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狄仁杰践行《易经》需卦等待除贼显智慧!

(原文]

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

象曰: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

[解析]

需卦:抓到俘虏。大吉大利,吉利的卜问。有利于涉水渡河。

《象辞》说:需的上卦为坎,表示云;下卦为乾,表示天。云浮聚于天上,待时降雨是需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可以宴饮安乐,待时而动。

需卦象征等待。心怀诚信,光-明亨通,占得此卦则必获吉祥,利于涉越大河巨流。初九在郊野中等待,宜于持之以恒。如此,必无灾祸。九二在沙滩上等待,稍稍有些中伤的言语;但只要耐心地等待,最终可获吉祥。九三在泥泞中等待,会招致贼寇到来。六四在血泊中等待,能从险境中脱出。九五在酒食宴事中等待,占之则必获吉祥。上六落入险境,有三个不速之客来访,只要以礼敬之,最终必获吉祥。

隐忍以行,以退为进

无论是战争还是人生,人们总-是希望能够一鼓作气、一举成功。然而,为什么这些想要一举成功的人,往往却以失败告终呢?原因很简单一他们不懂得等待时机,盲目地进取必然导致失败的结局。

《需卦》中的“需"在古代是等待的意思。这种善于等待,既是一种手段,又是一种人生智慧。在《需卦》中分别指出了“需于郊’““需于沙"“需于泥’”需于血 ’需于酒食”的制胜哲学。告诫我们在遇到危险、困难时,审时度势地等待时机,不失为一种最好的取胜之道。

当你处于弱势时,要忍住急于一求成的心理状态,不要过于暴露自己,而要凭借着良好的外界形势,壮大自己的力量。当然,在保持和发展自己的强势的同时,还要学会装糊涂,尽量掩饰自己表面的强壮,隐忍以行,以退为进。

唐代武则天专权时,为了给自-己当皇帝扫清道路,先后重用了武三思、武承嗣、来俊臣、周兴等一批酷吏。

一次,酷吏来俊臣诬陷平章事狄仁杰等人有谋反的行为。来俊臣出其不意地先将狄仁杰逮捕入狱,然后上书武则天,建议武则天降旨诱供,说什么如果罪犯承认谋反,可以减刑免死。狄仁杰突然遭到监禁,既来不及与家里人通气,也没有机会面奏武后说明事实,心中不由焦急万分。审讯的日期到了,来俊臣在大堂上宣读完武后诱供的诏书,就见狄仁杰已伏地告饶。他趴在地上一个劲地磕头,嘴里还不停地说:“罪臣该死,罪臣该死。大周革命使得万物更新,我仍坚持做唐室的旧臣,理应受诛。"狄仁杰不打自招的这一手,反倒使来俊臣弄不懂他到底唱的是哪一出戏了。既然狄仁杰已经招供,来俊臣将计就计,判了他个“谋反是实”,免去死罪,听候发落。

来俊臣退堂后,坐在一旁的判-官王德寿悄悄地对狄仁杰说:” 你也可再诬告几个人,如把平章事杨执柔等几个人牵扯进来,就可以减轻自己的罪行了。“狄仁杰听后,感叹地说:“皇天在上,后土在下,我既没有干这样的事,更与别人无关,怎能再加害他人?”说完一头向大堂中央的顶柱撞去,顿时血流满面。王德寿见状,吓得急忙上前将狄仁杰扶起,送到旁边的厢房里休息,又赶紧处理柱子上和地上的血渍。狄仁杰见王德寿出去了,急忙从袖中抽出手绢,蘸着身上的血,将自己的冤屈都写在上面,写好后,又将棉衣里子撕开,把状子藏了进去。一会儿,王德寿进来了,见狄仁杰一切正常,这才放下心来。

狄仁杰对王德寿说:“天气这么热了,烦请您将我的这件棉衣带出去,交给我家里人,让他们将棉絮拆了洗洗,再给我送来。“王德寿答应了他的要求。狄仁杰的儿子接到棉衣,听说父亲要他将棉絮拆了,就想:这里面一定有文章。他送走王德寿后,急忙将棉衣拆开,看了血书,才知道父亲遭人诬陷。他几经周折,托人将状子递到武则天那里,武则天看后,弄不清到底是怎么回事,就派人把来俊臣召来询问。来俊臣做贼心虚,一听说太后要召见他,知道事情不好,急忙找人伪造了一张狄仁杰的“谢死表"奏上,并编造了一大堆谎话,将武则天应付过去。

又过了一段时间,曾被来俊臣妄杀的平章事乐思晦的儿子也出来替父伸冤,并得到武则天的召见。他在回答武则天的询问后说:” 现在我父亲已死了,人死不能复生,但可惜的是太后的法律却被来俊臣等人给玩弄了。如果太后不相信我说的话,可以吩咐一个忠厚清廉、你平时信赖的朝臣假造一篇某人谋反的状子,交给来俊臣处理,我敢担保,在他酷虐的刑讯下,那人没有不承认的。”武则天听了这话,稍稍有些醒悟,不由想起狄仁杰一案,忙把狄仁杰召来,不解地问道:“你既然有冤,为何又承认谋反呢?”狄仁杰回答说:“我若不承认,可能早就死于严刑酷法了。”武则天又问:“那你为什么又写'谢死表'上奏呢? "狄仁杰断然否认说:“根本没这事,请太后明察。”武则天拿出"谢死表'核对了狄仁杰的笔迹,发觉完全不同,才知道是来俊臣从中做了手脚,于是下令将狄仁杰释放。

狄仁杰忍耐住刚强直率的性格-与对手周旋,终于使自己的冤屈得到昭雪。在人生复杂的竞技场中,若遭受一些不公待遇,也不妨先忍一忍,这是斗争中的良策;相反,若以硬碰硬,不是大声疾呼,就是恼羞成怒,会让自己吃大亏的。

不要逞匹夫之勇

康熙在八岁当了皇帝,那时还-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他的父亲顺治帝临死前,命四个满族大臣辅佐他处理国家大事。鳌拜虽位居四大臣之末,但掌握着兵权,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而且性情特别凶残霸道,他有权有势,如日中天,皇帝简直成了他的附属品。

在康熙十四岁亲自执政后,鳌-拜还是专横地把持着朝政,根本不把皇帝放在眼里。不但小皇帝对他十分痛恨,就连众大臣也是敢怒却不敢言。

康熙想除掉鳌拜,但慑于他的-权势,只好先装模作样。他用一切时间学习政治,用一切机会实践政治。同时,他还要做出依然不懂事的样子,傻玩傻闹,绝不让鳌拜看出他的真实想法。

有一次,鳌拜和另一位辅政大-臣苏克萨哈发生争执,他就诬告苏克萨哈心有异志,应该处死。这时,好歹康熙名义_上是已经亲政的皇帝,鳌拜先要向他请示。康熙明知道这是鳌拜诬告,就没有批准。这下可不得了,鳌拜在朝堂上大吵大嚷,卷着袖子,挥舞拳头,闹得天翻地覆,一点臣下的礼节都不讲了,最后,还是擅自把苏克萨哈和他的家属杀了。

从此以后,康熙更是下决心要-整顿朝政。为了擒拿鳌拜,他想出一条计策。

康熙在少年侍卫中挑了一群身壮力大的,留在宫内,叫他们天天练习扑击、摔跤等拳脚功夫。空闲时,他常常亲自督促他们练功、比武,而且,消息一点都没有走露出去。

有一天鳌拜进宫奏事,康熙正-在观看少年侍卫练武,只见少年侍卫正在捉对儿演习,一个个生龙活虎,皇帝还在场外指指点点。

康熙看见鳌拜来了,大吃一--惊,心想坏了,如果被鳌拜看出破绽,那别说皇位坐不安稳,就连命也要陪进去了。他灵机一动,故意站起身走进场去,笑着夸奖这个勇敢,奚落那个功夫不到家,说:“来,你和我打一架,看看我的功夫。'"一派贪玩的少年形象。

鳌拜一看皇帝如此胡闹,心中-暗笑,看来这大清的江山,永远是我鳌拜的了。鳌拜走近康熙,刚要奏事,康熙却摆摆手说:“今天玩得痛快,有事先不要说,等我...

鳌拜连忙说:“皇. 上,外廷有要事奏告。皇上下次再玩吧。” 康熙这才恋恋不舍地和鳌拜进殿去了。

过了一段时间,少年侍卫们的-武艺练习得有了长进,鳌拜的疑心也全消除了,这时,康熙决定动手除奸。这天,他借着一件紧急公事,召鳌拜单独进宫。鳌拜哪里有什么防备,骑着马就大摇大摆地进宫来了。

康熙早已站在殿前,一见鳌拜走来,便威武地喝道:“把鳌拜拿下。 1只听得一-阵脚步响,两边拥出一大群少年侍卫,一齐扑向鳌拜。

鳌拜不一会就被众少年掀翻-在地,捆缚起来,关进大牢。

康熙用隐忍之法,除掉了这个-朝廷祸害,显示了少年有为、有勇有谋的皇帝风范。

人生的漫漫长路中,风云变-幻,难免危机四伏,为保全自己,打击对手,还是要做做样子,装装糊涂,麻痹对手,伺机而动才能咸鱼翻身。

当忍则忍。不要逞一时之勇,图一时之快,不考虑后果,甚至忘记自己是谁。留得青山在,才有东山再起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