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人!广西高校一名23岁大四学生捐髓救人

四川人母同学今年23岁,是广西一所大学的大四学生。4月3日,他在柳州市工人医院顺利完成人生首次造血干细胞捐献。他高兴地说:“大学毕业前就能实现捐髓助人的梦想,这份毕业大礼非同一般。”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了解到,母同学的这个梦想,背后有一段感人故事。

网络图片

表弟捐髓救父令他敬佩

据了解,母同学的确非常幸运,因为不少志愿者等到超过法定捐赠年龄,都没能实现捐赠的愿望。而母同学从2015年12月22日成为志愿者后,通过中华骨髓库检索发现他与一名患者匹配成功,到高配成功、完成捐献,只用了3个多月。

母同学说,他之所以成为志愿者,是因为受表弟的影响。原来,前几年,他表叔不幸患上了白血病,与年仅8岁的儿子配型成功。“表弟义无反顾地捐髓救父,让表叔重获生命,也令我敬佩不已。”从那以后,母同学也希望有朝一日能捐髓救人。

父母鼎力支持给他信心

“没想到捐髓的梦想实现得这么快、这么顺利。”母同学笑着说,他去年12月28日高配成功,今年3月18日,接到柳州市红十字会转来中华髓库再次征求他意见的通知:患者已经准备好了,是否还愿意捐赠?

“我愿意,我当然愿意!”他马上回复道。

“过春节的时候,我已把捐髓的志愿告诉了父母,他们并不反对。”母同学告诉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时,他们村也受到很大损失,一邻居不幸遇难。因得到国家和国际国内志愿者的无私帮助,才迅速重建家园,有了今天的好生活。所以当他准备捐髓救人时,父母也就支持他了。

为捐骨髓他提前写好毕业论文

母同学今年6月即将毕业,按照学校的安排,4月底之前需要完成毕业论文。

“我的毕业论文3月底就已完成。”母同学笑着说,1月体检合格之后,他就开始着手准备毕业论文,安排毕业前的事务,做到捐髓、学业两不误。

“这次捐赠对我来说很有意义。”母同学说,自己梦想做一名社会工作者。捐献骨髓不仅仅是善举,更是自己的成长印记。如果未来有幸实现自己的职业梦想,这一经历,会让他把工作做得更出色。

患者的感谢信令他动容

4月3日中午,母先生刚刚完成捐献,柳州市红十字会即收到中华骨髓库广西分库转来受助患者的感谢信。

捐、受双方信息“双盲”,是骨髓及器官捐赠的国际惯例。这名受助者在3月26日获得确定捐助信息时,即提笔给母先生写了这封信。

这名患者在信中说,提笔之日,也是他患病的第578天。在等待配型的最艰难的时刻,他正想放弃,就收到了中华骨髓库的好消息。“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缘分?”患者深知非亲缘人群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率仅为几万至几十万分之一,他在信中继续写到:“当我得知这个消息,眼泪真的再也止不住。一想到素未谋面的您,愿意大公无私地捐献造血干细胞来挽救我的生命,内心真的好暖,真心感谢您给了我活下去的机会和希望!”

母同学读到这里,不禁泪如泉涌。他说他从未想过,自己能给患者带来生的希望,这也是对自己的莫大激励。

4月4日,母先生捐后体检如常,已回到学校,全力准备毕业事项。并请柳州市红十字会转达口信,祝愿受助者早日康复,生活幸福。

红十字会对他高度赞扬

母同学的善举和积极态度,得到柳州市红十字会的高度称赞。据介绍,母先生是柳州今年第二位成功捐髓志愿者,也是柳州自2006年首位成功捐髓以来的第39位、广西第294位。

柳州市红十字会负责人说,大批像母同学一样充满正能量的志愿者,用行动带动了身边的人。如今,越来越多的志愿者,甘愿用自己的行动托起一个个遇险的生命。正是他们的善举,让患者获得了生的勇气与希望,让社会充满爱和温暖。

来源丨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罗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