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松:活出自己

高晓松,著名音乐人、词曲创作者、制作人、导演、脱口秀节目主持人,90年代初,高晓松就因为创作的《同桌的人》《恋恋风尘》《春春无悔》《白衣飘飘的年代》《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等歌曲而爆红,成为中国内地校园民谣的代表人物之一,后来相继捧红了老狼、叶蓓、萨顶顶、曾轶可等众多歌手。

高晓松出生于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就接受了比较良好的教育。大学时考入了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雷达专业,按常规来说,他毕业后应该会成为科学院的一名研究人员,但是在清华读了三年雷达专业后,他发现自己并不适合当科学家,正好碰上那时高校学子的退学热潮,大三那年,高晓松毅然决定从清华退学。

之后,他和好友老狼以及他们的青铜器乐队开始流浪到了海南,那是1990年暑假,他们忽然收到海南岛一家歌厅的邀请前去驻唱,于是高晓松和老狼不顾一切的踏上他们的音乐之旅。他说:“当年父母培养我琴棋书画,原本是想让我当一个有艺术修养的科学家,但最终我却变成个懂点儿科学知识的艺术家。”

但是,那个时候他们的音乐在海南这座小岛上缺乏群众基础,而且,他们当时坚持不唱粤语流行歌,所以在演出了几天后就被歌厅老板炒了鱿鱼。

后来,黄小茂找到了高晓松,给高晓松出版了《校园民谣I》合辑,高晓松也因此正式进入音乐圈。专辑中由高晓松作词、作曲,老狼演唱的歌曲《同桌的你》获199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最受欢迎节目一等奖。高晓松也凭借《同桌的你》一炮而红。之后,宋柯和高晓松创办了“麦田音乐”独立品牌,发展成了唱片公司太合麦田。同年推出首张合辑《高晓松作品集青春无悔》,在青年学生及知识分子中引起巨大反响,被许多媒体评为中国原创音乐典范之作。

高晓松在音乐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的同时,他也在尝试不同的领域。高晓松在欧美各国游历,一路上感受了很多不同的风土人情,这给了他很多的灵感,他在那几年陆续完成了小说《写在墙上的脸》、剧本《那时花开》等。随后,他还自编自导了“表现主义”的都市爱情电影《那时花开》,影片由周迅、夏雨、朴树、田震主演,反映了一定的社会问题,一经播出就倍受关注。

高晓松还是一个大才子,之前火爆朋友圈的心灵鸡汤“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就是出自于《高晓松184天监狱生活实录:人生还有诗和远方》:“我妈说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我和我妹妹深受这教育。谁要觉得你眼前这点儿苟且就是你的人生,那你这一生就完了。生活就是适合远方,能走多远走多远;走不远,一分钱没有,那么就读诗,诗就是你坐在这,它就是远方。越是年长,越能体会我妈的话。我不入流,这不要紧。我每一天开心,这才是重要的。”那时,高晓松因为酒驾被判处拘役6个月,对于高晓松而言,这6个月不是一场审判,而是一次救赎,在监狱的时间使他感触良多。

的确,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谁要是觉得你眼前这点苟且就是你的人生,那你这一生就完了,每个人都该有自己的“诗和远方”。

生活本身是没有色彩的,你将它涂成白色,它就赠与你冷清淡漠,你将它涂成彩色,它就赠与你多姿多彩。无论你将来过上什么样的生活,记得都要厚爱自己,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让过去所有的狼狈与伤痕,都变成不辜负自己的勋章。

近年来高晓松也是做出了很多成就,主持的《奇葩说》、《晓松奇谈》两档热播节目持续走红,创作的《蓝色降落伞》获得第25届东方风云榜音乐盛典最佳作词奖,名列第12届明星作家榜第1位。他活出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