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孕妈的哭诉:工作?孩子?究竟怎么办?

(一)来自一位职场孕妈的哭诉:我们的心酸向谁诉?我们的权利谁维护?我的要求真的不高,我只想要一个孩子!

看完人民日报的一篇报道《陪笔试、陪面试、陪实习:女性咋就成了求职“陪练”》一文后特别深有感触,文章详细举例说明了2018年女毕业生遭遇性别歧视的悲惨遭遇,再次将就业中性别歧视推向社会评论的风口浪尖。作为看客,一方面很同情当代有学识、有才华、有理想、有奋斗的新时代的女大毕业生悲惨遭遇,另一方面不得不说这种性别歧视也存在于职场妈妈的身上,特别是职场孕妈的身上。就像一些职场孕妈含泪哭诉的那样:我们的心酸向谁诉?我们的权利谁维护?我的要求真的不高,我只是想要一个孩子。

最近和朋友相聚,听朋友诉说自己和同事孕期遭遇的心酸史,泪如雨下。朋友说:现在国家放开二胎,鼓励生育,这明明是项很好的政策,尤其是针对独生子女组合的家庭来说,更是一个很大的福音,但政策落实到现实生活中完完全全“变味儿”了:所谓的福音却成了职场孕妈的噩梦······

性别歧视职场由来已久,朋友说之前所谓的孕期歧视,很多是出现于企业中,尤其是私企或者是外企,但万万没想到随着二胎政策的到来,孕期歧视和孕期“小鞋”的情况在稳定体制内也愈演愈烈。

“孕妇不是属于特殊群体吗?坐公交什么的不都有孕妇倾斜政策吗?为什么一有孕,就成了领导的‘眼中钉,肉中刺’,各种‘小鞋’穿着?就算这些我忍了吧,只是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呆着,我怎么能有良好的身心去怀孕啊?肚里的宝宝怎么会健康呢?其实,也想过辞职,可是上有老、下有小,又有房贷、车贷,经济条件摆在那,想辞也不敢辞职啊?说真的,也不想生啊,可是家里都要求生,双方老人、老公都要求生,为了家庭,只能生,现在真的压力好大!我该怎么办啊?”说完,泪如雨下。

生育二胎是朋友的家庭计划,但孩子来的速度却是计划之外的。当时正值单位搬迁,入驻新的办公场所,虽说环境大有改善,但是味道也特别大。朋友说刚搬进去的时候,并不知道自己怀孕,不知怎的,身体总是不舒服,起初以为是中毒反应,因为那时段,单位里很多的同事呼吸系统都不舒服,有些去医院看了,有些就强忍着,后来发现自己怀孕,各种后怕啊!(甲醛对胎儿的伤害,众多周知,就算是自家装修的新房,无论多么的强调环保,至少也会停放一段时间才会入住。)

随着妊娠反应越来越厉害,终于扛不住了,朋友思考了一个中午,终于鼓足了勇气走进了领导的办公室。对于朋友这么晚向领导汇报怀孕之事,我是无法理解的,毕竟提前汇报,万一有突发情况,至少可以让领导心中有数啊!朋友解释说:在她们招聘的时候,领导就很清楚的问过她们是否要生育二胎,据说直接回答要二胎的一个都没有被录用。所以迟迟拖着,犹豫不决,一直不敢和领导说。

说道领导是什么反应时,W倒吸一口气,很生硬地说了一句话,就给我三句话:第一句:别的不要和我说,就说这孩子你要还是不要?

朋友回答要。第二句:请假可以,你要找人来替你上班。第三句:你要有什么打算,要提前和我说。三句话完,朋友顿时大脑里一片空白,一句话也说不出,就傻傻的走出了办公室。

至今提到当时的情景,W还是火冒三丈。因为她完全没有想到会是这么冰冷的态度,冷的都让她窒息!从此,朋友的噩梦就开始了,在单位怎么做,怎么错,总有穿不完的“小鞋”,总有看不惯的“责骂”。朋友说:感觉自己就有种被逼辞职的感觉,但是家庭条件搁在那,怎么辞啊?所以除了忍还是忍,很多的苦、很多的心酸就是打掉牙往肚里咽。

听完朋友的倾诉,确实同情她的遭遇,安慰朋友:可能是单位之前就问过这个问题,比较在意,所以才会有这样的待遇,结果朋友说起另一初孕职场孕妈的遭遇更是让人大跌眼镜。

(二)孕期歧视不只出现在二胎职场孕妈身上,初孕职场孕妈也难逃厄运!

朋友同事L按照现在的年龄早已是高龄产妇,但是至今仍未有一儿半女,究竟为何?原因还要追溯于两年前。当时L还是刚刚新婚的少妇,一方面刚刚考取工作,另一方面长跑的爱情也修成正果,按理来说是“双喜临门”,接下来应该是安心做妈妈了。

L还是很争气的,一胎怀两,当时可高兴坏了家里人,同事们也替她高兴,觉得这样的运气也没谁了,但当L将大喜事汇报给领导的时候,却是哭着走出领导办公室的,至于期间发生了什么,旁人也不得知晓,只是听到L不停哭诉:我怀孕,我有错吗?女的结婚生子不是天经地义吗?我究竟错哪了?

听朋友说:后来结局很不幸,可能是因为新开设的单位,工作量大,也有可能是新装修的办公场所,味道很重,还有可能是L身体状况不佳,L孕期不舒适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很多次说自己很累,吃不消,腰酸背痛等等,同事们也劝其请假,可还是看到L每天“强忍着”上班。终于有一天,L再也没有来上班,电话也无人接听,到了中午,传来噩耗,L流产了,当丈夫发现的时候,已昏睡在地上,地上留着一滩血。朋友、同事纷纷去医院看望L,发现她整个人都很颓废,也很消沉,依旧沉溺在失子之痛里。L的不幸还在延续,因为没有刮宫干净,被迫进行二次刮宫。

流产的现象还在继续,L散子不久,另外一个同事也失去了孩子,听朋友说:当时这个单位在这些事件后,又召集了单位上所有女职工开会,会议的大概内容就是这几起流产事件都是孕妇自身的原因,与单位无关,孕妇要加强锻炼;另一个内容就是告诫已婚未孕女职工,不要扎推怀孕生子,不然就怎么怎么的(此处省去一万字)。但怀孕这个事怎么能够控制,毕竟彼此都是有家庭的人,而且生育关系着整个家族,又怎么可能像单位说这样:不扎推就可以不扎推的。

朋友说,L小产假后也没有回来,因为身体还没恢复,再次在办公室见到L的时候,L完全变了一个人,整个人都消瘦了、很消沉,身体带着低烧,趴在办公桌上,一动不动,一点精神也没有。L说自己还没有恢复,但假期到了,只能来上班(此处省略一万字),可是这样的状态怎么上班呢?

过了许久,又传出L有孕的消息,这次异常小心,立马去医院保胎,但回来后,孩子又没了。之后L就再也没有有怀孕的消息,再传出关于L的消息就是需要去京都做手术,做了还有能生育的可能,不做就一点希望也没有了,可是L又遇上了请假的难题!

听完朋友所有的经过,看着眼前的这位面色苍白的女子,很难想象到这是一位怀有身孕的女子,反倒更像是大病初愈的病人,真心觉得做女人不容易,做职场孕妈更是难上加难。其实在朋友诉说这些之前,也曾听过各种职场孕妈的职场遭遇,或被穿“小鞋”,或被逼辞职等等。面对着一个个不幸的情景,面对着国家给予的生育权利,但现实中,这些所谓的政策和优待却成了职场孕妈噩梦的开始:现实的惨遇、无情的压迫,这种被剥表面上看似仅是一种性别歧视,其实质上却牵涉着每一位女性的身心健康,每一个幼小生命的生死大权,每一个家族的幸福与希望。面对这种有苦无诉、有冤无处伸的情况,职场孕妈究竟何时才能真正摆脱职场“小鞋”的命运,真正切切地享受自身合法生育权,健健康康地迎接一个小生命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