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茶艺术的起源之说

  茶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特殊恩惠,中国茶饮历史悠久,相关资料表明饮茶为中国人首创,世界其他地方的种茶、饮茶习惯是直接或间接地从中国传过去的。有关茶饮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神农时代,这在很多的古书史料中都有记载。

红绿梦 饮茶

一、传说与记事

  据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讲的就是神农氏为寻找药物给族人治病,亲自尝试多种天然植物,并因之中毒,都被茶叶奇迹般地解除了毒性,这是关于茶饮起源的一个美丽传说。而唐代茶圣陆羽所著的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中所写:“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是今人普遍认可的关于茶饮起源的权威性观点。这都说明在距今四五千年前的神农时代,饮茶已进入华夏先民的日常生活。

  依《全汉文》卷四十二中王褒《僮约》所记:“烹荼尽具,武都买荼”;常璩著的《华阳国志》中,也云:“武阳出名茶”。

  据考证,荼为茶之本字,而所谓“武都”与“武阳”,都指代今四川彭山市江口镇。

  陶元珍在《三国食货志》云:“蜀饮酒之风,似不及魏吴,当由饮茶之风特盛于蜀,茶足以代酒故也”;

  唐《膳夫经手录》称:“蜀茶南走百越,北临五湖,……自谷雨以后,岁取数百万斤,散落东下”;

  而清初大儒顾炎武在研读了古人的茶叶著述后,更发出了“秦人取蜀而后,始知茗饮之事”的惊叹。公元前53年,雅安人吴理真在蒙顶山种下七棵茶树,首开了世界人工茶栽培之先河,不少文字记载和史迹都佐证,今四川省雅安地区蒙山山脉片区是全世界最早人工种茶的区域,这说明中国茶叶最早兴起于巴蜀。

红绿梦 饮茶

  可见,茶饮发源于神农时代,发源地在巴蜀地区。

二、茶饮的功用与起源

  茶具有食用、药用、饮用及作祭品多种利用价值,这是茶饮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学术界对最初利用茶的方式众说不一,目前有3种说法关于“起源说”。

红绿梦 饮茶

1.祭品说

  这一说法认为茶与一些其他的植物最早是作为祭品用的,后来有人偿食之发现食而无害,先是作祭品,继而转为菜食,而后药用,最终成为饮料。

2.药物说

  这一说法认为茶最初是作为药用进入人类社会的。史料《神农本草经》上载:“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东汉时期医圣张仲景用茶治便能血取得很好的疗效;三国魏时张揖在《广雅》中最早记载了药用茶方和烹茶方法:“荆巴间采茶作饼,成以米膏出之。若饮,先炙令色赤,擣(dao 第三声)末置瓷器中,以汤沃覆之,用葱、姜芼之。其饮醒酒,令人不眠”;药王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肯定地说:“茶令人有力、悦志”;神医华佗在《食论》中也讲述了:“苦茶,久食益意思”的道理。这些都是这一说法的证明。

3.食物说

  认为古者民茹草饮水,民以食为天,食在先最符合人类社会的进化规律。茶叶最初应当为果腹食用,即作为口嚼食料或烤煮的食物,并逐渐成为药料饮用。故它先于“药用”和“祭祀”。

  大致是在唐代陆羽的《茶经》传世以后,茶在社会各阶层被广泛普及为饮品。所以宋代有诗云:“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以上说明,茶饮的起源与茶的多种功效密切相关,并因其重要的饮用功能得以很好的传承和发展。如今,茶已被中国人自豪地称为“国饮”。同时,茶饮的医疗保健效用,亦增强了它的珍贵性,作为祭品、贡品、礼品已广泛地应用于各类社交活动。

红绿梦 饮茶

三、饮法源流

  饮茶始于西汉,从西汉至今,茶的烹饮方法不断发展变化,历经煮茶、煎茶、点茶到泡茶4种烹饮方法。饮茶方式演变的进程实际上也是中华饮茶文化不断向前发展的文明历程。在此进程中,茶饮的内涵也得到新的拓展。

  明朝,药茶方在社会上广泛使用,宫廷和普通百姓都十分乐于接受这种养生保健方式;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著的《本草纲目》这部药典中,也记载了茶药合用的研究成果。到了清朝,茶饮从单纯的茶叶或以茶为主、茶药合用的传统方式,又发展为以其他中药为主,甚至无茶叶全为中药(仅像饮茶那样饮用而已,故又称为代茶饮)的全新饮茶模式,这种开拓性的行为,创造了茶饮的新概念。茶饮内涵的更新,应用范围的扩大,使茶饮在医疗保健中的地位空前提高。药茶在清朝宫廷中尤其备受推崇,这一时期太医们的药茶技术也达到很高的水准,药茶技术被推向茶饮史之高峰。

红绿梦 饮茶

  今天,在走过千年文明的中华大地上,茶保健依然独树一帜,清饮、调饮、代茶饮各领风骚,昔日绽放异彩的饮茶艺术如今更加生机勃勃,灿烂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