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眠于鹤壁浚县的三国名将,并留下千古之谜

白马坡民间故事:

关公斩颜良

白马坡是浚、滑两个县城东面即老黄河右岸金堤南一大片“S”形地带,白马坡因三国名将颜良骑白马在此一战而得名,关羽斩颜良诛文丑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颜良画像

东汉末年,诸候割据,军阀混战,相互兼并。颜良,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当时河北军阀袁绍部将,以骁勇闻名。建安四年(公元199年),袁绍以颜良、文丑为将,率精兵十万,准备攻许(今河南许昌)。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兵进黎阳(今浚县),颜良攻打白马津。曹操急忙派兵在白马坡屯防,筑土城工事,防守袁军。颜良带兵杀到土城前,被曹军拦住去路。曹操派大将许诸前来迎战,不敌颜良,手下大将宋宪、魏续也相继被颜良所杀,后徐晃出马,亦受伤败回,曹军诸将栗然。据野史记载当时被颜良打败的曹将还有夏侯惇等,并评价其实力不亚于吕布,可见对颜良推崇之至。


▲有关“关公斩颜良”的连环画画面

在谋士程昱的建议下,曹操想起寄于军中的桃园三结义的关羽,随派关羽出战。史书上记载关羽视颜良不过“插标卖首尔。”而民间传说,此时的关羽也有顾虑,多员大将均被颜良打败,他决定用计策智取颜良。关羽来到两军阵前应战,颜良一看又来了一员红脸大将,不知是谁?就让关羽报上姓名,关羽通报姓名后,反问颜良是何人?颜良答道:“我乃颜良。”关羽笑道:“你不是颜良,我不与你交战,你回去让真颜良前来。”颜良正在疑惑之际,关羽说道:“你回头看,颜良来了!”颜良不知是计,回头观看,这时只见关羽一提赤兔宝马,如闪电般地冲到颜良跟前。颜良反应不及,已被关羽手起刀落斩于马下。袁军一看主将被杀,军心大乱,此时关羽率兵掩杀,一直追杀到白道口镇的王庄村西的沙丘旁,只累得他汗流夹背,汗水和血水湿透了战袍。关羽就脱下战袍搭在了旁边的枣树上休息,这一下可把枣树吓坏了,关爷的战袍搭在自己身上,如果身上的刺把关爷的袍扎破了这还了得,吓得枣树赶紧将身上的针刺收缩弯曲。据说,从此以后这个沙丘上的枣树刺都是弯曲的,直到现在还是这个样子。


▲康熙十年,时任浚县县令刘德新所立的“汉将军颜良之墓”墓碑。

袁军后来收起颜良的尸体进行安葬,由于颜良是山东人,无法运往老家,只好葬在战死之地白马坡。为了让颜良魂归故里,将土们将他鞋子里的家乡故土倒在他的墓地上,渐渐形成了方园十余丈,高丈余的墓丘。可是后来人们垦荒种地,墓丘又逐渐被夷为平地。


▲明嘉靖四十年“白马坡刺颜良图”残碑。

随着时间消逝,原来曹操所修筑的土城经风吹雨淋,早己不存,不过现在逐渐形成一个土堤,人称大罗堤。修筑土城起土的堤南侧形成一片洼地湿地,现在叫洑罗,土城东侧取土的北方现叫东罗,土城北侧李村南起土的地方现在叫小罗。袁、曹双方交战时在白马坡布有迷魂阵,现在围绕颜良墓三里内,周边村民在方向上认识仍有迷惑,明知是南方,但脑子里的印象是东方,真乃千古之迷。

▲一望无际的古战场——白马坡,如今已成为万亩良田。曾经叱诧风云的颜良就埋葬在这一片黄土之下,不知不觉已经1800余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