊,根札不進去。

現在化肥專家,害國,害民,害子孫。俄羅斯不喜歡中國農民,去俄羅斯種地,原因之一,使用化肥,農藥,毒害土地。土地撿驗含農藥,化學毒素……。"據俄羅斯農付產品專賣店反咉"。🙏🙏🙏


fDZ


這是沒事找事的問題,國家不會開倒車!否則就是換一個模式:土地承包給種植大戶或者集團公司,然後按畝收稅,農民又回到解放前當佃農或者臨時僱工,新的地主以不同的形式出現在我們的視野裡,那樣會好幾十裡一個村或者叫鎮,有錢的可以承包大片土地,沒錢的去給人家打工,甚至人家請外地人管吃管住的幹活,錢嗎最後沒有,還得政府買單,反正新的地主或者叫承包大戶賠錢跑路或者有政府背景的人都會想想辦法解決。

最後沒錢也沒本事的人淪落到承包大戶的土窯洞裡生活。其他人進不了農場,都是封閉式的管理,甚至你覺得天冷去拾個柴火也得人家地主或者承包大戶說了算,否則你進不去,或者出不來。

這就需要我們農村人考慮一下,是路上哪邊走,走對了,就有希望,又錯了回來,就沒有你的房子了,也沒有你的土地了。所以國家還是提倡因地制宜的改革,我希望首先按目前農村居民戶口本為依據,在本村或者相近的2至3個村合併,國家統一蓋成二層樓房,免費讓村民住進去,比異地搬遷容易讓農民兄弟接受,最多不超過三個村,大村沒必要搬遷,統一蓋樓就可以了,農村居民只適合二三層樓以下的房子,不適合住高層或者多層。

再者說隨著考學或者經商或者參軍,農村居民肯定越來越少,土地就會增多,農民肯定最後收入增加,只是時間問題。同意我觀點的支持我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