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年前美國人的“中國夢”是怎麼一回事?

最近中美貿易戰似乎已經告一段落。

回顧中美交往歷史上,兩個分別位於太平洋西岸和東岸的國家,其實已在兩百年前就開始了雙邊貿易,時間幾乎和美國曆史一樣長。

今天來看一本關於早期美中貿易交流的著作,由美國作家寫的《美國和中國最初的相遇——航海時代奇異的中美關係史》。

這本書在豆瓣評分8分,不算低,目前在京東已經售罄。孔夫子和某寶的二手書售價達到200-500元不等,間接證明了它的時代價值。

照例選取其中部分內容,感受一下200年前中美貿易的“盛況”。

背景:美國為茶葉而獨立的“中國熱”

早在美國建國的很多年前,歐洲人就通過貿易獲得了來自中國的茶葉。和絲綢、瓷器一樣,這種口味特別的飲料一開始也只是在上層社會,尤其是在婦女中流行。

上行下效,整個歐洲各階層都逐漸將飲茶視為一種中產生活的必需品,如同今天的房子和車子是標配一般,尤其英國,今天英式紅茶還具有非常強大的影響力。

綠茶乾燥不夠,不利保存,紅茶則相反,充分發酵,更易保存。

歐洲人在紅茶中加入砂糖和牛奶,減少了苦味

受到英國的文化影響,隨著茶葉進口量的增加,價格降低,遠在尚未獨立的、當時的殖民地的人們,也競相效仿宗主國。

美國人對喝茶究竟著迷到何種程度?

據當時一位英國遊客記載,波士頓的女士們沉迷於喝茶,連家務都不做。他們還經常當掉戒指和餐具,為了滿足喝茶這種“昂貴的嗜好”。

喝茶必須要有精緻的茶具搭配。尤其殖民地的富人們,心理上帶有一種沒文化的自卑感,因此仿效英國上流社會的生活,模仿倫敦時尚成了一種趨勢。對瓷器的需求也開始擴大。

華盛頓故居。總統也曾經定製中國瓷器,並指明要上貨色

殖民地時期美國人的茶葉消耗量大概在570萬-650萬鎊,按照一鎊衝200杯茶,美國人每年就喝掉了11億~13億杯茶,相當於每人每天1.4~1.6杯茶。

這些茶裡有九成都是美國人走私而來,只有一成是合法貿易。

猜猜走私最狠的是誰?就是上文的莫里斯。

代表大英帝國的東印度公司當然不幹了,你這麼搞,我們就要哭了。果斷推動英國政府出臺《茶葉法案》,規定東印度公司可以市場價一半的價格在北美殖民地傾銷賣不出的茶葉。

這樣一來,走私販們就沒有利潤可言了。

可以買到更便宜的茶葉,但殖民地人們卻不幹了。

這又是為啥?

殖民地的人們一直在政治待遇上比英國本土居民低一等,茶葉走私是大宗商品貿易,雖然可以喝到便宜茶,但走私經濟受益者畢竟還是自己人。

問題嚴重的方面在於,一旦開了這個口子,以後宗主國就可以隨意對各種商品玩降價、搞傾銷,殖民地的經濟豈不就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了麼。

後面波士頓傾茶事件大家就都知道了:一群美國人裝扮成印第安人,偷偷把英國人的茶倒入海中,引發英國政府大怒,拉開了美國獨立的序幕。

印第安裔藝術家亞歷桑德羅演奏的《最後的莫西幹人》曲子的原作電影即講述了美國印第安人的命運

為了這事,後來美國人索性都不喝茶了,改喝咖啡。

開篇:美國“胡雪巖”和學渣開啟對華貿易

234年前的2月22日。

這天是首任美國總統、雙魚男華盛頓先生的52歲大壽。

在度過寒冷的冬季後,兩艘船在這天開始首航。

一艘名叫“愛德華”,她帶著一船使節去往倫敦。5個月之前的《巴黎條約》宣告了美國的獨立,這一次則以使團和文書宣告未來世界超級大國的誕生。

另一艘船名叫“中國皇后”,她則向全世界宣佈,一個最年輕的的國家準備加入到全球貿易中來,和所有強國一爭高下。

博物館中的“中國皇后”號模型。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早在獨立戰爭之前,很多美國人已經通過英國商人“海淘”到中國商品,然而東印度公司壟斷了對華貿易,讓美國人無法直郵。

獨立戰爭的仗打完了,他們不得不考慮,在和英國爸爸斷絕父子關係之後該何去何從。

日不落帝國怎麼說也是世界經濟制霸,美國要想和平發展,爭取自己的生存空間,必須找到一條適合自己國情的道路。

新生的人民政權:建國之初的美國國土和國旗,星星只有13顆。後來每增加(領土擴張佔領)一個州,就增加一

1748年,一個叫莫里斯的英國小夥砸來到美國,跟著做菸草生意的老爸混了兩年後,他到了當時北美最大的城市——人口多達2萬人的費城。

做了幾天圖書管理員後,小莫去了家船運公司當文員,幸運的跟公司繼承人托馬斯成了鐵哥們,後來被擢升為合夥人。他倆的公司成了彼時美國500強NO.1。

小莫同時在政界也是風生水起。

美國人鬧獨立的時候,他憑著自己的經濟頭腦,幫助當時的起義臨時政府——大陸會議建立了第一個全國銀行。通過自己的人脈和談判技巧,給華盛頓提供了足夠的後勤保障,為獨立立下汗馬功勞。

戰爭尾聲的時候,莫里斯敏銳的想到:打完這仗,可以跟中國做生意了。

這時,一個叫雷雅德的小夥砸適時出現了。

小雷是來自康州的地道美國人,當然在獨立之前,英美一家親。

喜歡冒險的小雷最大亮點是上學時被開除,不甘於平庸的他選擇了加入英國軍隊。跟著當時的傳奇探險家庫克船長去探險,尋找通往東方的西北航道。

花了近2年時間,他們沒有到達目的地。反倒遇到今天加拿大溫哥華的土著印第安人。為了生計,一群衣衫襤褸的屌絲海員,用不值錢的刀子、鑿子之類的玩意兒跟印第安人換了1500張各種動物毛皮。

海獺毛皮色澤光亮,質地柔軟為哺乳動物之最。每平方英寸毛髮根數達百萬級。海獺很憂鬱:我這麼萌你們也下得

他們在一年多後千辛萬苦抵達了廣州。

意料之中,高品質、原生態的皮毛受到中國人的追捧,一船人大發了一筆橫財。

小雷回到美國已經是3年後的事情,他對於這段經歷念念不忘,還專門寫書,想拉風投來支持自己的創業計劃。

於是他來到費城,找到比自己大了15歲、同樣精明的莫里斯。

一個美國版胡雪巖和一個學渣冒險家,一拍即可。

原計劃準備3艘船,2艘去收集皮毛,一艘直接前往中國。由於種種原因(主要是缺錢),最後只能派出一隻船,恰好這隻船是由當時美國最牛的設計師派克設計,它的名字“中國皇后”,也因此而永載史冊。

英劇《禁忌》主人公繼承獲太平洋西岸的貿易據點,成為東印度公司覬覦的對象,並在公司和美國政府間鬥智鬥勇

首批美國貨到華:如何滿足大清需求

在13響水手鳴槍聲中,中國皇后號出發了。

岸邊圍觀的美國群眾們無不歡聲雀躍:這次出海標誌著美利堅的商業版圖將向東方邁出堅實的一步。

船上有什麼呢?

根據記錄顯示:有50噸木材、32噸鉛、12桶紅酒洋酒、1箱皮毛,還有500碼羽紗,約2萬的西班牙銀幣和近30噸西洋參。

以上總價值12萬美元。

摺合現在的美元值多少?

在後面加三到四個0就差不多了。

最值錢的是銀幣和西洋參。

當時全世界的硬通貨是西班牙銀元。

從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以來,西班牙人在南美和墨西哥開採的白銀佔了全世界產量的一大半。由白銀鑄成的銀元也就流通到全世界,尤其是在中國,人人都認。

墨西哥銀元因為有鷹的圖案,而在舊時被稱為“鷹洋”

西洋參完全是為中國人量身定製。

明清兩代都有不少歐洲傳教士來中國傳教。

這些教士們發現中國人對一種植物的根莖特別情有獨鍾:他們認為人參具有消除疲勞、催情壯陽的作用,兼有藥品和補品的功效。

1717年,一個法國耶穌會的教士在加拿大發現了另外一種山寨版人參,長得跟人參差不多,只是功效似乎會遜色一點,當地印第安人也經常挖來做藥。於是這種叫做花旗參的西洋參開始被運到廣州售賣。

一條花旗參產業鏈逐漸在北美形成:印第安人和非印第安人都開始挖掘西洋參,然後賣給東印度公司,最後再轉運到中國。

在中國皇后號上的醫生花了幾個月時間收集了30噸西洋參,按品質分類後裝箱上船。

人參(上)與花旗參(下)對比圖

美國胡雪巖去世,中美貿易持續升溫

為了順利實施首次貿易,中國皇后號準備了一份美國政府的介紹信。

今天看來這封信就是一份赤裸裸的諂媚討好求交往文。

文章開頭就用了九個定語把中國從皇帝到下級官吏,黨政軍要員,有的沒的都按照歐洲標準誇了一遍:

致所有親見或聆聽本文件的①最最尊貴、②最最強盛、③崇高、④傑出、⑤尊貴、⑥高貴、⑦莊重、⑧睿智、⑨卓見的皇帝、國王、共和(??,疑翻譯錯誤)、王子、公爵、伯爵、男爵、勳爵、市長、鎮長和所有貴寶地的法官、軍官、攝政王,無論教會或世俗......

看上去是不是很面熟?

慈溪太后的尊號前面也有這麼一長串詞。

慈禧:給哀家的前綴修飾詞,你們還嫩了點!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中國皇后號帶來了大量西洋參,杯具的是,他們的歐洲友商提前準備了更多的西洋參來中國。

好在他們在採購方面斬獲頗豐:700箱武夷茶,100箱熙春茶,2萬匹南京棉,還有不少瓷器。

這次行動給投資者們帶來了超過投資25%的回報率。

由此,也引發了更多美國商人的躍躍欲試。

從中國皇后號開始,越來越多的美國船來到了廣州做貿易。雖然他們的噸位和尺寸相比歐洲同行都要小不少,但並不妨礙他們成為其中的佼佼者。

很快,美國人的餐廳、客廳到臥室,紛紛擺上了來自中國的瓷器、傢俱、繪畫和古玩。還有更多的訂單是通過一種來件加工方式完成的。美國人提出各種定製化的需求,中國的工廠則按照需求進行加工。

廣州產西洋人物外銷瓷,在廣東省博物館看到很多此類瓷器

廣州畫師為歐美訂單定製繪畫和瓷器,“圖書館中肖像”最受歡迎

賣的東西多,採買的更多。

從中國進口商品導致了美國人的貿易逆差,缺少支柱性的拳頭產品,美國人面對了一個困擾其他國家幾個世紀的問題。

中國還需要什麼?

精明的美國商人得出的答案是:

海豹皮、海獺皮和檀香。

俄國人最早經營海豹皮。但美國人作為後起之秀,逐漸主導了全球海豹皮貿易。

海豹是一種很容易獲得的低成本高附加值產品,借用《舌尖上的中國》臺詞,簡直就是“大自然的饋贈”。

從東部港口出發的海豹皮採購船隊,在太平洋、南大西洋和印度洋的各個島嶼上尋找海豹。通常都是直接進入海豹中間,拿木棍將海豹頭敲打至死。

圖為可愛的海豹寶寶。“就像在海灘上撿硬幣一樣。”一位當時的捕獵者形容獵殺海豹的情形

接下里就是剝皮,用刀刮下脂肪和肉,放到海水裡沖洗後晾乾。這樣的一張皮可以保存很多年。

1792-1812年間,被美國商船運到廣州的海豹皮數量達到250萬張。被中國人用來製作各種穿戴品:披肩、腰帶、手套和帽子。

最受歡迎的還是海獺皮。

它比其他毛皮更軟、更厚,更能滿足中國客戶需求。

美國人老早就暗地裡在當時屬於西班牙、今天成了美國領土的加州和印第安人交換毛皮。

後來和阿拉斯加的俄國人一起合夥經營當地毛皮市場,戰鬥民族負責殘酷的驅趕當地的土著居民獵取海獺,毛皮則被瓜分後分銷到中國市場。

獵取海獺的手段之殘忍並不亞於海豹。土著居民用各種武器將它們殺死然後剝皮。

一位19世紀美國作家寫到:“美國毛皮到廣州利潤之高,可以和沙裡淘金相比。”

捕獵海獺的商人在橫穿太平洋的旅程中,喜歡在美麗的夏威夷修整,除了景色宜人之外,當地奔放的土著女性也讓他們流連忘返。

今天檀香木被製成油膩中年男人標配:手串

就在這串寶石般的島嶼上,他們又發現了一種可以拿來跟中國人做生意的產品——檀香。

檀香其貌不揚,但是內部具有芬芳的油脂,在中國十分受歡迎。它被用來做傢俱,也可以做香料,祭拜時用來焚香。

陸陸續續在斐濟和其他島嶼上都發現了檀香木。

島嶼上的檀香林大都是由土著國王控制,土著居民們崇拜抹香鯨的牙齒,美國人便利用鯨魚牙齒換取了大片的檀香林,再由他們砍伐後運到中國售賣。

利潤有多可觀呢?

1812年,波士頓的一艘船花了800美元買了幾百噸斐濟檀香,在廣州賣出了80000美元。

100倍的暴利!秒殺幾乎所有現代產品!

頗為傳奇的莫里斯卻在這段時間裡,轉向了國內地產,大量收購土地進行投資。

遺憾的是他的動作稍微超越了時代,內個時候的美國房地產還尚未發達,他債臺高築,還一度鋃鐺入獄。

這位美國曆史上最富傳奇色彩的人物之一,最終在71歲的時候與世長辭。

尾聲:充滿危險的貿易之路

被迫捲入的生態和文明災難

浪漫的航海故事並不能替代危險重重的航海旅程。

除了風浪、海盜和敵對國家之間的攻擊,美國人的中美貿易之間還有很多的風險。

在採購中國人特別喜愛的海參時,美國人會依託善於撈取海參的土著居民。然而大大小小的衝突和摩擦始終未曾停止過。一場場悲劇在重複上演。

東南亞的中國海盜也曾經橫行一時,威脅著往來商船

由於貿易逆差的嚴重,美國商人也加入了中國鴉片貿易的隊伍中,向中國人販賣毒品。

貿易還帶來了對環境的近乎不可逆的破壞。

無數的海豹喪生於捕獵船的刀槍棍棒之下,最後竟然到了海豹資源枯竭,獵取的費用已經不夠成本的地步。太平洋島嶼上的檀香林也被砍伐殆盡,只留下一片片荒原。

為了開發美國本土,成千上萬的華人勞工被商人們偷渡到美國,參加鐵路建設和淘金,大部分人都備受折磨和歧視,命運悲慘。寫下了中美交往史上極為不光彩的一頁。

世界上最小的島國瑙魯挖掘鳥糞現場。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在島嶼上挖鳥糞的華工,無論強弱每天都必須挖5噸鳥糞,這些鳥糞因為沒有降雨而變得非常堅固,且容易產生鳥糞“粉塵”,很多勞工不堪折磨,選擇了自殺。

回顧歷史,展望未來,作為現在超級大國的美國,和強有力競爭者的中國,正在上演一場新羅馬和重新崛起的漢帝國的角逐。

事實上,經濟層面的貿易競爭永遠是表面,文明(制度)才是決定這場較量最終結果的裁判。

總體評價

本書整體史料較豐富,參考了大量外文研究書籍,觀點較多。但翻譯在文案校對上有不少錯漏之處,讀者需要細心查看。

由於作者大學學的是生物和環境研究,所以也加入了一些貿易對環境的影響,這或許是一般歷史學家相對會涉及較少的部分。

在後面幾篇中,作者也對鴉片貿易進行了抨擊,包括對中國勞工的侵害,也做了較為公正的評價,這些都是本書的亮點所在。

本期讀書

美國和中國最初的相遇:航海時代奇異的中美關係史

When American first met China

An Exotic History of Tea,Drugs,and Money in the Age of sail

[美] 埃裡克·傑·多林 著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年12月出版

定價:56元

叢書:甲骨文叢書

筆記作者:二里頭大單于,國立蠻夷大學歷史系盜墓專業出身,某互聯網公司運營,博物館發騷友,塗鴉愛好者,囤書幾千部的重度藏書癖患者。歡迎在社交網絡關注我,每週定期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