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经纪人》台本味越来越重,全靠对口和群口相声输出

《我和我的经纪人》自开播以来带来了不少话题,首先是官宣时候的版权问题。韩国的《全知干预视角》我是从第一期开始追的。目前看下来《我和我的经纪人》和《全知干预视角》是定位和风格完全不同的两档节目。

韩国的节目中很多经纪人都是公司派遣的新人,有笨拙,有不知所措,即使相处一段时间还带着小心翼翼,当然其中也有老伙伴之间的惺惺相惜。

不止有职场,还将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相处摊给观众看。通过记录辗转忙碌的行程,和吃饭聊天的短暂休息,来还原一种真实的人物关系和韩国演艺圈生态。

而中国的《我和我的经纪人》,与其说是职场真人秀,不如说是经纪公司的纪录片,工作宣传片,经纪人与艺人的相声表演现场。

定位模糊,在前三期里面重点都在游离,第一期开头强行加入职场设定,然后加入艺人介绍经纪人的环节,你会以为这是揭秘经纪人背后故事的节目。

第二期,加入大量艺人工作花絮,顺带卖惨,你会认为这是以宣传艺人为目的的节目。

第三期艺人和经纪人的关系基本靠坐那尬聊,不知道这相声提前有没有台词。已经看不懂这到底是什么节目了。

节目组也很会吊观众胃口,营销热搜等辛辣问题连续问,剪辑显得杨天真很局促,但是镜头一转,来到卖惨洗白大会,避重就轻,观众好奇的问题一个没答。

朱亚文的经纪人一娃跟杨天真最对路,猛灌鸡汤,总让朱亚文做真实的自己,怎么舒服怎么来,但却为了曝光率又给他接心里有负担的工作,这本身就很矛盾。

而且朱亚文肯定一娃的业务能力,希望再成长几年可以给更多优秀艺人提供方向感。一娃则撇清关系,说经纪人没有操控艺人的行为。

其实这没什么好避讳的,不是说“操控”就是提线木偶,是挖掘艺人本身的特点,或者将某些受欢迎的设定放大,这是经纪人的工作大家都能理解,没必要一直强调舒服和真实。

讨喜的人设就那几种,艺人结合自身将魅力最大化,经纪公司包装后巧妙地展现给观众。这完全不影响观众对人设的喜爱,所谓真实就是个伪命题。最真实的样子可能只有父母能接受。

朱亚文参加开会的片段十分聪明,隐形民调加作品宣传。包括着装造型,人设各个方面都提出来了,等播出后,公司只要刷评论,就可以根据用户意见来对朱亚文的包装做一些调整。

3期节目看下来,只记住了疲惫和跑男。性格看起来很好相处,但是没有卖点。总监对他的评论中肯又一针见血。

张雨绮的经纪人筱雅则表示要带着爱去工作,在节目中看得出来她跟张雨绮的关系很好,她从心底心疼这个女人。从心里欣赏才能发现她的可能性,但带着爱就可能不再客观。

在第一期开会的时候,杨天真让筱雅去跟张雨绮谈谈,控制自己的言行,话题增加曝光的同时也会带来麻烦。而筱雅当时替张雨绮说了话,在老板面前谈业务的时候偏袒艺人,这似乎不太专业。对私人情感选择性战队会影响判断力。

张雨绮火锅之夜的心灵鸡汤也十分有毒。没工作就去旅游啊,心态要好,人要美美的。如果可以不工作还有钱去环游世界,任凭谁都不忧愁。

乔欣的工作量真的不多,靠米兰,续约,和经纪人的聊天撑了3期。

白宇的经纪人琪仔有单独采访的部分,稍微有点职场的意思,工作的压力和不安。

《我和我的经纪人》职场立意跑偏,没爆料无秘辛,第三期更是靠台本很重的外景互动,加室内TALK来完成固定内容。

在年会上哽咽地说自己不想红,登场却又是仰拍又是慢镜头。现在设计感越来越重,而且每个人讲话都好流畅,条理清晰,侧重点不同,这真的不是杨天真导演的一场大戏吗?

但不得不佩服杨天真的人脉和业务能力。公司成立5年就有现在的知名度和话题度,旗下艺人的咖位也看得出她在业界的名气。资源是她的短板,她本人很清楚,演员没戏拍却通过她的运营一直维持曝光率,她果真是厉害角色。

不管是朱亚文和白宇一行人的聚餐聊天,还是经纪人与艺人单独对谈,台词全靠相声形式输出,主题性强,缺少生活实感。只有后台花絮和明星卖惨是无法吸引路人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