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侵者”乐课力

多知网11月17日消息,15000人——这是乐课力上海在去年暑假开始招生到现在的一年半时间里,交出的一份答卷。在最近一段时间里,极速发展的乐课力成为K12培训行业颇为关注的话题,但要说到乐课力进入到培训行业人们视野中的打开方式,却有些非比寻常。

一场突如其来的官司

2016年1月,一则“天价索赔案”受到业界广泛关注,上海学而思以虚假宣传和抄袭等为由,请求法院判处乐课力以及六位老师共同赔偿3800万元人民币。

事情的起因是,2016年寒春连报的关键节点,学而思上海分校几十名老师出走加入乐课力,并且带走了部分自己在学而思所带的学生。据业内人士估计,此次事件给学而思上海分校带来近5000万元的损失。

之前,学而思名师出走创办新机构的情况并非个例,郑州平行线、合肥方田教育、石头培优等机构均是学而思的名师或者高管创立。但这一次,学而思的反应迅速且激烈。

消息一出来,立刻在业界引起了一番争议。不同的观点大致分成两个派别:一部分人认为“上市公司起诉几个离职员工是以大欺小”,另一部分人则认为“教研内容是公司所有,剽窃知识产权应该承担相应责任”。激烈讨论之下,也将乐课力这个刚刚成立一年半的的新机构推上了风口浪尖。

为何乐课力对老师的吸引力如此大?主要原因在于分成方式的改变——老师获得课程收入的70%。对比传统机构的分成方式:学而思的老师分成比例大约占课程收入的10%-30%不等,只有少数最优秀的老师才能拿到30%。

收入可以增长两倍多,这使得一些老师离开学而思,转投乐课力。

从“教育孵化器”到“教师合伙平台”

在被反复提及的故事中,乐课力被描述为“几名学而思老师集体出走与一个房产老板创立的机构”。

其实最开始,乐课力只是一个地产项目的名字。故事的缘起是“房产老板”希望通过做教育孵化器,为中小机构提供上课场地,按月收取租金,目的是提高教室空置率,压缩成本。

现在,乐课力的百度百科还保留最开始的样子——推行校企合作的发展模式,实现投资企业专业提供教学平台和设施,加盟学校专心招生教学管理的战略合作联盟。强化教育增值服务,提升加盟学校的服务质量和服务品牌。

本来事情的发展应该是沿着教育孵化器的路线继续下去,但和“房产老板”江光齐的相识改变了张宇、王科等6名老师的人生轨道。

与大家对“房产老板”的认知不同的是,乐课力创始人江光齐并非彻头彻尾的“门外汉”,他之前其实开过教育机构,但因种种原因最终转型教育地产。从创立乐课力以来,他逐渐认识了一些租用场地的租户,并和他们有了更加深度的交流。

在交流中,他发现,很多老师加入培训行业时候,在同龄人的收入中排在前列,但涨薪慢,有几年教学经验的老师要么从机构离职出来“单飞”,要么干脆离开了教育行业。这个行业似乎“留不住人”。

彼时,6名创始教师之一的张宇离开学而思创业三年,有500个学生。在那之前,他在上海学而思教了三年课。

不久,他结识了王科等人,他们中大多数人在乐课力租用过教室。虽然离职时间各不相同,但六个人的共同特点是——每个人都曾经在学而思任教过。

大家在数次交流之后决定,创立“乐课力培优”,以“教师合伙平台”的方式进入市场。在学生和家长看来,乐课力和普通线下机构并没有区别,统一的品牌名称,相同的报名、缴费、上课的流程,老师课后的微信群答疑服务等等。

但是在分配方式上,乐课力做了一个对于老师来说极有吸引力的收入模型——收到的课酬由乐课力和老师按三七比例分成。这个分配方式相当于将老师的收入放大了近3倍。

除此之外,乐课力还为每个加入的老师分配所在校区的股权。每个校区相当于乐课力旗下的子公司,乐课力占股约30%-40%,其余的股份全部分给教师合伙人。据了解,乐课力的股权架构整体思路和华为类似,并在不断优化调整中。

有知情人士透露,“乐课力正在设计新的股权模型,这个模型初步的打算是每个校区承载50名教师合伙人,若名额满了就再新开校区,在新的校区股权中为加入的老师分配股权。”

在乐课力,除了极少量的专业岗(如财务)之外,管理和教研工作由“教师中心”的教师来负担,这部分老师自愿参加管理和教研工作,虽然这部分工作几乎没有收入,但乐课力对于教师中心的老师在股权分配比例上会有所倾斜。

“对于老师来说,他们基本是周末上课,周中的时间都相对空闲,利用这个时间来做一点管理或教研,有这类意愿的老师还是很多的,毕竟人们的自我管理其实并没有想象那么好,还是需要一些外力来助推的。” 北京乐课力负责人肖京园表示。

极速发展,披着传统机构外衣的互联网思维入侵者

2015年暑期报名时,乐课力培优开始正式对外招生,张宇将自己机构的学生直接并入乐课力,加上王科的机构里近200人以及其他4名老师本身有200多学生的续报,上海乐课力的起点是900名学生。

接下来乐课力的发展速度如同坐火箭,快得超乎所有人的想象。从2015年暑假学期开始到寒假招生前的1.5个学年里,学生数迅速增长到15000人。

今年暑假开始,北京乐课力开始招生,在短短4个月不到的时间内报进了近2000名学生。

“一般来说,传统的机构做到120-150人就会遇到一个坎,再接下去发展,招生到了300-500人会遇到另一个坎。很多小机构基本都被拦在这个门槛之外,再也做不大了。”肖京园说。

教师分成比例70%,老师自带招生流量——这些打法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起于2014年底、盛于2015年、衰于2015年末的教育O2O。

彼时的O2O拿着资本的热钱,用补贴的方式收割成熟老师,将成熟老师已有学生带上平台进行交易。这一打法曾经在传统培训行业中颇受关注,同时也给机构的负责人们带来了恐慌——老师们为了更高的收入,从机构出走,甚至带走学生,怎么办?

在某种程度上看,乐课力模式是教育O2O的进化体。虽然没有补贴,但是自身凭借挖成熟机构的成熟老师,用名师效应聚集起第一拨学生后,利用教师服务等方式积累口碑,保证了现有学生的续报率。

另一方面,小班的模式天然具有传播性,家长之前就有的攒班需求被激发出来,“某老师要开课了”这类消息总能在家长群体里迅速传播,保证了招新。

另一方面,70%的分成比例激发了老师的工作积极性,无论是前期的招生还是后期的教学服务,老师们都十分积极。有老师自发给本班孩子免费开课后的习题课,有老师夜里两点还在帮孩子答疑……此种现象间接表明了乐课力不需要投入成本在招生和学生服务上,乐课力大部分老师会从70%的收入中拿出一些用来招聘助教人员,提升服务。

确切地说,虽然70%的课程收入给到的是教师,但教师会再发一部分发给他的助教或团队。

利润困境&教研缺失,乐课力如何解决?

在天价索赔、给教师70%高额分成、现有教学点招生人数数倍增长的关注点之外,乐课力也在遭受着种种质疑。

质疑主要来自两方面——教研体系和利润。

在公司只分30%的情况下,如何保证成体系的教研,从而保证教学效果?30%能支撑公司的各项运转吗?公司本身怎么赢利?

目前乐课力的老师基本均为教龄2年以上的成熟老师,对基础教研的依赖较小,另外,乐课力已有基础教研体系,可以作为助教和新老师的培训资料。以北京乐课力为例,每周中有一天时间为集体教研时间,老师自愿参与。

“老师手上有教研的讲义,他们也可以不参与,只是这个教研会上讲每个部分应该怎么讲,不参与就听不到。”一位内部老师表示。

“经营得好有5%的利润,经营得不好甚至得亏5%。”聊到乐课力的盈利问题时,某位在K12行业多年的业内人士表示。

老师分成70%固然很多,但是公司长期没有利润,如何维持其长期稳定运转?

高速发展下,必然伴随资本的助推。今年6月8日,乐课力召开融资发布会,宣布完成平安创投领投的2500万元融资。参与了此次投资的还有曹允东的基因资本。

在融资之外,乐课力也在寻求在业务方面多线突围。前不久,上海乐课力启动名为“创师纪”的教师招聘活动,对外招聘大学毕业生。这些新老师的成长路径大致为助教——新老师——教师合伙人。

毕业生先从助教做起,为老师维护好教学服务的同时大量听课,并通过习题课等方式磨练上课水平。助教与新教师的薪酬与现在的传统机构类似,是固定薪资或固定课时费模式。创师纪的周期一般在1年半到两年的时间,通过考核后,该老师晋升为教师合伙人,并开始按70%课程收入的方式获得报酬。

这种方式一方面为乐课力的人才梯队打下基础,另一方面也可以为乐课力平摊掉一些成本甚至创造了一些利润空间。

先用高分成挖老师,通过老师原有学生的口碑传播招新,再通过高分成催生老师在课程交付环节的教学服务积极性,为品牌积累新的口碑,然后继续招新……通过这个“套路”的循环往复,乐课力实现了学生数数倍增长。也有人猜测,乐课力希望等学生数到达一定规模之后,开辟新产品线盈利。

可以说,乐课力是一个披着传统机构外衣的互联网思维入侵者。

除此之外,乐课力也在加紧开发底层系统。不久前,基于微信的乐课力老师、家长服务号上线,老师可以即时查看自己的班级情况、课程表等。家长则可以通过系统,看到孩子的上课信息等。

有一种声音质疑:体量变大之后,乐课力是否会面临成本上升问题,现有高分成的模式能否持续?

“没有这个问题。反而是人多能够节省一些人力,比如教务的对接,现在是一个教务十几个老师,但是并不意味着老师数量线性增加之后,教务的数量也需要线性增加。通过系统辅助,效率可以很快提升起来。”肖京园表示。

不仅如此,续报等工作也已经在线化。这一期的寒假班,家长就是通过线上的方式完成了续班。

科技or教研体系,传统培训机构打响保卫战

在乐课力来势汹汹的情况下,也有人表达了对学而思的担忧。学而思是否会一直笼罩在老师短时间频繁出走的阴霾之中?又将如何应对接下来此类事件的发生?

在知乎问题“你为什么从学而思离职?”的回答里,工资基本无提升或认为提升空间有限的回答占据了大半。而对于传统机构来说,似乎无法避免几年以后老师的离开,而且大中小机构都面临着此类问题。但相比老师离职带来的伤害,学生被带走对机构造成的是营收减少等更为直接的损失。

有消息称,在挖人事件之后,学而思在内部迅速展开了包括签署更严格竞业协议、提升老师薪酬、加快IPS系统研发和双师课堂探索的步伐等一系列动作,希望从制度、激励方式等方面改善老师出走的问题。

好未来以其特有的“小前台大后台”的打法著称,不仅以“中央厨房”的方式做教研,也已建立IPS、ICS、ERP、学而思APP的产品矩阵。产品功能上,ICS提供课堂教学标准化、IPS提供家长反馈标准化,ERP提供运营管理标准化、学而思APP提供家长报班标准化。

好未来创始人张邦鑫曾在集团年会上分享过自己对于“数据”与教育培训关系的理解:未来十年,数据和服务是未来教育的核心,因为数据可以实现教育的个性化。

学生在课堂之外使用IPS做练习。目前IPS已经开始在部分城市试点,据了解,在小低阶段的反响不错。由于同辈压力、成就和激励系统等设置,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提升。

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学习数据被记录在系统中。可以说,一个学生在学而思的周期越久,学而思基于数据为他推送的学习内容越适合他个人的水平。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个用户的迁移成本就会大幅增加。

就好像用跑步APP的人,如果最开始用的是咕咚,那么他就很难更换。因为产品和系统内已经沉淀了包括总距离、平均配速、心率等等各项数据,得到的定制内容也更精准。

除此之外,好未来正在探索的双师课堂或可破除老师收入增长魔咒。用网络的方式放大学员的基数,同样一节课,学员数增长会使得课程营收增加,也就意味着,即使分成方式不改变,老师获得的薪酬也可以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无论是领跑者好未来还是入侵者乐课力,要想在K12这个大战场抢占先机,离不开优质的课程质量和服务。那个知乎问题下面有一句话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而思的老师应该比其它课外机构的人更懂得口碑的威力。”

曾有多位乐课力老师表示,上海乐课力的极速发展和市场的状态有关——那里更像是5年前的北京市场,现在并未有一家机构超过10万人,还没有达到充分竞争的状态。

“需求是旺盛的,供给是有限的。”有很多上海家长反映,报不进学而思。于是,当有人发现有个机构的老师、教研体系全部来自学而思时,似乎一切问题都有了解决的方式。

这背后折射出的,是经济发展下家长对于孩子教育需求的爆发。近几年来,K12教育培训行业经历了题库、搜题、O2O等几波洗礼,在资本热钱和媒体关注涌入之时,也引来了如互联网、房地产等其他行业的广泛关注。

“撬动产业升级的往往是行业外的人。”也正是在他们不一样的思维方式和跨界玩法的倒逼下,传统培训机构自身也在进行着一次次的升级。

在上一波互联网入侵者进入培训行业之时,学生的作业、练习、提问、答疑,老师的改卷、反馈、评价各个环节效率提升的方式已经被初步接受和使用,生产力的提升带来的教育培训行业升级正在进行中。

那么,这一波以改变生产关系为目的的入侵者,又会助推教育培训行业实现怎样的升级?(多知网 初骊禹)

☞《培训行业这一年2016》将于12月底正式发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