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语文情境下中小学生高分作文系列:“写景”作文入门模板

本期专题:大语文情境下中小学生高分作文系列:“写景”作文入门模板

读者求助:去年9月开始,全国中小学,全部统一使用由教育部组织编写的“部编本”语文教材。这意味着什么?从作文的角度来看,孩子们当如何突破?

根据当今中小学生作文学情诊断来看,“写景”作文应当是同学们畏难情绪最重、写作难度最高的一个类型,这也是我们将“写景”作文写作辅导靠后的原因。前八期的系列作文课程,通过家长们神助攻的“五个一”,以及“写人、写事”作文入门模板创设,大家对“写作文”这件事,不只入了门,而且掌握了各个类别作文写作最核心的的东西,有此基础垫底,再进行“写景”作文训练,效果当然杠杠了。

“写景”作文入门模板长啥样儿呢?“三步走”足矣。

1、先生情,再触景

写景作文第一步,也是决定作文成败的核心,当然得是“先生情,再触景”。

什么是“先生情,再触景”?简单来说,就是四个字:情感基调。

要写好写景作文,首要是先掐准自个的心情是什么样儿的。

譬如此刻,正是傍晚下学时候,小作者满脑子都是考试卷上惨不忍睹的分数以及进家门之后,来自爸爸妈妈的男女混合双打,或者是请出家法来一顿“竹板炒肉”。那么,他眼睛里所看到的一切景色,都该是裹了一种叫做“又愁又惨”情绪内瓤的景色——抬眼看见夕阳,这时刻的“夕阳”应当是什么样子呢?


例句A1:“夕阳的余辉透过朵朵云层,像无数道金笔大幅涂染,天空和白云被染得红彤彤,大地和山河被涂得金灿灿,整个世界刹那间变得金碧辉煌、热情奔放起来。”——亲爱的,这一刻,小作者眼睛中的夕阳,能是这样子的么?

例句A2:“落日的余晖马上就要收起来了,夕阳一点点被晚霞遮住,只在云彩边沿还能看到一点点微光。忽然,夕阳挣脱了云彩的束缚,又努力的露出了脸庞,放出更强烈的光芒。终于,夕阳还是缓缓地沉下去、沉下去……它是那样地眷恋天空啊,那倾尽一切的一挣,又背负了怎样的哀愁与忧伤?”——如此的夕阳,才该是合乎小作者“又愁又惨又隐含了希望”的夕阳才对。

再譬如,抬眼睛看见树叶,秋天的树叶。

例句B1:“看哪,枫树叶火红火红,像火焰,像红裙,它们在秋风吹拂下一个劲儿地跳舞呢,也或者,是在人们倾慕的目光中哗啦啦大声地笑呢……”——这能是小作者“又愁又惨”的情绪过滤器筛选过的景色么?

例句B2:“初秋的树叶只是有些微黄,但已经开始预示着将要飘零。树树秋声,山山寒色。我总是知道的,这声、这色,内里头都藏着那么一点点凄凉、一点点悲伤,还有一点点少少地,幻想。”——如斯地秋叶,才该是经过小作者此一时刻“情绪过滤器”筛选后的景色与着色。”


2、先“摄像”,再“拍照”

“先定焦,再位移”,请注意这里的“定焦”——是特指眼睛。谁的眼睛?当然是任何一个即将要写“写景作文”的小作者的眼睛。

有了第一步的“情感基调”作滤镜,再以小作者的眼睛为定焦镜头,到此,我们已经作好了“拍摄”准备,即写景前的心理、大脑准备工作。

接着,透过小作者的眼睛这个镜头,开始进入正式“拍摄”程序。如此媒体资讯如此发达,不论是家长或广大中小学生,都有些基本的、常识的“镜头意识”。这个“镜头意识”,就是写景作文中最了不得的宝贝哦。

第一是摄像意识

什么是“摄像意识”?就是同学们在观察景物之前,在大脑中对自己的分工要明确、要准确,自己是什么呢?一得是导演,二得是摄像,三更得是后期片子制作中的剪辑人员。导演是干嘛的?当然是管总体构思啦。摄像是干嘛的?当然得“以小作者眼睛为镜头”负责整个过程的拍摄。剪辑是干嘛的?就是对拍摄所得的各种素材进行选择、取舍、分解与组接,最终完成一个连贯流畅、含义明确、主题鲜明并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

写景作文开始之前,心里和大脑中都有意识开动了“摄像思维”,事情就简单多了。以小作者本人为三角架,以小作者眼睛为镜头,按照“前后左右、远近高低、上下里外”三种空间维度顺序对周遭景色进行拍摄——请注意这里头的四组关键词:一是空间维度,二是前后左右,三是远近高低,四是上下里外。

牢牢记住这四组关键词,则写景作文已经能混个及格分了。

第二是拍照意识

什么是拍照意识?拍照片同学们都会。

的“拍照意识”,不是指常规意义上的拍照片,而是特指“拍特定照片”,也就是相机中常用的“微拍”功能。简言之,就是相机与被拍摄对象之间的距离很近很近,几乎要挨着的那种程度。一朵迎风盛开的花,拍出来能看见花朵正中心花蕊上一粒粒鲜艳饱满针尖尖儿一样的花粉;一只蹁跹枝头的蝶,拍出来能看见蝴蝶须子上还沾着生动鲜艳的一粒粒花粉。一片弯如眉眼旋转着落下的柳叶儿,一只圆骨嘟嘟趔趄扑来的小鸡仔……总之,任何一个突兀出来的、勾惹眼睛的景色和景物,或船或山,或亭或檐,都可以成为拍照意识中的一个“特写”镜头,以文字形式“定格”在作文中。

如果说以“前后左右、远近高低、上下里外”三种空间维度的“摄像意识”,是连续的、动态的简略扫描,那么以“拍照意识”高度聚焦的“特写”,则是放大的、定格的工笔细描。


3、先泛灵,再引事

“泛灵”是什么意思?这是个心理学上的概念,咱们借用一下。“泛灵”是三四岁孩子普遍存在的一种独特心理现象,是说这个时期的宝宝,会把桌子凳子、地板屋顶等等一切东西,都视为有生命、有思想感情和活动能力的。亲自带过小孩子的细心家长们都有这方面的经验,有那么一段时期,宝宝会与枕头、布娃娃、布袋熊咿咿呀呀“谈心”,自个碰到了桌子凳子、摔倒在地板上,会先急急忙忙给桌子凳子和地板“呼呼疼”……“先泛灵,再引事”是个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中小学生在写景作文中,一定要有三四岁孩子的“泛灵”心理,要将世间万物都看作“有生命、有思想、有灵魂”的东西,包括眼睛所能见的一切景物、四季变幻、江河湖海、山峦峰壑,以及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一切动物,还有高的矮的、胖的瘦的、大的小的一切植物。

这个过程,如果非要换成作文专业术语的话,与之极相似的一种手法,叫做“拟人”——但这二者之间,区别还是很大的。“拟人”,这个很美妙的小手法,被如今的语文教学给糟践的走了样子。看看咱们的教科书上是怎么定义“拟人”的?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的动作、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这样的定义,实在是糟糕透了。

试问:世间万物,从动物到植物,哪怕是一棵小草一片叶子,哪个不值得人类去好好珍惜、好好尊重?尤其是中小学生,心里得首先有这种对世间万物的尊重与珍惜,才能感同身受它们的喜怒哀乐。在了这种感受与共情垫底,往大了说才能够养正自己的人品操守,往小了说,才能够写好、写活一片写景作文。

喵儿曰:宝石项链上那个搭扣

如果说,第一步的“先生情、再触景”是串成项链的那根钱,第二步的“先摄像、再拍照”是线上一颗颗璀璨夺目的宝石,那么,第三步的“先泛灵、再引事”,则是宝石项链上那个搭扣了。家长和同学们都能想得来,如果没有搭扣的话,项链还能是项链么?再华贵的线和宝石,也只能以半成品的样子灰头土脸窝在柜子里,而不是在美丽脖颈上与主人一起耀眼出星星的熠熠光芒。而作为写景作文中的“搭扣”,它们很难寻么?不,只要有了“泛灵”意识,小作者眼睛所能够见的世间任何一种景物、动物、植物,就都能够成为搭扣,能够赋予一篇写景作文最鲜活、最灵动、最独特的审美。

这里是“平凉家长之家”在线课堂,欢迎互动留言,祁祁喵将用心为你答疑解惑。明天同一时间,我们不见不散!

祁云:擅散文,善评论。专注于家庭教育、写作辅导、华夏大语文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