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者需要开悟,赢家的交易系统 “大道至简”和“随机应变”

在交易中到底有没有什么秘诀和秘密武器呢?

如果有,那一定是一套“适合你个性”的交易系统。一个好的交易系统一定是适合你自己个性的,它不一定是固化的,但有完善的交易理念来应对不确定的市场、有均衡的“胜率和盈亏比”配比规范我们的交易行为,有明确的分析方式指引各个细分市场分析和相关环节的操作,在风险市场的赢家都有自己的交易系统,因此寻找或建立适合自己的交易系统是专业交易者一生中都在做的一件事。

但是,“物及必反”,一旦形成了真理的东西就会变的丑陋,很多人好不容易走出了“我执”,却因此而又迷失在“法执”中。明白了交易系统的重要性,就开始“沉迷”在交易系统之中,“迷失”在各种各样的交易系统之中,用各种指标来辅助交易系统,用各种验证、回撤来验证交易系统,用一生的时间完善交易系统,这是绝大多数交易员无法走向成功的最重要的原因。


一、交易系统的“大道至简”

1、交易系统不要会的太多,适合就好。

有一天早上,我的徒弟亮亮在餐厅找我,让我帮他解答问题:师父,我跟您学了PM交易系统,又学习了Z模版,那我到底是应该用日图级别来做交易,还是用4H小时级别来做交易?

那是一个西餐厅,我刚刚把早餐放在桌上,左边是刀,右边是叉,边上还放着汤勺,我看了看,然后叫了服务生,请他给我拿了双筷子,因为我今天早餐吃的是青菜面。

然后我回答了亮亮的问题:“亮亮,桌子上放了好多个餐具。交易系统就是一个工具,相当于桌上的餐具,今天我吃的是面条,最好不要拿刀叉,如果我吃的是西餐,我应该也不会拿筷子,你同意吗?”“我同意的,师父”亮亮爽快地回答。

我继续发问:“那么,反过来呢?现在让你一起用“刀、叉、汤勺、筷子”,来吃这一碗面条呢,会如何”?亮亮一下子豁然开朗地说“师父,我懂了,那我就没法吃了。”

在交易中,也正是这样,我们进入市场的目的是能够“吃掉这碗面条”,任何交易系统都只是个工具,交易系统的作用是让我们不用手去抓“面条或西餐”,如果我们抓起很多种“交易系统”不仅不会让我们获得盈利,最终的结果而是无法进行交易。

而我们经常会希望学到各种各样的“交易系统”,都想综合起来使用,而忘掉了我们是为了吃掉这碗“面”,又因为面对太多的“交易系统”而忘了应该“如何吃掉这碗面条”或者无法“吃掉这碗面条”。其实,我们需要的交易系统真的不用太多,只要一个适合你胃口的工具就好。

“趋势交易系统、震荡交易系统、反转交易系统….”找到一个适合你自己个性的方法,适合了自己就好。

2、成熟的交易系统不用优化,接受就行。

所有的动物都是靠特长来求生存的,几乎没有发现一种动物是靠全能优势来求生存的。哪怕有些动物很弱小,它也靠着自己的特长活着,那些强大的动物也仅在一个方面强大。比如跳蚤靠跳得高,羚羊靠跑得快,蛇利用自己的毒液,蝙蝠利用自己的夜视能力,等等。

有没有一种既能在水里游,又能在路上跑,又能在天上飞,又长着老虎的牙齿的动物,好像是没有的,中国神话中的“龙”是这个形象,“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图腾,龙是个全能的动物,但那只是个“神话”罢了。至少在现实的世界中,我们没有见过龙。

对于我们使用的交易系统来说,也无须去优化,也不可能有“全能”的交易系统,只要能够发挥其优势、只要能“取其精化,去其糟粕”即可。很多交易者都希望把自己的交易系统用各种方式来证明其效果,把很多的方式、方法揉捏在一起,反而会“适得其反”,有一种“画蛇添足”的感觉。万事万物都有两面性,万事万物的能量也是守恒的,把交易系统不断地优化,可能会带来某一方面的进步,同时,也一定会有其他方面缺失的放大。

想把各种各样的方法结合起来,成为一个全才,成为一个无所不能的人。想把交易系统优化成所有方法集于一身的人。这种想法的失败是必然的。

3、一根K线、一根均线就足够了。

我曾经看到过无数投资者的交易系统界面,上面的各种各样技术指标,让我眼花缭乱,MACD、KDJ、ATR、BBS、RSI、枢轴线等各种技术指标全部累积在屏幕上,再加上“布林带、鳄鱼线、多空线”整个屏幕像是“油画”。这可能是比较夸张的,但是大部分交易者的屏幕上至少会有“两、三个”技术指标,在我看来,这已经是比较多了。

所有交易技术指标都是源自于K线,K线是他们的母亲,技术指标都只是她的化身。其实交易指标不用太多、也不用太复杂。只要能够读懂“K线”,就已经足够了。“读K术”是我们必须具备的一项本领,通过对K线的解读,获得对交易方向和交易时机的指引。如果没有学会“读K术”的本领,可以先读一读日本 《蜡烛图技术》这本书,对K线会有一定的了解,至少会对你的交易有一些帮助。

对于技术指标的运用,最多再加上一根均线作为补充。查理斯•道,明确其道氏理论并不是用于预测,甚至不是用于指导投资者交易,而是一种反映市场总体趋势的晴雨表。如果你不能够理解“道氏理论”为何是晴雨表,那么,我告诉你,一根均线也可以给你指引,均线之上为涨势、均线之下为跌势。当然,均线的参数值要依据你做单的时间级别、做单的架构而定,日图级别我建议使用200节,小时图级别建议使用24时、半小时级别使用48节。如果目前你还听不太明白,现在也没有太大关系,以后我们会有机会再讨论。

4、我们不用成为基本面研究专家。

很多分析师、评论员特别热衷于“基本面”分析和“国际形势”与行情关系的讲解,给投资者的感觉是“上通天文、下知地理”、“知晓古今、通达中外”、“知识超级渊博”,其实,对交易真的没有什么用处,大多数分析师是为了用这样的形式来证明自己有多么的厉害、有多么专业。在交易中大可不必,我们不是研究专家。2014年,中国某某首席外汇交易员被解职,原因是他投资日债失利、投资黄金贬值、投资欧元萎靡不振,造成了非常大的损失。这可是国家专业队选手,不是俱乐部,是受过专业级培养的人才,应该可以称为是专家了,但是结果也不是那么乐观。那对于我们普通投资者而言呢,我们更不是专家,我们没有办法用那么多的知识来让我们生存,我们不是专业研究员,也不需要知道那么多知识,我们只需要知道我们的自身的定位即可。

我们自己的定位是什么呢?

我有时会把金融市场比喻成“大森林”,这里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动物,我们要知道我们是谁,或者我们想成为谁,这样才可以在这里生存。我们是虎吗?你希望成为“羊或者兔子”吗?我在给我“师徒传承”的徒弟授课时,会给他们一件礼物---可爱的“金钱豹”,用“豹子”来比喻我们自己比较恰当。

豹子不是森林的王,没有那么大的身躯但它活动敏捷,它在捕食前会静静地潜伏在草丛中,等到合适的时机的时候,才会冲出去捕猎“弱小的羚羊”。在交易中,我们也要知道我们自己是谁,才能够很好地生存在交易的“大森林”中。我们没有办法跟“央行”“基金公司”一样强大,这些大的机构的交易方法和资金量比我们大的多的多,有些交易的手法完全与个人投资者相反。我们进入外汇市场之前,必须要知道自己是谁,我们不是行情的发动者,我们只是行情的跟随者,看到时机去捕猎就好,大部分时间我们应该是养好体力。

5、简单执行就可以了

交易说穿了就是数字游戏,当你有一个交易系统的时候,其实会感觉挺无聊的,每天就是守着电脑看信号,有信号就操作,没信号就等待。

交易就是简单执行、重复地执行。交易就是你一直使用你的交易系统紧跟着市场的节奏,永远不去预测它的下一拍。只是看到信号就执行,那就算得上是你已经赢了。像“巴甫洛夫的狗”一样直接、变成条件反射,简单执行就可以了。

交易中的赚赚亏亏只是一年四季中的“日日夜夜”,只要你的交易系统符合“盈利之道”,简单地执行,春天就会到来,数字起起落落也是为了“春天的季节”,也许,在不经意的某一天就发现自己成百万或者千万富翁了。


二、赢家交易系统是“随机应变”的

多数交易者在建立自己的交易系统,或者说学习了交易系统以后,会把交易系统的“一致性、简单化”理解成固化地执行交易系统,如果固化地理解和使用交易系统,这又完全本末倒置了。

大部人往往会错误的认为交易系统是交易的核心,固化地执行交易系统,这样是无法给自己带来长期稳定盈利的。这在佛学中称为“法执”,法就是方法,法执就是对方法的执着。因为交易的核心是人。是人根据自己对市场的理解,来建立的交易系统,然后又根据市场的不同变化,而做出不同的应对方式,最终决定执行或停止,这些都是人来决定的,所以你要学会随机应变。


《金刚经》中有这样一句经文: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句经文的意思是:在这婆娑世界一切法(包括佛法)和事物都是有为所创,终不可长久,我们见到的所有一切,不过是时间之镜中的梦幻空花,一切都是如此,又何必执著,又有执著吗。

理查德丹尼斯曾经说:“可以把我的交易方法登在报纸上,但没有人会执行。”索罗斯、巴菲特、西蒙斯把他的交易策略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对于一个普通投资者来讲也根本驾驭不了。

交易的核心既然是人,那么交易就需要根据行情进行合理随机地应用,不能僵化交易系统,该变的时候就要变,不该变的时候坚决不变,变和不变的拿捏是投资高手与普通投资人一个最重要的界限。

1、开仓和持仓是完全不同的

交易者可以通过学习获得交易的知识,很多投资者在学习了交易系统以后,会把视线放在入场和交易机会的把握上,每天如果不做交易就会觉得不自在,每天不频繁地进出场,就好像无法证明自己多么有本事,每天不进行分析就好像自己不够睿智。

但是“开仓和持仓”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功力,开仓是放下的能力,持仓是一种修行的能力。真正的高手从来不会轻易地进出场,“以静制动”,更不会轻易地去尝试一个未知行情的交易、不会轻易地做新一笔交易的进场,因为他们深知,每一次下单都将可能带来亏损和损失。

真正的高手会静静地“如是观”自己的交易,看着盈利自己的变化。

利莫弗尔曾经说过:“利润总是能够自己照顾自己,而亏损则永远不会自行了结”

持仓是一种能力,是“无为而为”修行,也是需要通过“修行”才能养成能力。

2、好的年头,就应该给足了营养和肥料

如果行情按照我们希望的方向运行了,也就告诉我们“今年是个好年头”。如果行情未按照我们希望的方向运行了,那“今年可能是个灾害年”,我们没有刻意地分辨“对还是错”,行情自己会告诉我们。

那么当今天是个好年头,我们就应该多种下种子并给足“水分和肥料”,让秋天的到达时候能够收获满满。在交易中,当行情已经证明你对了,“加仓”就是给自己的交易头寸“施肥和灌溉”,这样在收割的时候才能够收得个好收成。

对于加仓的技术手法,由于每个人的交易系统不相同,而且加仓也是反双刃剑,每位交易员可以根据自己交易系统的周期进行加仓的操作。在此不加以论述,如果有机会我们在今后的线下或线上课程中,再做进一步的讲解。

3、稻谷弯下了腰,我们应该收割

有一次在《交易智慧 知行合一》的课程上,一位姐姐愁美苦脸地来到我身边:“海清老师,您看澳元是涨还是跌?”

我看着她的表情问:“怎么了?”

“一个月以前,我买入了澳元的多单,盈利非常多,大约有几十万,后来我就开心地跟家人一起去旅游了,上一周回来,不仅盈利没有了,还亏损了几万美金。

这种情况经常会发生在刚进入市场的投资者,很多职业交易员都会出现类似的情况。

在《师徒传承》的密训中,我的一位徒弟像是突然醒悟了似地跟我说“师父,我之前做的很多交易,开始都是盈利的,但是最终都是以亏损出场。”“师父,我知道是什么原因了”。

还记得你签应过我,我们做一回交易中的“农民伯伯”吗?在经过了漫长的耕种、灌溉、除虫,在经过了春天、夏季、终于到了秋收的季节,农民伯伯还要“观天象”,看是不是有雷雨的天气,因为在收获的季节,遇到雷雨就会对庄稼产生不好的影响。

如果稻谷还没有脱去青衣换上金装,我们不能收割,因为还没有成熟。但是,稻谷已经弯下了腰,我们就要及时“收割”,否则,辛苦了一年的劳动,一场雷雨就会让“粮食”烂在地里,如果还不进行收割,冬天就要来临了,今年就会“颗粒无收”。

很多投资者“盈利变成亏损”的最主要原因是不能“随机应变”,最后辛苦一年的谷子全部都烂在了稻田里。


赢家的交易系统既具备“大道至简”的简捷和简单,也具备“随机应变”的复杂性。对于交易系统我们需要简单地执行从而“以静制动”,但对于发生的行情我们则“该变则变”、应该“灌溉、施肥”则“浇水、施肥”,这样到了秋天才能有硕果累累,还要记得在“稻谷弯下了腰”一定要及时收割,不要固执到雷雨毁了一年的辛勤劳作,才后悔未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