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地狱、洪水、新生之后,Gucci的秀场上开始创世纪了。

自2015年一月份被正式任命为创作总监以来,这已经是 Alessandro Michele 带领 Gucci 的第五个年头了。


我依然可以清晰的记得,他交出第一次作业——Gucci 2015 秋冬男装系列时,人们疑惑的神情。

以及他在自己为 Gucci 创作的第一个女装系列中,呈现自己美学愿景时,时尚界是如何感到震惊的。


在短短几年里, Alessandro Michele可以说让一个拥有近百年历史的品牌,新生一般脱胎换骨。


所有人都认为这只是昙花一现,甚至每一季结束时,都有新的声音开始唱衰。

在竞争对手的前后夹击下,Gucci如今依然是8个季度增长率领跑者,并在去年首次突破80亿欧元的收入大关。在大数据时代,这就是最掷地有声的证明。


前不久全球时尚数据平台 Lyst 发布的,2018年第四季度的全球最热门时尚品牌排行里,Gucci打败了正当红的 Off-White 成为榜首。


种种迹象表明,在四年前都不敢想的天方夜谭,如今已在我们的见证下成为现实。Alessandro Michele和 Gucci 离王位的距离,可能真的只是一步之遥了。


野心从未被掩饰,在稳固的营销增长和品牌形象的稳固构建后,去年开云集团和 Gucci 开始了蓝图规划里的重要一环——致敬法国三部曲。


从“五月风暴”的巴黎街头、Arles著名的古罗马陵园Alyscamps,再到巴黎第九区的 Théâtre Le Palace 剧院,一把火在时尚之都烧得愈演愈烈。

这次有意为之的“亮剑”行动,也再次将原本就动荡不停的时尚界,搅得风起云涌。


人们说 Gucci 和 Alessandro Michele 似乎太过激进和繁盛,甚至认为他们应该要放慢脚步……


然而重回米兰时装周的Gucci,并没有善罢甘休。它依旧是时装周上最引人注目、最具话题、最新鲜的存在。




混沌环境下的宏大叙事


对于 Gucci 来说,时装秀的重要性是不可估量的。

目前,越来越多的品牌在秀场上进行投入。看似花费巨大,富丽堂皇,实则只是一次官方的Show Off。


而 Gucci 的时装秀,时常会让我想起 Alexander McQueen 在世时场景。

基本上,每一次秀都像是一件艺术品。当然,Alessandro Michele并没有像 Alexander McQueen 那样“不食人间烟火”。但他们都是在用概念和美学去说故事的人,秀场与其相应的周边,就是最好的呈现载体。




大秀开始前,邀请函就预告了某些线索,这向来都是 Alessandro Michele 的惯例。

Gucci 发布了三个先导短视频,分别取名打磨、冲刷、洗涤。

视频言简意赅,并没过多渲染什么,看上去也十分粗粝。




同样,这次的邀请函被装在一个看似普通木箱中,打开后便是惊喜所在。

一个石膏面具藏存于此,这就是 Gucci 2019秋冬系列的邀请函。



这个希腊雕塑的面具,刻画了雌雄同体的希腊神祇赫马佛洛狄忒斯(Hermaphroditus)。

而木箱上写着的“Head of the Hermaphrodite”里的 Hermaphrodite(雌雄同体)一词,其来源就是 Hermaphroditus 的名字。


这个名字本身就是结合了男性和女性,也就是 Hermaphroditus 的父亲诸神使者赫尔墨斯(Hermes),以及他的母亲爱神阿弗洛狄忒(Aphrodite)的合成词。




在艺术创作中,Hermaphrodite经常会被描绘成拥有女性乳房,以及男性生殖器官的双性人形象。


Hermaphrodite之所以成为两性结合的形态,其实是源于一个关于狂恋与痴迷的故事。

相传有一次,年轻貌美的 Hermaphrodite 漫游穿越哈利卡那苏斯的一片森林时,在一处湖边停下来观看自己在水面上的倒影。湖中的水仙萨耳玛西斯(Salmacis)看到他后,便对他一见倾心。




为了逃避 Salmacis 的疯狂追求, Hermaphrodite跳进了一条河中。水仙也跟着他也跳了进去。在二人纠缠的过程中,Salmacis向诸神请求能够与 Hermaphrodite 结合。

最后她的祷告被听见了,两人也因此被融合在了一起。这就是为什么,如今我们看到的Hermaphrodite,是此般安能辨雌雄的模样。


故事听上去似乎有些诡异,但那种近乎危险的迷恋,趋于疯狂的欲望,从2019早春系列里对死生的探讨,到2019春夏秀场短片中麦克白夫人利欲熏心的挣扎。

这种深埋于人性中的复杂和直白,不正是 Gucci 反复描绘的吗?




自 2017 秋冬系列的“炼金术花园”开始,Gucci就开始男女装的合秀,并进一步的模糊性别间的界限。

这次用 Hermaphrodite 作为大秀的引路人,无疑是很具有代表性的。


除了开门见山的邀请函,这次的宣传画报则用到了 1585 年发行的 《The Sun Celestial / Zodiac Sign》(黄道十二宫)中, Sol的形象。


画中描绘的角色,就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赫利俄斯(Helios)。

他驾驶着四匹火马拉的太阳车,划过天空,给世界带来了光明。


或许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了超过12万只 LED 灯构成墙面,将超过百米的镜面 T 台环抱其中。

这个由 Alessandro Michele 设计的秀场空间,用不断反射动态光线的镜面覆盖,被万花筒般的闪耀灯光照亮。


LED灯时而熄灭又亮起,如同破裂的苍穹,又像是燃烧的岩浆,仿佛再造了一个凌驾于末世与创世间的混沌之景。




整个系列初看也像一场混沌般。

在古希腊神话里,就有用“Chaos”(希腊神话最初原始神)一词,来表达一切世界及概念的开始。



在《旧约》中对混沌的描述为——“起初神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

仔细端详,正与这次 Gucci 2019 秋冬秀场,镜面反射下,不分天地的倒影及其相似。




很显然,在完成自己的“致敬法国三部曲”之后,Alessandro Michele选择带领着 Gucci 回到宇宙开始的起点,进行了绝无仅有的宏大叙事。



怪力乱神后的美学狂欢


Alessandro Michele描绘的 Gucci 宏观宇宙也继续进行着版图扩充。

这里不仅仅有雌雄同体的希腊神祇Hermaphroditus、驾着马车的太阳之子Helios、更多的怪力乱神都在“无界”的世界里前来相聚。


模特头部的金色装饰物,很明显是 Hermaphrodite 父亲 Hermes 头上长着羽翅的形象。



母亲 Aphrodite 也穿上一身垂坠连裙出现在秀场上——


斯巴达的勇士们则带上了鹰面与头盔——


这只鹰代表着古希腊神话中的神兽格里芬(Griffin),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狮鹫。


同时在中世纪的纹章里,它还代表着基督徒的象征,是神圣的守护者。

在《语源学》一书,更是将它与基督进行着直接的共联。


里面这样说道——“基督是一只狮子,因为他有着统御的才能和巨大的力量;基督也是一只老鹰,因为他在复活后可以升入天堂。”


这就可以解释了,为什么这次大秀的背景音乐会选择巴斯克人的圣诞颂歌——《Gabriel's Message》(天使加布里埃尔从天堂来)。




其中的 Gabriel 就是上帝身边的大天使,同样也是他向圣母玛利亚报喜,告诉她将成为上帝之子耶稣基督的母亲。


其实早在 2019 早春系列中,就曾出现过 Gabriel 手持百合权杖的形象。


背景音乐里,除了重新编曲加入恢弘的打击乐外,还录入了一轨野兽咆哮的声音,这也让神兽格里芬的存在,更加有迹可循。


宗教的隐喻还出现在模特的眼泪妆容上,很明显,它的灵感是来自塞维利亚圣像艺术中的哭泣圣母形象。

她之所以泪流满面,是因为得知儿子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身亡的消息。


这时,就要提到这季秀场上频繁出现的锥刺铆钉,以及如同荆棘的配饰。

从新生的喜悦、处刑的悲痛、再到复活新生。轮回概念再次在 Gucci 的秀场上演。


与此同时,Gucci Gang的耳朵也被抹上了金色。


这个耳朵状的金属饰品,灵感来自艺术家 Eduardo Costa 1966年创作的 Fashion Fiction #1,曾被发表在 1968 年美版《Vogue》的二月刊中。




如果沿袭着猎奇的故事基调,与癫狂的迷恋与欲望,那么这个耳朵还可以代表130年前,梵高割下送给神秘女子的礼物。


或是 Hieronymus Bosch 的三联画作品《人间乐园》里的地狱部分。

在其中的一角,就有一对耳朵以及一把刻有记号的匕首。


有趣的是,早在 2018 春夏广告中就曾有过对这幅名画的致敬,那刀上刻着的就是双G Logo。


在这一次的大秀上,这身西装就采用了双G Logo,仔细看细节的话会觉得很有趣。


在《人间乐园》的外部描绘了一个创世纪之初的情景。

这也与秀场从中间,向四周放射的布置不谋而合。


一年前,2018秋冬秀场上,代表“看”的眼睛带我们目睹了 Gucci 赛博格在手术室的诞生。如今,代表听的“耳朵”再次串联整场大秀。


在古埃及,耳朵经常被雕刻在石板画之中,描绘成虔诚的崇拜者的图像,目的是让埃及众神听到人民的祈祷。


抽丝剥茧,我们也在大秀中寻觅到了 Salmacis 向诸神的祷告,以及隐藏在圣诞颂歌里,神兽格里芬的叫唤。


从听到看的设置,从神话、宗教、游走到现实。对于流行文化,特别是音乐的致敬向来都是每次大秀的保留项目。

这次的秀场中,音乐与年代、风格的杂糅,如同大观园一般,百花齐放。


锐舞派对里,90年代宽松的运动浪潮,尽情摇曳生辉——


Funk舞池中,70年代夸张的”成功人士“廓形,成为新一季的摩登主打——


你可以模仿 David Bowie 那纤瘦的 White Duke——




或是天外来客Ziggy Stardust,并在这些不同角色间进行自由互换。



同样你也可以跟随着 The Rolling Stones 与 Mick Jagger 的脚步——



去向撒旦进行请求(《Their Satanic Majesties Request》)。


或是用欧洲宫廷印花以及拉夫领,向巴洛克艺术和迷幻音乐的交融进行朝拜。


眼前的一切,用史诗形容都毫不夸张。

从欧洲宫廷再到锐舞派对,对于风格的呈现早就在这乱力怪神的碰撞间,被震得支离破碎,怪异却又美不胜收。



人文深化中的认同哲学。

从神学、宗教、政权…… 最终,回归的依旧是“人”。

在 Gucci 给出的唯一一份文字介绍中,引用了美籍犹太裔哲学家 Hannah Arendt 关于“人”的观点——

当我们选择要透过什么面具呈现在世界舞台上时,我们正是“个人”。在这个共同的外在场景中,我们定义了我们的主观性以及道德和政治定位。


而当我们在公开场合展现自己时,我们也以多重身份向对方揭示自己。

因此,可见空间构成了和而不同并存的可能性条件。 某种形上学的偏见一直将面具视为一种掩饰工具,某种用来伪造现实,让我们陷于无可救药的虚假之物。


从邀请函开始,再到秀场多达30副的造型,都让“面具”成为全场的关键词。


比如意大利戏剧中,衣着色彩丰富的丑角形象“ Harlequin”。



以及日本著名的能剧,也利用面具作为工具,代表着不同角色。

面具,其实就是让我们可以展现自己想成为的样子,并扮演我们所期待的角色。


事实上,时尚也是如此。

我们不停说所谓时装造梦,其实仔细一想,这不就是一场可以让我们随心所欲表现自己,扮演我们认为最好的角色的变装游戏吗?


在面具里,深度与表面交迭。配戴者戴上什么就褪去什么。 面具的神奇模棱性给予了我们一个机会,一个重启我们存在的创造性根源的机会。 作为“在平等众人当中鲜明而独特的存在”——Hannah Arendt。


说到底,绕了如此一个大圈,Alessandro Michele精心布置下了如此壮观的史诗剧本, 最终还是在结尾处回到对自我的认同中。


我们需要被定义么?需要标签吗?或许在你看完整场秀时便有了答案。

面具的作用应该赋予人们更多元化的存在与选择,而不是区别你我的武器工具。



人与人之间,种族与种族之间,你与我之间本无那么多枷锁条框,这些都是历史进程留下的“罪与罚”。


创造者和艺术家们将它们再次带入大众视野之中,并不是要重现那片黑暗。而是希望大家引以为鉴,并试图去打破隔离、模糊界限,创造一个真正多元平等的时代。




或许你会说,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啊。

可是你曾亲眼目睹的一切,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



本期文字助理:Mi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