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城市記憶:後海沿,我的兒時路

本文來源《師兄果勝的博客》,作者法朋順,發表於2007年3月28日,留下了即將拆遷改造的小港灣一帶的最後影像與記憶。。。

這裡是小港灣,這裡是後海沿,這裡是海關後。

這裡是我生活了12年的地方,這裡是我十年沒有回來過的地方。

今年這裡將要拆遷了,再次回來,重新走過小時候的每一條路,往事歷歷在目。

一、老屋



如今老城區一點一點的變少,這樣的老路牌也許再也見不到了




再也沒有商家會用如此斑駁的門面,再也沒有商家會寫這樣的招牌。



一個門洞就是一個大院,就是一段回憶。




我們都長大了,老鄰居卻還沒有改變。


低矮的欄杆,腐朽的橫樑,老屋,再見啦!


高樓在生長,在向舊城蔓延,當一切都拆除,唯一不變的,是對過去的記憶

二、衚衕


破舊的老城,鱗次櫛比的房屋,衍生出獨具特色的衚衕





小時候放學總是很晚回家,原因就是和小夥伴們一遍一遍的穿過各種衚衕。



不是向陽裡就是向陽院。



看看同一個街道上兩代人的塗鴉吧!

三、小學



這就是我的小學,寶山路小學。隨著小港灣的拆遷,她也將不復存在。門前的這片工地以前是一片住宅,上學遲到的我們總是選擇從鏡頭的這端爬到鏡頭的那端。


沒想到現在一個班只有20多個學生。


校門口,是我們玩老大爺的轉盤、吃老大娘的糖稀的地方。


馬路沿的石板路,是為過去拉大車的準備的。



邱縣路和金鄉路,曾經住滿了我的夥伴。

四、軼事


號稱一天到晚的啤酒屋也關門大吉了。


這裡曾是我小學同學的家,十幾年來就沒叫對過,“青‘允’商店”?哈哈!


看到右邊窗戶了嗎?聲明:窗戶並不屬於我同學的家,十年前這裡就有一個神經病,據說年輕時受了刺激,他總是寫各種各樣的指令和精神貼在窗上。今天過去看看,根據指令的內容和時效可以判斷他還在這裡。


不知道這樣的幼兒園能走出什麼樣的大人物,注:我不是這畢業的:)


很想給老城照一個高全景,可惜,在滿是二層小破樓的這裡我找不到任何“制高點”


改造中的青島小港灣,曾經古舊的房屋將被林立的高樓所代替,在那些衚衕中穿梭著度過童年時代的我們,所有的一切,也即將成為回憶。。。(來源青島城市檔案論壇 整理:何良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