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古代歷史上沒有一個封建朝代連續不斷存在300年以上?

嘮嗑歷史


300年大約是十幾代人,一個家族可以對如此龐大的帝國維持十幾代的統治實屬不易。

可以從三個方面來思考,為什麼中國古代王朝很難突破300年。一個是君主皇家,一個是官僚集團,一個是底層大眾。

首先看皇家,整個社會都圍繞著皇家在轉,皇家作為龐大帝國的主宰,本身實力一定要強,否則鎮不住底下的強人,開國君主自然有這個本身,但後來的君主就不一定了,所以要設立一些列的制度保障皇家的權威與統治。但是新設立的機構也不一定對皇家忠誠,遇到比較弱的或者操守不怎麼好的皇帝,皇家的權威和統治就會被削弱,變壞容易變好難,一旦皇家統治力下降,就會有強人出場,開始試探取而代之的可能性。

再看官僚集團,官僚集團是皇家為了統治,豢養的一群劊子手。官僚集團依靠皇家生存,替皇家辦事,皇家賜予他們特權。他們是最有可能威脅皇家統治的群體,也是皇家離不開的群體,所以歷來皇家都害怕官僚集團結黨營私。官僚集團在民間的影響力非常大,皇家的影響力是到不了底層民眾的,官僚集團是可以動員底層民眾的。所以皇家對官僚都是非常忌憚的,對他們進行各種防範。

再看人數最多的底層大眾,他們是整個帝國力量的源泉。皇家之所以擁有統治權,就是因為可以控制這種力量,但這種力量不受控制的時候,他們的統治也岌岌可危。底層民眾最關心的就是生存,但他們的生存是建立在皇家與官僚對他們不進行過分壓榨,不出現大的自然災害的情況下,一旦出現天災人禍,他們的生存就非常困難。

在各個朝代的開國之初,人口稀少,全國有大量可供開墾的荒地,只要人勤奮,總不會被餓死。但在和平環境下,人口開始增多,但土地面積不會增加,開始逐漸變得人多地少,土地價格開始上升,農民開始生活困難,佃農開始大量出現,失去土地的農民成為社會的不安定因素,他們很容易聚集起來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造成地區動盪或者社會動盪。皇家就需要解決這些不聽從統治的集體,大量的軍費開支,開始毀壞中央的財政,中央沒錢了就需要多收稅,多收稅就會造就更多的失去土地的農民。在不趕上大的自然災害和外族入侵的情況下,一個王朝往往可以度過危機苟延殘喘,但如果碰上自然災害和外部戰爭,那王朝就更加雪上加霜,很那再挺過去。

漢朝和唐朝,在農民起義的戰鬥中,中央政府失去了統治力,造成了地方豪族的崛起,進而諸侯割據。隋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都是在與外族連年的戰爭中,造成中央財政崩潰,對地方失去控制,,地方勢力崛起開始抗中央,最後改朝換代。改朝換代雖然有外因的作用,但更多的是內部系統崩潰,失去了統治基礎。


月關說


先統計一下歷朝歷代的年數。

將“我國曆代紀元表”的所有帝王剔除,保留全部朝代名,全部內容如下(原文為繁體字,未予轉換):

一、東周(前770-前256)共 514 年。

二、秦[秦帝國](前221-前206)共 16 年。

三、漢(前206-公元220)共 426 年。

西漢(前206-公元25),共 231 年,其中王莽亂政,新(5—25)共 20 年;

東漢(25-220)共 195 年。

四、三國(220-280)共 60 年,

魏(220-265)共 45 年,

蜀漢(221-263)共 42 年,

吳(222-280)共 58 年。

五、晉(265-420)共 155 年,

西晉(265-317)共 52 年,

東晉(317-420)共 103 年。

六、南北朝(420-589)共 169 年,

南朝\r宋(420-479)共 59 年,齊(479-502)共 23 年,梁(502-557)共 52 年,陳(557-589)共 32 年。

北朝\r北魏(386-534)共 148 年,東魏(534-550)共 16 年,北齊(550-577)共 27 年,西魏(535-556)共 21 年,北周(557-581)共 24 年。

七、隋(581-618)共 37 年。

八、唐(618-907)共 289 年,其中包括了 武周(690—704)共 14 年。

九、五代(907-960)共 57 年,其中,後梁(907-923)共 16 年,後唐(923-936)共 13 年,後晉(936-947)共 11 年,後漢(947-950)共 5 年,後周(951-960)共 9 年。

十、宋遼金

宋(960-1279)共 317 年,北宋(960-1127)共 167 年,南宋(1127-1279)共 152 年。

遼(907-1125)共 218 年。

金(1115-1234)共 119 年。

十一、元(1206-1368)共 162 年,若自南宋滅亡 1279 年算起,共 89 年。

十二、明(1368-1644)共 276 年。

十三、清(1616-1911)共 293 年,若自明亡 1644 年算起共 267 年。

由上可見,超過 300 年以上的朝代雖然較少,也不是沒有:東周 514 年,兩漢 426 年,兩宋 317 年。

任何帝國都有壽命,古今中外概莫能外。這是經社會發展不斷證明了的。

一個帝國,自立國、到全盛、到衰落、到滅亡,是有其發展規律的。

我國一直是靠農業立國,既然有這個主線,我試著從土地、人口、經濟發展的角度來探討。

有限的土地,限制著我們的經濟發展。在初立國時,土地相對分散,尚能做到耕者有其田有其食,糧食分配足以維持大眾,農耕還可以順利發展。越到後來土地兼併越嚴重,失去土地的人越多,加之社會發展順利之時人口不斷上升,有限的土地供給和上升的人口、經濟需求的矛盾便會逐漸累積,當二者失衡越來越大,到了臨界點之時,便會出現變革的歷史需求,改朝換代的時候便來臨了。

中國曆代帝國壽命有長有短,以不足 300 年者居多。考察東周、兩漢、兩宋能夠“壽長”,也是有原因,東周土地分封,周天子沒有太大的真實權力,只保有名分。兩漢、兩宋都需要一拆為二,才能說得上延續,實際上也是滅亡後的再調整了。

這個平均時間數,應該也能大致代表土地、人口、經濟的矛盾累積所需的年數吧。


bratskid


日本天皇傳承2600年的歷史,中國王朝為什麼每個三百年就要改朝換代,這是我一直都在思考的問題,今天就說下我的愚見。

王朝的繼承人

縱觀中國封建王朝的皇帝就回發現,往往王朝初期的君王都能大有作為,而到了中後期多是平庸甚至昏庸之輩,我想這是這是王朝衰弱的表現,同時也加劇王朝的更替。

我想用一章《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就能很好的解釋這一現象。王朝的建立統治者勵精圖治,奮發圖強才能脫穎而出建立一個統一的王朝。所以王朝的建立者一般不是明君就是賢君了。而一個建立初期王朝並不穩定,都會伴隨內憂外患的出現。既被戰爭破壞的社會經濟和外部的強敵,如漢之匈奴,唐之突厥,明之蒙古。



所以王朝初期君主都會出現一批有作為的君主,如漢之武帝,唐之太宗。那是因為與王朝建立者相比國家經濟得到一定的恢復,所以往往有很大的舞臺,國家往往會在他們手中走向盛世。

可是正所謂盛極而衰,當內憂外患解決之後後世在安逸的環境下開始不思進取,王朝不可避免的進去衰弱。

農民破產導致統治基礎破壞

本質上來說,中國的封建時代是一個農業社會,也是一個階級社會。這也是王朝興亡的兩個基本要點:農民和階級。 1. 古代中國是一個農業國,社會生產的主體為農民。小農經濟的特點有兩個,一是分散,二是脆弱。



風調雨順還能勉強度日,一有天災人禍則無法維持生活。疾病,自然災害,戰爭,重賦等,都會導致農民破產。破產後的農民失去土地,從自耕農淪為佃農。隨著時間的推移,土地逐漸集中到大地主手裡。這就是封建社會一個無法避免的情況:土地兼併。失去土地的農民無法保障生活,在社會矛盾激化的情況下就會發生農民起義。經過農民起義的衝擊和洗禮後,政權得到更替,土地得到重新分配,社會矛盾得到緩解,進入下一個循環週期。

階級固化以及財富過分集中

朝代的更替是一個自然規律,終歸到底是人性,人性是自私的。

分裂時期舊的權貴階級被戰爭破壞,社會重新進行新的一輪洗牌,可以說這個時候是社會階級流動最為頻繁的時期,即使農民也有可能當皇帝。

待到王朝建立後,新的權貴階級出現,可是正如我所說的,人都是自私。即使是農民,掌握權利後都會從利己角度出發,收斂財富,其具體表現為土地兼併,土地兼併導致農民的破產成為地主的附庸-傭農,隨著時間的推移會出現一個由破產農民組成的集體-流民。歷時將會出現新的亂世。


其規律基本上可以概括為:戰亂社會進行新一輪的洗牌—王朝建立新的權貴階級出現—財富集中導致階級固化和階級矛盾—戰爭摧毀固有權貴階級—王朝初期一系列的緩解社會矛盾 —階級固化……


夜雨難聞


我國大一統王朝的興替呈週期結構的因由,個人論之如下:

1.開國精神的逐漸消亡。王朝初興、百戰開國,奠基之主鑑前代之興替,嘗創業之艱難,知生民之疾苦,故內能養護黎庶(如漢初之與民休息,唐初之租庸調製),外能禦敵破虜(如漢之逐匈奴,唐之破突厥,明之擊蒙古於漠北),此為開國精神的具現。

時勢推移,王朝主政者由雄主漸為守文,終淪落為長於婦寺的庸、虐之帝,顢頇庸劣、 驕奢淫逸;保民御暴的責任精神,蕩無所存。

此一過程,由開國至守文約三四代,後則庸主出而國昏亂,所以不驟亡者以大一統王朝國基尚厚,大抵綿延漸百年,約十數代三百年國基壞而王朝崩。

2.國法制度的破、失。開國之初,財賦、吏治、刑律、民政逐次建立,術法長則國運興,後則漸次破壞,財賦壞則國用失、暴政興則民受虐,國以亡,亦百年間事而。敗法原由或為時移世易、舊法不適而無更建者,或為劣法驅良法者(如明之鹽法更迭),或為因利益糾葛故意枉法、壞法者。

3.內外勢力的傾軋、破壞。王朝之壁壘,雖主由內腐,而外在勢力的破壞作用亦不可忽視,如東漢之外戚、宦寺、及漸興的門閥,唐之閹宦、藩鎮,宋之冗官、黨閥,明之藩王、滿洲。某一勢力的產生、成長、壯大,及其破壞作用的顯現亦有其週期性。

4.兼併起,而民生殘。我國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整個古代史均為農耕經濟,以有限的土地養育兆民, 累數代,而生民愈眾,兼併俞烈,民不聊生,揭竿而起者時有,終致王朝更迭。

綜上,一朝代的衰亡,為多種原因所作用而成,各種力量的積聚有其週期,則王朝興廢亦有其週期,開國正而國基厚者可近三百年,其餘驟興驟亡而已。

所幸者,縱觀國史,雖屢有更迭,然“桀紂亡而湯武興”,中華之精神、氣節綿延不絕,自有為傲之處。

以上淺見,或有脫漏,望斧正。


素履幽行


封建王朝,那就是從秦朝開始,的確沒有任何一個朝代可以持續300年以上,漢和宋都經過了斷層,加起來才超過了300年。

原因有很多種,朝廷腐敗無能、地方勢力過大、強敵入侵、內部鬥爭、橫徵暴斂、天災人禍等,根源就是土地之爭,當一個朝代的土地矛盾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分配機制失調,就會有人來打破現有機制,重新洗牌,一個新的大地主(新王朝)來代替老的地主(舊王朝)。正所謂,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也許300年,是土地分配的一個週期,土地重新分配——土地兼併——發展到極致——天下大亂——重新洗牌再分配。另外,氣候變化也可能是另一個原因。


紅黑聖西羅


首先回答這個問題以前我們應該知道中國的朝代最長存在了多少年!宋朝這樣的合起來400多年的,中間也經歷的北宋和南宋的變動,強大的唐朝,也只有289,所以接下來我們分析一下大概原因! 作為封建王朝其社會制度肯定本身也是存在一定問題的!但是今天我們主要統計一下中華各個朝代主要覆滅原因我想大概可能有以下幾點。 如隋朝一:大運河的開鑿,花費太多的財力和人力。二:隋煬帝的殘暴奢侈的性格。三:隋煬帝加強中集權制度,讓官員不滿。四:起義軍的崛起。五:戰爭頻繁,大敗契丹。這中間就集中各個朝代都可能覆滅的大多數原因!又或是常年戰亂國庫空虛!又或是內部叛亂!外敵入侵等等,這些都有可能是導致一個王朝覆滅的間接直接原因! 但是我認為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制度的問題:封建王朝普遍實行世襲制,當然也有個別通過一些手段自己上位的!既然是世襲制就不能長時間的保證一個國家一直擁有一個良好的管理者,所以我認為這才是一個朝代不能長時間存在的最根本原因!


魚樂說說說


中國歷史上沒有出現過連續存在300年的封建王朝,更沒有出現日本那種萬世一系的王朝,這是歷史的必然,也是中國的幸運。

首先,每個封建王朝都缺乏自我更新自我救贖的機制,總是陷入由亂到治、又由治到亂直至傾覆的怪圈,擺脫不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歷史循環。此無他,嚴重的階級階層矛盾造成的。新王朝初立,尚能顧及民心民情,勵精圖治,惠及天下。久而久之,統治者則驕奢淫逸,無所顧忌。兼併天下土地財產,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使階級矛盾日益激化,一夫作難而七廟隳。

其二,家天下思想使帝王專制獨享社會資源,也激化了統治階級內部矛盾,弒君篡位,也使一些王朝的歷史戛然而止。

其三,中國思想史上有著悠久的民貴君輕的傳統,賦予人民以推翻暴君的權利。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其四,中國有著悠久的官逼民反、揭竿而起的反抗傳統。秦王朝建立僅十幾年,陳勝就高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帶動天下推翻了暴秦,開了以農民起義推翻封建王朝的先河,為後世的被壓迫者樹立了光輝榜樣。





龍業文史


中國古代歷史上沒有一個封建朝代存在三百年以上,是事實。

之所以會這樣,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封建的父傳子,家天下這個制度本身。這個制度必然產生腐敗。腐敗逐步積累,導致王朝滅亡。

封建王朝有一個普遍的發展規律,即前期蓬蓬勃勃,發展強勁,到中期達到全盛,之後便開始走下坡路,雖然偶爾出現一些明君良臣,使國勢稍有回升,但總體是不斷衰落,直至滅亡,被新朝取代。

以唐朝為例。前朝,在太宗,高宗,武后的治理下,國家迅速發展,至玄宗時達到全盛。玄宗便腐化起來,內寵楊貴妃,楊氏兄妹,李林甫,外重大野心家安祿山,釀成安史之亂,幾乎亡國。後雖平定了安史之亂,但國勢已傷,後起諸君,雖不乏明主良臣,但受封建遺傳因素的影響,無力徹底解決諸如宦官奸臣相繼弄權,藩鎮割據愈演愈烈的問題,政治腐敗,經濟崩潰,終於引爆了農民起義,而唐政權則被大軍閥朱全忠取而代之。國家陷入分裂狀態。

短的朝代不論。幾個比較長的朝代,也就二,三百年。這也跟人一樣,過了一定的年齡,身體的機能逐漸老化,各種疾病乘虛而入,即使努力維持,也終難免滅亡。二,三百年便是比較強健的中國封建朝庭的自然壽命。

歡迎點評。


WM曉奇


帝制制度,決定了王朝不過300年的循環怪圈。地理環境決定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優點是利於大一統,集中權力搞基建。缺點,統一思想,沒有活力,易控制輿論,實行愚民政策。皇權高於一切,明君能使帝國強盛,天下無敵;昏君、暴君能使帝國走向滅亡。雖然除清朝以外,其它大的朝代,相權制約皇權,但終究還是皇帝一人決定一切。官員的官本位思想嚴重,其根本原因還是專制制度,開國元勳腐敗是有利於皇權的穩固,不是開國元勳的官員腐敗,不利於皇權的穩固,給人錯覺法律就是擺設,還是皇帝說了算,皇帝就是法律。

就是宋朝是個奇葩,皇權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只有宋朝。北宋的宋仁宗都不敢觸犯《大宋律》,皇帝的權力得到最大的限制。北宋還有老百姓集會類似於歐美的遊行示威。也就是憲政民主制的雛形是在北宋的準備階段,也隨著它的滅亡而滅亡。如果仔細研讀《宋史》或關於宋朝的野史,都能捕捉到現代的影子,和歐美國家很相似。


我最喜歡的女孩葉溜溜


這個話題沒有意義,就像大多數人的壽命基本上在75左右吧,你去問,為什麼大多數人的壽命都活不到100歲一樣。 一個王朝週期在300年都已經算長的,封建社會王朝週期長短主要和外部環境有很大的關係,你看看週期長的宋、明、清、唐都是被外部環境外因所改變,如果沒有外因,基本上都可以千秋萬代,沒有外部因素的影響,槍桿子裡面出不了政權的! 短的王朝也一樣,都想取而代之蠢貨的結果。 人類社會和動物世界基本上都一樣,物競天擇強者生存,才有利社會的發展! 沒有飯吃,為何不吃肉呢?這樣的環境有利於社會發展嗎?! 官員基本上終身制的環境,社會發展的動力能有多大? 外部環境會等你?會給你機會? 浩浩蕩蕩的大環境趨勢,逆者亡順者昌! 就像俄羅斯和歐美作對,嗑著瓜子看俄羅斯結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