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自由行(3)豆沙关

2019年2月21日

豆沙关位于云南省盐津县西南20公里处,是古代由四川进入云南的第一关隘,当年诸葛孔明率领大军征伐孟获就是从这里进入云南的。

豆沙关两侧的山势高耸险峻,这里不仅有著名的五尺秦道,还有举世闻名的僰人悬棺和唐代袁滋摩崖石刻、隋朝古城堡等文物遗址。

古镇左侧的大山

古镇右侧的大山

今天早晨,不时传来的鸡鸣声将我从睡梦中唤醒,几位队友已经开始洗漱、整理房间。这几位队友,有几位我并不认识,但纪律性极强。说早晨7:30出发,绝不会拖延一分钟。出门旅游,把握住了时间,也就把握住了整个行程。

我的队友们

天蒙蒙亮的时候,我们沿主街进入了豆沙关景区。景区虽然不大,但山势高大险峻。两侧的大山如斧砍剑削一般笔直峭立,关河在谷底向金沙江奔流而去。

豆沙关最大的看点是五道交集并行。在古代,先秦的僰道、秦朝的五尺道、汉代的南夷道、隋唐的石门道和南丝绸之路在豆沙关交汇后进入云南。如今的关河水路、秦五尺道、滇川公路、内昆铁路和水麻高速公路在这里交集并行,看上去蔚为壮观,令人叹为观止。

五路交集并行被称为中国的交通博物馆

在关口左侧垂直度近乎90度的岩壁上,静静地安放着僰人悬棺。从放大的相片看,崖壁的一条缝洞中有五个悬棺,但景区的介绍牌上却说有九棺11件,不知是何缘故?不过,悬棺究竟是怎么放上去的呢?那些僰人的后代为什么在明代消失的无影无踪了呢?迷,千古之谜,令人费解。

僰人简介

悬棺简介

僰人悬棺

南岩绝壁

细心的友友们能看出南岩绝壁上有一人面

南岩绝壁

南岩绝壁

过了僰人悬棺观景台向前就是唐碑亭,亭内的岩壁上有一处石刻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唐袁滋摩崖题记石刻。袁滋是唐朝著名的书法家和朝廷大员,在去云南安抚和册封南诏国时路过豆沙关,在此留下了这处题记。由于唐碑亭大门紧锁,我们不得入内,不过据说题记面积不大,仅0.44×0.36米,全文121个字。

唐碑亭往下的山路就是保存350米的秦五尺道。五尺道实际就是先秦僰道,之所以称之为五尺道,是因为僰道宽五尺。先秦时期,筑路技术有限,能在千山万岭间开凿长达上千里的僰道已属不易。

五尺道

马蹄印

五尺道路面竟是乱石,由于年代久远,石头被磨的异常光亮,过去留下的马蹄印有数十个,如今的五尺道是关内关外山民们相互来往的一条便道。

石门关

五尺道的岩壁上有五六处石刻,书法精湛。

石刻书法

在这么高的崖壁上刻字,也真是难为古人了。

五尺道的尽头是观音阁,据说建于当代。

观音阁

从景区返回客栈的途中,看到豆沙古镇的一处宣传栏,这才得知古镇在2006年遭遇了三次地震,原来的古镇几乎荡然无存。如今的古镇是震后重建起来的,难怪刚看到古镇时感觉古镇像新建似的。

古镇简介

古镇集市

古镇一角

古镇夜景

祝愿古镇欣欣向荣,繁荣昌盛!!!

文中图片为手机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