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的海口之行,椰風海韻伴我行

時間,無聲無息;時間,不來不去;時間,漸行漸遠。時間,一直在我們身邊,從我們出生那刻起,如沙漏漏下第一粒沙子,直到我們停止呼吸。時間,是朋友,是財富,是警鐘。我們這一次單程人生旅行,要在有限的時間裡活出無限的生命力!

福建 、 廣東 及 海南 一帶的城鎮,上世紀初湧現許多這樣的兩至三層小洋樓,樓下一律是廊柱式通透結構,家家戶戶連在一起,便是由廊柱連起的 通道 ,既可遮風遮陽、又可擋雨,這就是騎樓–一種 地中海 式的建築形式。 東南亞 一帶在同時期,亦有這類騎樓。

半封閉的中山路步行街

☞ 可以看得出被封閉成步行街的這段 中山 路,沿路的騎樓的不少細節有“騎樓街旅遊公司”刻意所為,不過是營造氣氛而已。 ☞套用 廣州 話一句“整色整水”!

毛主席語錄重現 預示價值觀迴歸

兩邊是騎樓的馬路或街道,作為 廣州 人是再熟悉不過,因為 廣州 的舊城區內本來都有許許多多騎樓建築,只可惜“改革開放” 後,大部分被“開發”(破壞)掉了。

中山 路的這一段,是走了一個弧線, 比筆直的街,多了動感。舉頭端詳,這些建築的外立面頗有西洋之風。

像 廈門 市區內,也有一大片騎樓建築,而且據我所知,是所有擁有騎樓建築的城市中由政府牽頭保護得最好的一片騎樓建築。 也許這與 廈門 當地擁有大量有實力和影響力的華僑有關。

最近去了一趟 潮州 ,那條原來破舊的卻又是城中最繁華之處的騎樓街,經華僑捐資,修飾一番,搞起了牌坊街,亦算是一處不大不小的可觀賞和懷舊之處。

別有洞天的“見外”

所停留的民宿“見外”,正好面對 中山 路步行街,下樓便可信步遊覽,實在便利得很。於街的對面回望“見外”之時,發現三樓的 天台 其實是可登上去的。

海口 ,除了有藍天碧海,還有就是不能錯過各式生猛海鮮。 海口 的確是個海鮮遍地的地方,不過價格和品質良莠不齊,最好的就是自己去當地海鮮市場逛一逛,親自挑選然後拿到海鮮加工店去加工,看著碩果累累的戰利品變成豐盛的海鮮大餐,口水已經留下來啦。 海口 最出名的就是丁村萬人海鮮廣場,看遍了網上的各種遊記攻略,最終選擇了名氣,口碑,味道都很好的—— 香水灣3號四川小鬍子海鮮店,這邊不僅價格實惠,而且做的味道相當棒。

這是一家20年的老店,人氣很旺,這麼多年一直本著誠信經營為本,服務熱情,在餐飲業做出了一定的成績。這次把店開到海口,就是為了讓更多的遊客嚐到他家的味道。小鬍子家的味道特別好,尤其是皮皮蝦和和樂蟹,吃上一口,味蕾就被他家的味道電住了。

石斑魚肉質潔白,鮮美如雞,故又有“雞魚”之稱,可與 淡水 名產桂魚相媲美。用清蒸的方法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持石斑魚的營養。

白灼基圍蝦,已經被我忽略了好久,不過最後還是忍不住吃了幾隻,肉質也不錯的說。

海南 特有的四季豆,內地沒有的,每次來 海南 都必點的青菜。

蒜蓉扇貝,加了粉絲,味道還是很好的,可惜已經撐得吃不下啦。

和樂蟹的脂膏幾乎是整個地覆於後蓋,膏質稍挺,肉質豐厚且量多,金黃油亮,猶如鹹鴨蛋黃,香味撲鼻。一隻蟹分三塊,蟹殼、和兩半身子,每一塊都是滿滿滴蟹黃。

椒鹽皮蝦,這道菜味道獨特,口感爽口,外表乾燥酥脆,白裡透紅,營養十分的豐富。

興趣所致,於是乎返回民宿,登上三樓的 天台 ( 廣州 話稱為“天棚”)。發現一處很闊落的露天空間,雅緻而舒適。

憑欄而望, 中山 路以及周邊建築盡收眼底,從更高的角度欣賞,帶來另一種感受,好不愜意。

☞ 民宿天棚上遠眺

☞ 民宿天棚之上“一孔之見”

☞ “見外”利用三樓頂上之天棚,營造出一個休閒的空間。

☞ 很喜歡、很欣賞從前民國年代,有這樣劃一高度的建築規範和法律要求,如此,每家每戶都能公平地,獲得每人應有的“天空”,應有的視角。

☞ 從這個視角,可判斷,拍攝的位置來自 僭建物之上(已高於騎樓的門頭)。

漫步騎樓街

這兩天恰遇氣溫驟降,天色陰沉。缺少了陽光的愛撫,已被遷離居民的此處的騎樓,更顯得孤零冷寂、頹敗而毫無生氣(旅遊開發的弊端),這與剛剛去過的 潮州 牌坊街的氣氛迥異。

海玻市場公交站坐到石山鎮的中巴車(4元/人),在 海口 火山口公園門口下,我們在網上買票37元/人。

火山口國家地質公園

火山口國家地質公園

火山口國家地質公園

古代每一個火山部落都由火山石搭建的矮 石門 ,相傳野人,身高體壯,進不去。

火山口森林公園

火山口森林公園

火山口森林公園

火山口森林公園

火山口森林公園

火山口森林公園

火山口森林公園

火山口森林公園

火山口森林公園

火山口森林公園

火山口森林公園

火山口森林公園

玄武岩是火山噴發的一種岩石,岩漿經過噴發,形成了各種型狀不同的石頭。

火山口森林公園

火山口森林公園

火山口國家地質公園

雷瓊世界地質公園海口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