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音、换声区、共鸣位置……让我们重新来谈谈唱歌的这几件事!

我其实不是要来重新解释我对这些名字的看法跟定义是什么,我想要来说一下,我在课堂上带学生做练习的时候,我从他们身上发现这些名词对他们的影响,以及当中会出现什么样的bug。

比如说换声区,也就是当学生唱到某个音域的时候,他们会开始想:“是不是该换了?换个位置,换个共鸣。好像会比较放松,比较唱得上去。”于是他们就会开始越来越虚,或者是直接断层用假音往上唱。其实如果可以厘清“是不是该换了”这个想法背后所隐藏的一连串迷思的话,我们对声音的控制以及练习的品质就会提升不少。

通常当你想到“是不是该换了”的时候,背后所隐藏的第一个想法是:“好像有点用力,如果不换就不上去了。”也就是说,你一直把“放松”跟“转假”这两件事情扣在一起。而这个想法的反面就是,你同时也把“用力”跟“真音”这两件事情扣在一起。于是乎你就会产生真音会比较用力所以就比较不对的想法,以及假音会比较放松所以应该会比较对的想法。那么你在练习的时候,就会因为这些想法而一直想要抓紧“假音的感觉”来给你“放松的感觉”,于是...你就永远走不出断层的宿命。

这个问题不光是在刚开始学的学生身上会发现到,甚至在高音已经练得很不错的学生身上,偶尔也会出现这种思维上的bug。如果你还没有办法脱离需要借由假音切换到鼻子上的那个共鸣感,来给你自己放松的证明的话,严格来说,你还没开始练习。原因是,如果因为觉得用力就开始“转假”,那你不需要花钱学,你本来就会做了,但练习是要做你不会的才算有练到。那问题来了,这要怎么解套?不用假音,难道要用真音吗?其实严格来说,还真的是。我知道你要说,可是真音唱不上去啊老师!其实你唱不上去的原因是因为用力,而不是因为你用”真音”。所以真正的练习,是你需要想办法在那个“真音的感觉”里面,把喉头旁边的肌肉维持在跟你正常呼吸的时候一样。

有点难懂我知道,让我再来疏理一下。首先你得先认清,有一个叫“真音的感觉”(其实这个所谓真音的感觉就是声门闭合),比如发出一个舒服的低音。再来你要确认在你发出这个舒服的低音的时候,喉咙肌肉的感觉是不是跟你没有发出声音的时候一样放松,如果是的话,那么这就是你在发出高音时需要的感觉。然后再尝试看看,在音开始变高的时候,能不能维持这个感觉。而通常bug会出现在,当你发现你维持不住的时候,你是不是又会开始想“那我是不是该换?”一旦你这样想,就又会回到原点。所以所谓的维持,是维持真音的那个“闭合”,以及呼吸的“放松”,然后在不同的音高做一样的事情。

最后还有一样也是值得注意的,也就是当音变得越来越高的时候,共鸣体感是会慢慢改变的。它会慢慢变得越来越往上,这很正常,但跟你转假突然切换上去的不一样。我会讲这一点是怕有人会误以为要维持那个闭合的感觉,就需要一直觉得胸腔有共鸣的体感,其实没有,只要你在唱高音的时候身体给你的感觉跟低音时候的体验一样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