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当下的"穿帮"剧想到 的电视剧的明天

由于各种原因,主要是票价过高原因,20多年没有进过电影院。总算足不出户,可以在家中看看电视剧。

从电视剧反映的历史时代看,明清代、民国时期、新中国建立后几个时代的电视剧,基本依照历史脉络,对剧情、人物、场景给予了比较中肯的刻化。真实感贯穿故事始终,人们的接受度比较高。达到了起于历史,高于历史,宏扬正气,教育人民的创作目的。

但最近一年来的抗战剧、民国剧中的一些"穿帮"剧,给了我很大震憾。不明白演给全国人民,甚至世界人民看的"穿帮"镜头,竟然如此无厘头反复出现。

我不想点出剧名,也不想一一点出某某情节。权作留给有兴趣的人抓拍论证一二。

比如某抗战剧,某民国剧,在场景上脱离历史原貌,因地就宜,未作丝毫修饰处理就摄入了镜头。有的镜头把游击队员的头发剪成了"鸡冠头"。两边平,正中高起一道垄,很讽刺,也很搞笑。前几天又发现,一名老演员在历史剧中,也理了同样式的"鸡冠头"。

在道剧上、剧情上,也经常出现以桃代李的情形。比如游击队能用轻重机枪,掷弹筒、迫击炮;而有些剧中我们正规军还在用梭标、长矛、大刀。当然可以用″缴获的战利品"来解释,但我搞不明白,这些武器弹药是靠自造,还是等敌人送来新的再"缴获"呢?

这些"穿帮"可能是我们外行乱咧咧,年龄大看花了眼,但与人民群众喜欢"真实反映历史原貌"的习惯,真的被道而驶了。

所以我们希望剧作者、导演、演员在电视剧制作时要细心一下,把解放后那些老演员在饰演电影人物时的道具挑剔的好作风传承下来,让人们正确回归历史,让年轻人真实感受历史,使电视剧回到真实的轨道上来,不能仅仅是商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