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宜人的“万佛园”景区

风景宜人的“万佛园”景区

贺玉明

北京万佛华侨陵园”简称“万佛园”。是经国家民政部和北京市政府,于1994年10月批准成立的京港合作企业,由北京市民政局和香港力鸿国际集团合作兴办。是一座集亲人安葬纪念、文化展示、休闲健身、旅游观光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情感化园林式墓园。

“万佛园”位于石厂村西的北坡之上,地理坐标:东经116°05′12.12″,北纬39°53′4.5″,海拔高126米。“万佛园”凭太行山之灵气,背依官山龙脉,远眺永定神河,规划占地657亩。

金碧辉煌的仿古建筑群,汇聚了中化民族传统建筑之精华,依山就势、浑然天成地交融于群山碧水之中。苍松翠柏荫覆、小桥流水环绕。所有的一切都似乎融合在了这蓝天碧水之中,生机盎然地充满了温馨与和谐。

1995年1月5日,北京万佛华侨陵园有限公司正式成立。1996年4月7日,万佛园举行了隆重的开工奠基仪式,正式开工建设。历时两年,于1998年3月28日,第一期工程告竣。主体建筑均采用中国古典式建筑风格,红墙绿瓦、雕梁画栋。从此,一片金碧辉煌、气势恢弘的古建筑群便矗立在了这景色秀丽的青山碧水之中。形成了继潭柘寺、戒台寺、西峰寺等三大京西名胜之后的又一处人文景观。举头眺望,马鞍山之巅的极乐峰下群山荟萃,虚映于其中的戒台寺红墙更显得格外的分明。戒台寺以松名,潭柘寺以泉圣,西峰寺更以生长于汉代的银杏为盛景,“万佛园”则是以文化内涵丰富的人文景观而升华。

潭柘寺

戒台寺

夕阳下的万佛堂

“万佛园”的入园公路,交汇在108国道25.1公里处。在公路北侧的绿地里竖着一块丈余高的巨石,上面用潇洒的行草写着“万佛园”三个大字。下道北行230米,便是横跨于南河两岸的“普渡桥”

了。普渡桥的南岸,入园公路两侧各矗立着一座高数丈的汉白玉质石幢。一幅对联分别镌刻于两座石幢之上。上联曰“论三元光芒摘星斗胸中罗列,”下联云“收一揽秀丽看峰峦掌上推排”。

“普渡桥”寓为“慈航普渡”之意。横跨南河之南、北,乃进入园区的门户。是进入万佛园的第一座桥,也是园中诸桥之中规模最大一座,宽12米,长36米。主体采用钢筋混凝土构筑,三拱结构。桥面采用瑞雪花岗岩石料铺设,桥栏的望柱、栏板等均采用草白玉大理石镌刻而成,柱头镌有精美的云头图案。桥面微呈弧状,宛如一道长虹。结构谨严,体态优美,造型新颖豪放。与万佛园的古建筑群相互交融、浑然一体,又各有千秋。

在普渡桥两侧中间拱券顶沿的涵洞券石上,各镌雕有一头龙面狮头的吸水兽。狮头之上,火焰似的的鬃毛随风潇洒,神态坚勇、祥和,威严地张着大嘴,圆睁怒目盯着脚下的南河。吸水兽,名曰“蚣bā蝮xià”身似鳌龙,狮头龙面,相传为龙生之第六子,平生喜戏水与音乐,故而又称“吸水兽”。传说在山洪暴发时,“蚣蝮”能吸尽河道里的洪水,使两岸居民免受洪水之灾。

走上普渡桥,一片金碧辉煌、气势恢宏的仿古建筑群便顿时呈现在眼前。万佛园规划的第一期工程,构成了进入陵园的第一个景点。正殿坐北朝南,面阔七开间。黄琉璃瓦重檐歇山顶,朱楹彩檐,气势宏伟壮观。正中的重檐之间,挂着一块由启功老先生亲笔题写的匾额。蓝地儿之上“万佛华侨陵园”六个金光灿灿的大字,苍劲豪放、生动圆滑。

正殿月台的四周饰有白玉栏杆,柱头雕有云形图饰。月台前正中铺就的一块巨型“云龙阶石”,上面雕刻着万福、流云、海水、江崖等图案,左阶、右阶两侧均饰有汉白玉栏杆。正殿的二层,是为纪念活动所设计的“祭拜堂”,人们可以在这里举行各种悼念活动。

东、西配殿各五间,单檐歇山式顶。配殿的南北两侧各有耳房三间,平顶结构,女儿墙之上饰以彩檐。在东、西配殿前廊中间的两棵明柱之上,各书有一副楹联。东配殿联曰:“以慈悲之心做事”、“为天下众生排忧”,西配殿联云:“位列万佛真圣境”、“心怀菩提是贤人”。

西大殿为万佛园的业务大厅和办公区,大厅内豪华、宽敞,整洁、明亮。走进大厅,迎面是一幅面阔16平方米,采用大漆透雕而成的西方三圣,其造型优美、神态祥和、栩栩如生。

西方三圣是指佛中的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号称为“接引三圣”。阿弥陀佛代表无量的光明、无量的寿命、无量的功德。观世音菩萨是表示大慈大悲,大势至菩萨是代表喜舍,即布施。当人们告别这个世界之时,这三佛就会下凡,将逝者如愿地接引到极乐世界,使他们的人生归宿得以更加地完美。

陵园的电脑中心也设在西大殿之中,存储着客户的全部资料,客户可以根据需要及时进行查询。业务中心设有接待客户,协助客户办理碑文,为客户代办交通食宿,帮助客户选择理想墓位等的多种业务。在这里还设有客户咨询部,专门负责为客户们排忧解难。

“管理服务部”和“技术工程部”设在“万佛园”的东大殿。服务部设有不同规格的悼念大厅,可供逝者亲人在此举行各种形式的告别仪式。大厅里设有休息室,可供参加悼念的人们在此小憩。技术工程部,负责陵园的整体规划及其工程设计,墓区规划及墓形设计等。在环境优雅的艺术设计室,设计师们潜心设计,孜孜不倦地描绘着万佛园的宏伟蓝图。

万佛园的三大殿庄严而肃穆,在这片红墙绿瓦之间,是3600平方米的“万佛广场”。广场中间有一座直径19米的巨型圆池,池内有九朵玉石质莲花,名曰“莲花九鼎”,寓意为“万佛临园、盛世莲花、一言九鼎”。莲花中饰以喷泉,又称“莲花九鼎喷泉”。

远望、青山如黛,近看、绿水莲花。喷泉四射,水柱儿高高地冲上云霄,俄而又向四外散去。高的像云、矮的像花儿,一阵清风徐过,慢慢向四外飘去。蓝蓝的天、朵朵的云,细雨翻丝、水花飞溅,与古建筑群遥相辉映,和谐相辅、相映相融。

广场南端的正中、面对普渡桥,并排高耸着三根旗杆,正中的旗杆略高,悬挂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左边旗杆悬挂香港区旗,右边是万佛华侨陵园的徽旗。三面旗帜迎风飘扬,更给万佛园景区增添了几分姿色。

“如意湖”,取“吉祥如意”之意,位于仿古建筑群以西60米处。湖上有桥,亦曰“如意”,宽7米,长36米,横跨如意湖之南北。万佛园的环行公路就是从如意桥上通过。5000平方米的如意湖碧波荡漾,鸭鹅戏水、游鱼嬉戏,湖边绿树成荫、垂柳成行。伫立于如意桥上,微风拂面、水面微波荡漾映照着道道霞光。如诗如画、如仙如梦。此情、此景又犹如画卷一般,更令人心旷神怡。

依山而建的万佛华侨陵园分为东西两大区,大区中又各分四个墓区,墓区内又根据不同的风格分成若干个墓园。依次为“宏福”、“宏怡”、“怡安”、“贵安”、“荣和”、“吉祥”、“智瑞”、“同生”等八大墓区,四十个墓园。

万佛园中的园内公路宽敞而平坦,柏油主路宽6.5米,两侧设有人行甬道,宽1米。公路两侧一边一溜的乔木,其中有法桐也有杨柳,有银杏也有松柏,株距10米。3公里长的一、二环形公路盘旋环绕于整个657亩的万佛园中。又有各种形式的甬路、台阶、小桥通往各区、各园。曲径幽雅、小桥飞渡,区区相通、园园相连。站在墓园,抬头看山,低头看水。漫天遍野绿树成荫、绿草如絮。湖中绿水青山相映,山下的三大殿金碧辉煌。园中鲜花束束、绿草重叠、蜂飞蝶舞、鸟语花香。使园林艺术、人文景观和大自然完美地结为了一体,真正体现了真实与含蓄的完美结合。

过了普渡桥再西行向北,便进入了通往墓园的大门。进了大门直行,道路的西侧有一座题名为“净土”的玉石牌楼,一副篆书体楹联分镌于左右柱石之上,上联曰“拾階尽见山花景”,下联云“回首犹闻天籁音”。

再往前还有一座面阔三开间,题名为“小西天”的庑殿顶式四角亭。

正对着大门的是徐特立先生纪念碑,纪念碑的左侧雕镌着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以及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庆祝徐老先生七十大寿的贺词。纪念碑的右侧记录着徐老先生一家的革命人生,碑的前面还有一尊徐特立老先生的坐姿雕像,神态安详,蹙眉凝视,似乎是在沉思,又似乎是要向后人们叮嘱什么!

沿着宽敞的一环路,首先到达的是最先规划的“吉祥区”。吉祥区位于陵园的南侧,园区以环抱形式规划。绿树成荫、松柏苍翠,两侧布置有宽敞的大理石台阶,周围设有供祭扫者休息的石桌、石凳及各种吉祥饰物。青山为屏、绿树为障,背靠龙头山,面对如意湖水,平静而祥和。

通过如意桥,在如意湖的北岸,是被园区主路环绕着的“荣和区”。

此区所处地域的山脉平缓,略呈圆形。登上墓区放眼眺望,山峦起伏,绿意葱茸,不禁令人心旷神怡。荣和区的西侧是“智瑞区”,此墓区朝向东南,与陵园的主体方向相同。这里即背风又朝阳,是万佛园的风水宝地。山间溪水潺潺,田野里鸟语花香,“名人园”便坐落在此区之中。

“名人园”的园口位于一、二环路的交汇之处。通往名人园的踏步式甬道雄伟壮观,园区内宽敞豁亮。灌丛为墙,绿草为地,垂柳婀娜多姿、百花争相斗艳,百鸟争鸣、彩蝶飞舞。暗红色的花砖甬道通往园中的各个墓碑,与园中的花坛相连。宛如一支多彩的花环,更衬托出园区的整体艺术之美。

“万佛华侨陵园”是北京规模最大的陵园之一。自1997年4月4日,接纳第一位逝者以来,诸多的现代名人与当代名人陆续长眠于万佛园中,尤以文化艺术界为多,形成了颇为著名的名人墓园。

梅里雪山,至今仍是一座无人登顶的“处女峰”。1991年1月4日,17名中日联合登山队员(其中包括2名中国登山队队员,4名云南省登山队队员和11名日本登山队队员。)在攀登云南德钦县海拔6740米的梅里雪山时罗难。

由于冰川的流动,遇难者的遗骸和遗物于1998年7月才陆续被发现。同年8月11日,中国登山协会、北京万佛华侨陵园于首都机场迎请梅里雪山勇士回京。孙维琦、宋志义等17名登山勇士的骨灰被安放在万佛园中的如意湖畔。1999年8月7日,梅里雪山勇士纪念碑落成。中国登山协会、北京万佛华侨陵园、国际体育总局主要领导、日本山岳理事会代表、中日遇难勇士家属及社会各界人士,在万佛园举行了隆重的“梅里雪山勇士纪念碑”揭幕仪式。

2000年5月21日,中国科技骄子,世界数学巨匠陈景润先生也来到了万佛园中、安息于此,并举行了隆重的纪念碑揭幕仪式。在这里长眠的还有:中国登山协会前主席曾曙生,人民好医生韦加宁。著名国际法学家、外交家梅汝璈。门头沟军响张家村、为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诗人张志民。国画大师蒋兆和、李苦禅、吴作人。表演艺术家李婉芬,戏曲表演艺术家新凤霞与剧作家吴祖光。还有民族音乐家那日松,兵工专家、中国的保尔吴运铎。著名科幻小说作家郑文光,少数民族语言学家马学良。京剧名家谭富英与裘盛戎,武学大师孙禄堂、孙剑云父女,和被誉为“祖国之音”的著名播音员夏青……。

他们是人民的良师益友,是民族的骄傲与希望。他们将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就像空中永不逝去的星辰。

万佛园中,一座座反应不同特点的墓碑,体现了逝者一生的志愿与追求,同时也汇聚着华夏民族历史文化的精华。墓碑文化是我国特殊的一种民俗文化宝库,是集民俗文化、书法、绘画、雕刻等艺术为一体的民族文化遗产。万佛园的墓碑结合了中、西方文化的经典,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古朴,又有西方文化的简洁、明快。

传统的墓碑清秀古朴,天然素雅的花纹与碑体相得益彰。碑首雕刻传统的龙凤浮雕,下方为佛云莲花。寓意亲人们乘凤驾龙而去,在冥冥中庇护着子孙世世吉祥。有的碑形似一幅画卷,记录着人生的艰辛与劳顿、悲欢与离合。看到它,就彷佛又听到了亲人那殷切而恳诚的教诲。

依山造势的梅里雪山勇士纪念碑,如巨大的雪山冰川。镶嵌在底座上、汉白玉雕成的花环,永远铭记着17名登山勇士不畏艰险的英勇气魄。桃林相衬,面向东方。

背依郁郁葱葱的山峦,左临一波清澈的湖水,在那里安眠着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先生的灵魂。两个大理石数字:白色的“1”和红色的“2”,铸成的造型独特的墓碑和由“灰、红、黑”三种颜色构成的墓座,代表了陈景瑞先生一生不断地求索和勇敢向最高境界努力攀登的精神。

评剧表演艺术家新凤霞和著名剧作家吴祖光夫妻俩的墓地,位于“名人园”的正中。在他们墓碑上写着“铁骨高风、惊才绝艺”八个大字,涵括了他们对于艺术执著追求的淳朴人生。在他们的墓碑前有一本用汉白玉雕成的翻开的大书,书上分别记录着他二人的简历。吴祖光与新凤霞的爱情与婚姻,至今仍是被人们竞相传颂的一段佳话。

李婉芬匆匆地走了,但她那精湛的演技却永远留在了观众的心中。端庄大方的花岗岩黑色主碑,洁白柔润的汉白玉帷幕与电影胶片的变形图案,形成了李老师完美的人生组合。

主碑前方的一条逶迤曲折的小路,寓意着生活道路的艰辛与坎坷。路中摆放着五颜六色的雨花石,体现出李婉芬老师在影视中扮演的迥异不同的角色。支撑主碑的是一块自然坚硬的花岗岩,象征着她坚韧向上的品格。一棵常青树,象征着逝去的亲人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这些风格特点鲜明的墓碑,显示出万佛园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这些排列整齐风格古朴的墓碑,寓意隽永、深情绵绵的墓志铭,同样个性鲜明、内涵丰富,具有独特的纪念意义。

万佛园的第二、第三期工程仍在筹建之中。规划中的第二期工程,是在正殿的后面依山而建的中院。中院的建设依然采用中国式的古典建筑风格,建成后的传统建筑群,其规模气势则更加壮观。人们可在此游览休息,同时还可举行各种纪念活动。

规划中的第三期工程,是位于中院之上的“万佛阁”。万佛阁设计高度37米,内设纪念堂、骨灰堂和名人文化展示厅等。是一个综合的、具有现代感的活动场所。

已投入使用的三大殿、中院与37米高的万佛阁,组成了万佛园的三大建筑群。依次分布在同一条中轴线上,错落有致、层层相连,布局严整、结构紧密。两厢配殿、均衡对称,自南向北,逐呈升高之势。气势宏伟壮观,竞可与潭、戒古刹相媲美。

万佛园全部建成后,将是北京规模最大,完全统一规划,兼有安葬亲人及旅游观光、休闲健身等功能为一体,人文景观、文化内涵丰富的现代园林式文化墓园。万佛园的建设意义,就是要推动社会文明的发展。所有这些,都体现了万佛园对民族精神的的崇尚与追求。

这里宫阙、楼阁宏伟,这里苍松、翠柏阴覆。这里蓝天碧水相映,这里小桥流水环绕。再也没有了墓地在旧观念中的,阴森恐惧与孤独凄凉。休息日,人们置身于此园此景之中,漫步于幽曲的石径之上。一边观赏着这山、这水、这草、这花,一边欣赏着这一排排风格各异的艺术墓碑,该是何等的惬意。登上万佛阁,万佛园尽收眼底,远看青山如黛,近看绿草如萍。树影婆裟、云雾依稀。如意湖上,垂柳如丝、水波荡漾。微风徐过,顿时荡起一片涟漪,不禁教人流连忘返、心旷神怡。在人们的心目中,这里已不仅仅只是故者的墓园,更是生者休闲赏光的风景游赏之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