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合规人才培养 助力“一带一路”

——万海龙图投资控股集团联席董事长杜洪波在“‘一带一路’与中国企业合规体系建设”研讨会上作主旨发言

在全球化背景下,对于“一带一路”所处的全球化阶段,首先要有一个认识。如果从整个历史来看,可以说现在全球化已经进入4.0阶段。1.0阶段是大发展阶段,诞生了我们今天见到的股份有限公司等一些组织。第二个阶段是以公司为主体、以硬件推广、劳动力流动为主要特征的2.0阶段。第三个阶段是信息化阶段。现在,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尤其是近几年表现得非常明显的就是4.0阶段——规则的全球化。为什么要提这么一个背景?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从具体的内容上看,实际上涵盖了前三个阶段。最大的挑战是在4.0阶段,规则的阶段。为什么说这是最大的挑战,因为规则可以灭掉公司,可以灭掉硬件,可以灭掉产业。“一带一路”有时候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规则压力,尤其是以美国为主体的压力,某种程度上来讲,“一带一路”倡议实际上有“与狼共舞”的味道,急需合规建设方面的人才。

万海龙图集团以合规人才的教育和培训为核心业务,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中,致力于合规人才的培养。对于“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合规人才培养,我认为应当包括三个基本的思维方式。

第一是多元文化思维。我与美国人交往的过程中,深刻感觉到美国人的思维方式,抽象来讲,其实就是规则思维,直线思维。而我们很多时候办事是用圆形思维。一个是直线思维,一个是圆形思维,在一些小事上就能产生很大的分歧。要大到整个企业合规、整个管理上,对于多元文化的梳理,对于多元思维方式的深入了解尤其重要。只有长时间去教育、去学习、去经历才能做到。也正因为如此,“一带一路”是个长期的工程。

第二是价值共享思维。我们应该具有人权保障和平等思维。只要去研究这些年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就会发现,在民众层面,能够得到当地社会认可的,更多还是民生领域的投资。我查了一个数据,截至2016年,我们民生领域投资里的一项,人道主义援助里的医疗救助,就已经救助了2.7亿名患者,这种影响,对中国人道主义形象的树立,意义非常重大。所以,有人提出来,“一带一路”一方面是硬基础的投入,同时更重要的是涉及到人权领域、人道主义领域的软基础投入。

第三个是责任思维。我们需要更加强调责任思维。在企业领域就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我把这些年中国企业在外受到的处罚做了一个大概的类型化梳理,基本上都集中在环保、税收、劳工、反腐败和反洗钱方面,大概占到了75%左右。而这四大领域中,前三个更多的还是社会责任。

为了培养具备三种思维的人才,可以采用三种人才培育的方法。第一是要加强理论研究。理论研究在一些人看来是空话,但是没有技术研究得出来的结论,你就无法适应我们现在所处的新时代、解决“一带一路”提出的新的问题。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在法律领域,有一个名词叫法系的划分,划分各种法律体系,比如英美法系、大陆法系。没有基础理论研究,没有基础理论支持,这些根本做不到。

第二是学科。我们现有的学校里面,有些学科体系分类不适应全球化4.0时代,也就是我“一带一路”倡议的时代。学经济法的不懂商法,学商法的不懂企业管理,这是多么可怕的事。反过来,学企业管理的不懂商法,或者没有那么懂也不行。所以,我们专门在西南政法大学等高校设立了企业合规研究中心,提出人才的跨学科培养。

第三是学术交流。这包括内和外的学术交流。教育部2016年出台了新的文件,鼓励我国高校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学分互认,还有留学生的互换。我国现在已经成为全世界第三大留学生输入国,但是只占了世界总人数的8%,中国所有的大学里,招收留学生的高校仅有30%左右。龙图集团作为一家企业,作为社会的一分子,会在这个角度上继续去推动相关工作。这样才能使得合规文化能够真正落到人的身上,能够真正去实现它。

对于“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合规人才培养,政府要重视,专家要参与,重要的是社会要认同,希望在我们的努力下,能够实现合规人员的专门化、职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