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万物生长,天和喜气

春分


2019年3月21日(星期四)

农历二月十五

春分

的分是指九十天之春分为两半,自此进入春和日丽、万红千翠争媚时节。

此时,阳在正东,阴在正西,由此昼夜平分,冷热均衡,为一年中最好气候。

但春山处处子规啼,亦是春心扰伤时。所谓春、秋分时“春女思,秋士悲”,是指春女感阳气而思男;秋士感阴气而思女,物化原因,所以生悲也。

春分三候

一候:玄鸟至 春分之日,“玄鸟至”,“玄鸟”即“似曾相识燕归来”的燕子,它春分而来,秋分而去,“燕来还识旧巢泥”。

二候:雷乃发生 春分后五日,“雷乃发生”,阴阳相薄为雷,雷为振,为阳气之声,也是春分后出地发声,秋分后入地无声。

三候:始电 再五日,“始电”,电闪雷鸣,春雨不再潇潇,已是落花知多少了。

春分习俗

春分,是踏青的开始,男女老少会去有山有水有树的地方和大自然来一次亲密的接触。

在这一天也有很多习俗,例如:竖鸡蛋、吃春菜、放风筝、送牛图等等。

● 竖鸡蛋

春分这一天有个流传了4000千多年的习俗,叫做“立蛋”。

老话说:“春分日,蛋儿俏”。

一是为了庆祝春天的来临,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一日南北半球昼夜时间相同,呈66.5度倾斜的地球轴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蛋立起来的稳定性最好。

● 放风筝

春分的另外一个习俗,是全家人一起放风筝。

风筝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东周春秋时期就已发明,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到了宋代已经成为人们特别喜爱的一项户外活动。

● 送春牛图

有谚语云:“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春分开始,越冬作物进入到生长阶段,很多农民开始进行春耕。有些人会给农人们送“春牛图”。

现在中国城市化速度发展很快,越来越多的人和耕地无缘,但是对于牛这种吃苦耐劳的动物,我们却天然的喜欢。

牛于我们有着根深蒂固的感情和认可,牛的美好形象,也鼓舞着人们积极向上,努力向前。

春分这一天制作跟牛相关的小玩具或者画也是不错的选择。

● 簪花

春分这一天,是古人非常浪漫的一天。

无论男女老少都还要簪花,头上带上一朵花或者一个花环。想象一下,穿上美丽的衣服,带上花环去踏青,感觉自己都被春的气息所包围了!

这一天,还有吃春菜的习俗。春菜和鱼片一起“滚汤”,那个鲜,让人忍不住的再三回味。这种汤被称之为“春汤”,有顺口溜道:“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春分养生

春季养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重点体现“生、升”的自然规律。

按自然界属性,春季属木,与肝相应,肝主疏泄,在志为怒,恶抑郁而喜调达,调畅肝气是春季养生的核心。

不少朋友懂得春捂秋冻,但春分后,是否应该春捂就得看天气了。

人们要随着气温升高逐渐减衣服。此时头部要少捂,春分后阳气上升,多用梳子或手指梳头,有助于梳理阳经,利于阳气升发。

阴阳平衡是生命活力的根本。阴阳平衡则人健康、有神;阴阳失衡人就会患病、早衰,甚至死亡。《素问·至真要大论》:“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同时,春分更是调整胃气的良好时机。

● 起居

虽然春分已进入二之气,天气日渐暖和;但日夜温差较大,而且仍不时会有寒流侵袭,天气变化较大,雨水较多,甚至阴雨连绵。

此时,要注意添减衣被,“勿极寒,勿太热”。穿衣可以下厚上薄,注意下肢及脚部保暖,最好能够微微汗出,以散去冬天潜伏的寒邪。

尤其是老人及小孩,抵抗力差,容易患感冒或风疹等传染病,更应注意适时添减衣被。可以多晒太阳,以利祛散寒邪。

另外,过了春分,北半球的白昼逐渐增加,不要错过大好春光,尽量和太阳一起醒来。熬夜生肝火,早起养阳气。若7天连续做到早起不熬夜,精力和气色会明显改变。

初春的天气刚刚由寒转暖,各种致病的细菌、病毒随之生长繁殖,为避免春季各种疾病的发生,预防措施必不可少。

家居生活中,要注意常开窗,使室内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清新。

为了保护我们的身体健康,注意环境卫生也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是室内还是室外,一定要把不起眼的角落和阴暗死角的污垢清扫干净。

● 饮食

一要通过特殊的饮食养生,保持脏腑的阴阳气血平衡和功能旺盛;

二要通过温经、浴足、点穴,打通联络、濡养脏腑的经络,并通过直接锻炼脏腑经络功能的特殊运动,保持经络气血运行的润顺。

春季养生特别是春分养生的原则是:

一要平抑肝阳;二要健脾益气;三要育肾养阴(善补阳者,阴中求阳)。

也就是说如果是阳性体质,则多吃些阴性食物来调理;如若是阴性体质,则多吃些阳性食物来中和。

俗话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季万物萌发,是不可错过的养生季节。

春日养阳,饮食宜淡,在饮食上宜选用利于升发阳气又清淡可口富有营养的甘、辛、温之品,少食酸收之味为宜。

那么,补充阳气有哪些原则,又可以做些什么补阳呢?

1.补阳气但不燥热

冬季人体阳气以收藏为主,春季人体阳气以升发为主。

春季是承上启下的季节,夏季将随后而至,人体内热渐生,补阳气要注意适度,“气有余便是火”。饮食补阳气,不能过度燥热。

补阳气而不燥热的食物有山药、薏苡仁、糯米、白扁豆、大枣、莲子等。

2.略甘润但不甜腻

春季多食酸味食物会使肝气偏亢,损伤脾胃,而甘甜的食物有补益脾胃的作用。但过于甜过于腻的食品又反而损伤脾胃,“半糖主义”就可以,永远不要甜得发腻。

3.微刺激但不辛辣

春季风大,温度变化大,容易患发烧感冒等外感疾病,有一点刺激的食品可以发散初感的邪气,使一些轻微外感疾病在有初起症状时就得到治疗而好转。

轻微刺激的食物“辛甘发散为阳”,有助阳气的作用,但不宜太辛辣。

满足微刺激但不辛辣的食物如:豆豉、葱、香菜、生姜,茴香等。

● 情志

在精神调养方面,要做到心平气和,保持轻松愉快、乐观的情绪,从而安养神气,切忌大喜大悲、情绪波动剧烈而不利于肝气疏泄,与春分时节的“阴阳平衡”特点相应。

春分时节,春光明媚,莺飞草长,桃红李白,百花盛放,此时是郊游踏青的好时节,可在风和日丽的时候与好友结伴郊游,增广见闻,以利于肝气的疏泄。

● 应对春困

春分时节,人们“春困”的症状会越来越明显,尤其是每天午后,表现更为突出。在最困的时候,只需要小睡片刻,就可大大缓解疲惫。或是正午时分进行经典诵读以及静养。

晚上可以做一些有助睡眠的活动来缓解春困,如晚饭后稍微活动一下身体,有利于身体的舒展和放松;睡前泡泡脚,来提高睡眠质量;睡前半小时摒弃杂念,心情平静,利于入睡。

● 最好的踏青时节

古人视春分为踏青的开始。

这个节气,气温上升,阳气宣发,人体的血液和激素活动处于相对的高峰期,容易出现平衡失调,诱发心血管疾病以及产生眩晕、失眠。

适当做做运动,有利于缓解这些症状。春分时节,我们应当多听从内心的愿望,尽量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心情愉悦顺应春天的生发之气,新陈代谢会加快,吃下去的食物才能充分地转化成能量,使得我们精神百倍。

行至春分

春天已过去一半

愿您不负韶光不负卿

春分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