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溪“大手笔”改善就医环境 中心卫生院迎来“新春天”

渔溪镇中心卫生院医技综合大楼效果图(福清市渔溪中心卫生院 供图)

东南网4月12日福清站报道 记者 袁琳敬

党的十七大强调,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要加强乡镇卫生院服务建设工作,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尽管随着医疗体系不断完善,不少乡镇卫生院条件设施不断更新,使老百姓就医问题得到了一定缓解,但仍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

福清市渔溪镇中心卫生院作为综合实力连年稳居前列,集医疗、预防、保健于一体的一级甲等医院,迄今已有70余年的历史,前身是由爱国华侨捐资创办的虞阳医院,长期以来一直得到海外华侨特别是印尼福清理事会等社团的资助而逐渐发展壮大,享誉广泛。

但在卫生院建院之初修建的一些房屋布局极不规范,随着时间的推移相继出现严重质量问题,多处需要加固和拆除。此外医疗设备也陈旧老化,导致很多手术受条件限制无法开展,相当一部分危重病人得不到及时治疗,在转诊过程中浪费了宝贵的抢救时间。且检验科、胃镜室、心电图室等医技科室分散,候诊场所狭小,给就诊群众造成极大不便。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对健康体检需要的不断增长,体检部和门诊也日益拥挤,设施破旧、走道狭窄,已无法满足群众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

渔溪镇中心卫生院医技综合大楼俯瞰效果图(福清市渔溪中心卫生院 供图)

心系民生工程 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悠悠万事,民生为重。改善就医环境、扶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一直以来都是渔溪镇党委、政府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的社会公共服务事业。为了缓解渔溪镇中心卫生院现状,渔溪镇政府联合省、福清市两级政府把改善和保障民生作为加快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落实推进基层医疗综合改革。以为民生办实事为宗旨,进一步加大对渔溪镇中心卫生院财政投资力度和硬件设施投入,助力医改、惠泽民生。

据了解,为了优化患者就医环境、提升服务质量,多方位便民利民,渔溪镇中心卫生院自2017年就计划建设一栋占地7000㎡的医技综合大楼,将儿保门诊、检验科、胃镜科、CT室等多个医技科室集中在一处、扩大候诊场所,并配套人防、车库等设施,使院内布局更合理。但高达3500万的造价难倒了卫生院领导班子,致使该项目一直无法顺利开展,卫生院发展受限。

渔溪镇政府在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和福清市卫健局及上级政府沟通申请,福清市政府、福清市卫健局和渔溪镇政府主要领导还多次带领相关技术人员到渔溪镇中心卫生院调研,并对房屋进行现场鉴定,最终争取到了一笔专项资金。

“为了确保医技大楼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免去渔溪卫生院的后顾之忧,镇政府领导班子经过讨论表示,在争取省、福清市两级政府财政配套资金支持的基础上,不足的部分由镇政府补齐。”渔溪镇政府分管领导郑银燕说,随后又补充道,“改善和保障民生没有终点,投入多少都不算多。”

目前该大楼已处于立项建设当中,预计将于明年年底前竣工验收。

渔溪镇中心卫生院整体布局效果图(福清市渔溪中心卫生院 供图)

多举措“助攻”医疗改革 为基层卫生院“留”人才

在新的医疗改革中,乡镇卫生院在县镇村三级医疗网络中起着重要的纽带作用,是乡镇卫生机构的前沿阵地。同时,乡镇卫生医疗工作也是基层卫生工作的重点。发展乡镇卫生院事业,改善医疗卫生条件,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其中一个核心问题就是人才。

渔溪镇中心卫生院在岗职工200余人,而现有的职工宿舍除了部分集资楼外,其他均为80年代建的老旧房屋,居住条件恶劣,且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其中周姚楼、慈恩楼被鉴定为D级楼,限期拆除。

为了解决危楼拆除后职工的住宿问题,帮渔溪镇中心卫生院留住人才,渔溪镇党委政府拟多方筹措资金在原址上建一栋占地面积约475㎡,总建筑面积约3800㎡的职工周转房。建成后预计可解决60多户职工的住房问题,改善他们的居住条件,提升职工幸福指数和归属感。此外,在护士节等特殊节假日,渔溪镇政府还会提供部分活动经费,以激发渔溪镇中心卫生院职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为确保“生命通道”的畅通,有效改善医院周边交通出行状况。下一步,渔溪镇政府还将着力于卫生院周边路段综合整治及环境美化等相关工作。

“医疗行业是特殊的服务行业,优质的服务是医院发展的根本。在上级政府和渔溪镇政府的支持及帮助下,我院将认真贯彻落实医疗卫生工作的新要求、新任务,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创造性地推进各项工作,坚持‘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广泛开展创优良服务、优质医疗、优美环境活动,调动医务人员为病人办实事、为社会办实事的积极性,使每一位前来就诊的患者享受到人性化医疗服务,塑造文明行医新形象。”渔溪镇中心卫生院院长胡晓华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