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后网络诈骗进入高发期

<table> /<table>

随着元月的结束,大家也陆续收拾心情从“春节状态”恢复到了“正常状态”,但是在春节后大家陆续开工的同时,不安分子也“开工”并盯上了“春节后”这个时间节点。据南方日报记者从各大网络安全平台方面了解到,节后网络诈骗迎来了高峰,其中针对中老年网民的诈骗案件越发严重,而互联网平台在防止诈骗方面也是动作频频。

节后网络诈骗高发

中老年网民成主要目标

“你的积分即将过期,请尽快兑换。”在春节后不少手机用户都收到了类似的短信,虽然积分兑换是各大商家用来招揽回头客的一个常用手段,而且春节后积分兑换短信增多,这也让不少不法分子开始打着积分清零、现金壕礼的幌子进行“钓鱼”,诱骗用户输入银行卡信息。

据南方日报记者从腾讯手机管家方面了解到,不少手机用户收到的短信其实是不法分子利用改号软件,伪装成银行官方号码并发出短信。用户看到短信会误以为是银行信息,很容易上当受骗。而除了利用节后时间点用积分兑换的“旧招”外,不法分子也开始将目光盯上了特定的人群,其中中老年网民就是目标之一。

据腾讯公司安全管理部、政务舆情部、微信安全中心共同发布的2018《中老年人上网状况及风险网络调查报告》显示,30.4%的中老年网民曾遭遇保健品诈骗,25.1%曾遭遇红包诈骗,24.2%曾遭遇中奖诈骗。而网络传销、理财欺诈/非法集资等诈骗的占比,也均超过16%。不难看出,中老年群体已经成为网络诈骗的重度受害者。

此外,针对老年人经常被不法分子利用进行欺诈骗保的现象,据国家医保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打击欺诈骗保专项行动共查处违法、违规、违约定点医疗机构3.4万家、定点零售药店3.2万家、参保人员2.4万人。

据南方日报记者了解到,中老年网友诈骗问题如今已经不仅仅是我们国家才存在的问题,据日本警察厅2月2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日本因“特殊诈欺”遭诈骗金额为约356.8亿日元,虽然较2017年减少约38亿日元,但平均来看,每天仍有近一亿日元的诈骗损失,情况依然相当严重,而诈骗受害人中,65岁以上的高龄者占整体比率高达78%。

联动各方力量打击诈骗

在网络诈骗日渐猖獗的背景下,互联网平台也在推出各种“新招”来对抗不法分子的诈骗行为。而联动各方力量来打击网络诈骗也成为了互联网行业的共识。

日前全国26地公安的反诈骗中心就宣布与支付宝开展全面合作,并呼吁“像打击酒驾一样打击诈骗”,让公众能更加安全地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同时支付宝上线反诈产品“安全守护”。如果识别交易存在诈骗风险,支付宝会联系用户此前设置的“守护人”,进行提醒和劝阻,尽最大可能避免被骗。另据统计,支付宝的反诈等安全教育已覆盖4亿人。

在网络安全人士看来,识别诈骗交易是个行业难题,而目前支付宝已能精准识别部分涉嫌诈骗的交易。对存在风险的交易会进行提醒。但受骗者往往“当局者迷”,容易忽视提醒。“安全守护”的推出有望解决这一难题。用户可在支付宝中搜“安全守护”,设置“守护人”。一旦风控系统识别到交易存在被骗风险,会通过短信等方式通知守护人。提醒守护人直接联系用户,了解情况,进行劝阻。据介绍,该功能在试运行阶段广受子女欢迎,不少用户为父母开通了这一功能。

南方日报记者 叶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