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食同源——白扁豆

扁豆,既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食用蔬菜,也是疗病补虚的良好药材。它是一年生缠绕草质藤本栽培植物,因其种子形扁,故称为扁豆。又因其豆脊上有微弯如眉一道,故也称为蛾眉豆。老中医廖佐芹教授说,其性平味甘,入脾、胃经,有健脾和中、消暑化湿、止带止泻之功。如《食疗本草》谓:“疗霍乱吐利不止,末和醋服之。”《本草纲目》称:“硬壳白扁豆,其子充实,白而微黄,其气腥香,其性温平,得乎中和,脾之谷也。入太阴气分,通利三焦,能化清降浊,故专治中宫之病。”因其能健脾化湿和中,故有“消暑”之效,可用于夏伤暑湿,脾胃失和所致的吐泻症。

扁豆还能解酒毒及食鱼蟹中毒引起的腹痛吐泻,可单味生嚼,或加水研,捣绞汁,也可与紫苏同煎饮。扁豆,味道鲜美,《名医别录》称其:“荚蒸食甚美。”6~10月间可趁嫩取豆荚或苗叶烹调,或炒或蒸以佐餐。方法:苗叶洗净放入沸水中浸透捞出,于冷开水中过凉,挤去水分,置于盘中,加盐、味精、油等调料拌匀;或将豆荚洗净去筋,蒸熟,然后加入调味品拌匀。待至立冬前后,打出种子,再晒至全干后收藏。需要食用时加水适量,用文火久煮或烘熟,可拌适量盐,以佐餐;或加适量砂糖拌和以充饥;还可与适量的粳米、薏苡仁、山药煮成粥食。

白扁豆营养丰富,每百克含有蛋白质27.7克,脂肪1.8克,碳水化合物57克,钙4.6克,磷5.2克,铁1毫克,以及泛酸(维生素B5)、锌等成分。扁豆的外衣,药名扁豆衣,功同扁豆。但药力较薄,性味甘微凉,长于运脾利水,适宜于脾虚有湿,或暑湿吐泻、水肿脚气等症。

扁豆的花,气味芬芳,性微寒,具有清暑化湿、健脾和中的作用,常用于暑湿下痢、胸脘满闷、带下赤白诸症。清代张秉成《本草便读》说: “赤者入血分而宣瘀,白者入气分而行气。凡花皆散,故可清暑散邪。”一般用的多为白花,故处方中所常见的为白扁豆花。

今日廖佐芹教授介绍几则白扁豆的民间食疗验方(备注:需在中医师指导下辨证使用)

1、白扁豆100克,用淘米水浸泡后,去皮加红糖30克,山药50克,煮熟服用。一日2次。

【功效】健脾化湿止带。适用于脾虚有湿、赤白带下。

2、白扁豆100克,水煎煮,连汤带豆同服。

【功效】固胎止带。适用于妇女带下、胎动不安、呕逆等。

3、白扁豆60克,粳米150克,同煮熬粥。每日早晚分服。

【功效】补益脾胃、和中止泻。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慢性久泻、乏力倦怠、口干欲饮等。

4、白扁豆50克,莲子50克,加清水适量,煮至熟烂,放白糖调味。每日1次,代点心食用。

【功效】清热祛暑、滋补健身。适用于产后或病后体弱。

5、炒扁豆、茯苓各30克,共同研为细末。每次取3克,加适量红糖拌匀,用沸水冲调服食。

【功效】可治脾虚水肿。

6、白扁豆、薏苡仁各15克,鸡内金10克。共同研为细末,炒至微黄,掺入小米稠粥之中,加白糖调味,分3次服食。

【功效】可治婴幼儿腹泻,效果较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