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披露节点,*ST金岭如此秀保壳“财技”

经济导报记者 时超

时至年报披露节点,又到了A股“保壳”公司秀财技的时候。

23日,*ST金岭(000655)发布公告称,公司去年实现净利润1亿元,较2017年3.16亿元的亏损大幅改观,实现扭亏为盈。因此,公司也于22日向深交所提交撤销退市风险警示的申请。

市场对此消息早有预期,此前一个交易日(22日),公司股价平开高走,于收盘前半小时内封至涨停。而至此,*ST金岭年内股价涨幅已高达66%。

不过,经济导报记者发现,与大幅扭转的盈利表现相比,公司去年营业收入反而同比小幅下降了0.24%,主营业务收入、毛利率也均出现同比下滑。而公司能够实现大幅盈利的主要“功臣”,还是因为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一项上的几笔加减法所致。

对此,有券商分析人士表示,上市公司“保壳”背后,可能并未提升公司业务竞争实力,投资者还应关注基本面的变化,谨防对公司盲目乐观,从而承担不必要的风险。

已计提坏账转回近4000万元

*ST金岭是一家注册地在山东淄博,从事铁矿石开采,铁精粉、铜精粉等产品生产、销售及机械加工的上市公司。公司2006年就在深交所上市,目前控股股东为山东金岭铁矿有限公司,该公司则由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全资持有。

在去年实现盈利前,*ST金岭已经连续两年出现较大程度亏损,其中2017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了3.16亿元,而在2016年,净利润的亏损更是高达5.63亿元。这一业绩表现,使得公司股价表现低迷,仅去年一年的跌幅就达到57%.

如果连续三年亏损,公司则将迈入退市股行列。所以,2018年度公司的扭亏为盈,还是引来不少资金关注。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自今年1月底公布了2018年扭亏为盈的业绩预告后,公司股价就一路走高,2月份涨幅达到21.88%;到了本月,资金入场情绪更为亢奋,截至22日公司股价的月内涨幅已达30.54%。

不过,在部分受访投资者看来,公司股价此轮回涨,却是缺乏基本面的支撑,随时有被釜底抽薪的可能。

财报显示,公司黑色金属采选业占公司营业收入9成以上,为主营业务。但去年这一业务实现营业收入9.57亿元,同比下降了5.09%。与此同时,该业务的营业成本同比增加10.56%,使得产品毛利率同比下降了10.79%。

公司对此也表示了担忧,其在年报中表示,从市场供需来看,目前铁矿石市场供过于求的趋势仍然持续;随着公司矿山的开采年限缩短,产量逐年下降,铁矿石开采难度逐步加大,成本逐渐提高,可能会影响未来公司的经营业绩

而在主营业务表现不佳的情况下,*ST金岭能够实现大幅盈利,最主要的“功臣”,还是在于计提资产减值等科目上的明显变化。

“一方面,公司2016年、2017年计提了大额资产减值准备;另一方面,2018年公司又转回了4000万元左右的资产减值准备。一反一正,使得公司去年业绩表现非常突出。”24日,一位*ST金岭的小股东对经济导报记者说道。

可查资料显示,公司2016年就对子公司金钢矿业、参股公司金鼎矿业提取减值及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等共计4.70亿元;2017年,又因为全资子公司塔什库尔干县金钢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办理采矿许可证注销,计提了4.48亿元的资产减值准备及矿山清理恢复治理费。

但是,到了2018年,公司不仅未计提大额资产减值准备,反而通过加大货款回收力度等方式,让母公司转回了前期已计提坏账准备3902.10万元。再算上子公司调整资产减值准备等项,公司去年在资产减值准备科目上,反而增加了归母净利润3868.98万元。

“去年公司一共实现净利润1亿元,仅资产减值准备上的‘回补’就贡献了4成,使得报表更为好看。”长期关注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崔荣哲对经济导报记者说,至于为什么2017年已经被计入坏账准备的数千万元货款,在2018年市场环境未发生太大变化的情况下,能迅速被收回来,也就被市场利好声音所掩盖掉了。

非主营业务等收入贡献近6成利润

值得关注的是,除了上述资产减值科目带来的“意外收获”,*ST金岭去年所获得的政府补助也明显增多。公司财报显示,2018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达到700.47万元,而2017年这一数据为141.83万元。

同时,公司去年投资收益达到1492.24万元,为联营企业金鼎矿业权益法核算实现的收益及参股山钢财务公司分红所致,虽然该金额较2017年明显降低,但仍占据了公司利润总额11%的份额。

粗略计算,上述非主营业务、政府补助等项目贡献的利润,几乎占了公司净利润的6成左右,可谓水分不小。

当然,这并不是*ST金岭一家保壳公司出现的情况。实际上,为了从退市的悬崖边缘获救,不少上市公司在主营业务不佳的情况下,只能另寻门路。

如本月5日,*ST南风(000737)发布了2018年年报,相较2017年大幅亏损4.2亿元,2018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2.67亿元,同比增长163.50%。

不过从财报看,*ST南风2018年的营业收入并没有出现增长,相反还有小幅下降,由2017年的18.73亿元下降到18.27亿元,降幅2.42%。公司之所以扭亏为盈,主要原因还是“非经常性损益”达到了4.96亿元,扭转乾坤。

具体来看,公司2018年的非经常性损益主要来自于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和政府补助,其中706.70万元为政府补助。另外处置了十家子公司部分股权后,公司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金额高达4.92亿元。

在明眼人看来,*ST南风2018年业绩的大幅增长只不过是昙花一现,并不具备持续能力,但公司股价年内涨幅却已超过70%。

对此,有受访券商分析人士指出,上市公司“保壳”背后,并非都是竞争实力的提升。有些公司通过“财技”实现的短期盈利,并不能给公司带来持续健康的业务发展。投资者对此类现象应提高警惕,不宜对相关个股盲目乐观,谨防回调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