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常说“两个女儿一等人,一个女儿二等人,一儿一女三等人”

初看到“两个女儿一等人,一个女儿二等人,一儿一女三等人”这句话的时候,相信不少人都纳闷,农村不是生孩子的时候更喜欢生男孩吗?为什么现在反而认为生女儿多的人家才好呢?

生个儿子爹妈愁,生个女儿住高楼。过去是重男轻女,现在是重女轻男。“两个女儿一等人,一个女儿二等人,一儿一女三等人”表面上看来没有什么道理,但细想起来还是有理由的。但无论男孩女孩,只要有用,不等不靠,都是一等一的人。

下面还有一句,一个儿子四等人,两个儿子不是人。

这和现在流行的“银行说法”有异曲同工之妙。生个儿子是建设银行,生个女儿是招商银行,两个儿子是民生银行,三个儿子是汇丰银行,两个女儿是浦发银行,三个女儿是兴业银行。


现在在农村,确实生女儿比儿子好!一儿一女虽然凑成好,但也没有两个女儿好。

“两个女儿一等人”,如果家里有两个女儿,那家里势必会有一个上门女婿,这样的话家里的事情上门女婿基本都可以干,为了能够取悦家里人,自然对父母非常好,而且另一个女儿也一定会做好监督和陪护作用;“一个女儿二等人”,虽然有了上门女婿,但少了监督和陪护,自然在家里说话底气就差了,所以说是二等人;“一儿一女不是人”,一儿一女是最麻烦的,赡养父母就会出现矛盾,女儿大多外嫁,家里的财产基本都归儿子,但是父母也养活过女儿,所以就会出现利益矛盾,父母夹在中间最难过。


一方面在成长过程中,儿子惹的是非比女儿要多得多,稍不注意就会有人打电话来叫父母“出警”,经常对人家是说不尽的好话。如果是女儿往往就会乖巧许多,很多事情还会主动替父母分担考虑。

另一方面儿子长后婚姻也是一件让父母头疼的事情,特别是彩礼,不让当父母的一贫如洗,哪里肯罢休。大儿子的彩礼如果要少了,又怕将来太吃于,二儿子结婚又有大儿子在那里作对比,也不会轻松。如果是女儿就没有这方面的操心了。


所以农村才有“两个女儿一等人,一个女儿二等人,一儿一女三等人,两个儿子四等人。”这样的说法。这种说法和“儿多母苦”如出一辙。

当然这只是农村一种社会现象,对于父母来说不管是儿子还是女儿,只要他们能过幸福,再苦再累都愿意,再苦再累都值得。而且只要教育得好,儿女能够出人投地,不管什么事情,不需要操心的。

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中华儿女一定要孝顺父母,不要违背父母的意志,要尊重他们的意愿。动物尚且有感恩之心,作为人则更要如此,不要去做一些有违良心的事情,我们在变大,父母在变老,尽心行孝才是正理,不要把老人送去敬老院,试问你出生以后父母把你送去孤儿院,你是何感受?

其实我觉得还是因为现在养一个儿子的花销和精力要比女儿大得多,女孩子养大了以后父母就什么也不用愁了,将来还会照顾自己。

但是养一个儿子就不一样了,现在养个儿子需要父母操心将来娶媳妇,买房子,买车,这些都是问题,并且,在儿子还没长大的时候就已经在盘算这些了,工作更加努力辛苦,各处能省则省为儿子攒钱,所以说的三等人的意思并不是说真么低人一等,只不过需要自己做出更多的牺牲,生活质量肯定不如养个女儿的生活质量高。

但是我觉得这些只是当下的一个现象,到底生儿生女其实并不重要,毕竟全家和睦幸福才是最重要的,谁也不会因为生的男孩或女孩来差别对待,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