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价值”之外,更有意义

对传统村落价值的认知,决定着其保护发展从宏观政策到微观措施的一切。西化的价值评判标准、功利的价值思维,正对中国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产生影响。在人性逐渐异化褪色的时代,传统村落更大的意义很可能在于其“无价值”的部分。发挥这些部分的作用,抵御日益深刻的人性异化,为中国人的生活保留另一种可能,可能是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重要意义之一,应围绕这个目标探寻相应的手段和方法。

2017,就要过去了。2018,就要来了。

这一年,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讨论越发的激烈起来。大家争论文明与愚昧的问题、先进与落后的问题、中国传统文化陷阱的问题……这些伟大的论题俺是想都不敢想的,只是搬了小板凳,一边啃着西瓜,一边津津有味地看着、学习着。除了某些荷尔蒙爆棚的键盘侠以外,参与争论的人都有着广博的知识、专业的深度、全面的视角、系统的思维,拳拳的爱国心,给人教益良多。然而,俺还没有搞明白的是,其一,文化比的到底是什么?是某个时段的某种科技?还是全盘的哲学成就?还是经济实力……还是别的什么呢?比如,该怎么比较算盘和量子计算机的优劣呢?其二,为了证明一种文化是优秀的,是否就必须要证明另一种文化是低劣的?其三,优劣的标准是什么?拿着梭镖靠成片的牺牲才打死一个鬼子就很low?在办公室里喝着咖啡操弄鼠标杀掉成百上千的人就是优秀?其四,最根本的是,文化有必要分个优劣精粗吗?用锄头刨地种土豆就是低劣?电脑联网的收割机在一望无际的麦田上奔驰才是优秀?

咻……板砖来袭……我闪……请理解,俺是学工程技术的,对传统文化一无所知,所以

根本无意为传统文化辩护什么,也不想证明传统文化有多优秀,甚至也不想讨论传统文化会多有用,因为这些并非必要。就像俺绝不会努力去向您证明闷倒驴真的比Romanee-Conti更好喝一样,您也别给俺大谈柏拉图体系是多么精微、而道德经只不过是李耳先生个人的怪诞想象。都是不同历史时段、不同自然地理和社会条件下出现过的存在,只有不同,没有高下,这本来也是西方精英所认同并努力要实现的基本伦理吧?

一 我们为什么要区别文化的优劣?

当然,俺也理解人们为什么不得不讨论文化的优劣。在地球这个微型黑暗森林里,大家你侬我侬,养养花、吸吸猫过日子,只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幼稚。在现实中,作为个体的人绝大部分智商都在俺之上,可是作为一个整体,人类的智商之和为零,他们非得要靠搞死别人来让自己活下去,因此必须分出优劣。人类可怜的历史已经充分证明:搞琴棋书画的永远干不过舞枪弄棒的,再伟大的诗人被凶残的坦克碾压,同样会变成肉酱。因此我们必须转型成为现代国家、现代社会,必须要有高效的社会组织和坚船利炮,至少得活到天下大同的时候再说。

有学者指出,中国在领先全球的时候痛失近现代化良机,很大的问题就是出在传统文化身上。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儒道释支撑的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主张人的幸福快乐或者解脱,只能从内心中去寻求,于是乎中国人作为一个整体,就缺乏对外在物质的重视、缺乏对利益的饥渴、缺乏竞争和征服的强烈动机。比如,伟大的郑和搞了几个长颈鹿就回国了,没能取代哥伦布让中国成为日不落帝国;康熙爷在雅克萨搞了搞沙俄,又回去读四书五经没有转而开疆拓土、混元亚欧。中国近现代史的悲催历程,要简单说的话,就像当今社会上那些与世无争、甘于淡泊的蠢货,一定会被那些投机钻营奋力上爬的人秒杀,一样一样的。好在,今天的中国人已经果敢地抛弃了传统,在各种场合奋力拼杀竞争,就好像就算住在二楼,一进电梯就会死死地摁住关门键阻止别人进来,一样一样的。

但是,差点被干死的经历,能说明中国传统文化就真的很低劣吗?要说在近现代呢,西方科技当然是无可争议的牛叉,马克沁机枪狂屠僧格林沁的骑兵军就是最残酷而直观的证明。可是,时间再拉长一些呢?连西方学者都在苦恼,“

西方将主宰多久”;我们这边呢,也有“引领后西方时代”的构想,各种智库的煌煌巨著都在呢,有兴趣的人自己瞅去吧。作为一个没有什么上进心混日子的人,俺始终觉得为什么谁一定要主宰谁谁又一定要引领谁嘛。之所以不得不胡思乱想这些,还是和俺喜欢的传统村落有关。在文化必须分出优劣精粗、必须优胜劣汰的黑暗森林前提下,传统村落,在当今这样经济利益的博弈中、在目标与技术的落差中,确是低劣该被干掉、或者放任她自己老去;还是确实优秀应该被全力呵护、延年益寿、发挥作用?这就牵涉到一个基本的判断:传统村落对当今和未来,是有价值的吗?而且,当我们谈论传统村落价值的时候,究竟在谈论什么?

二、我们在用西方的思维,评判传统村落的价值。

按当前世界通行的做法呢,一种东西要得到保护,必须得有“突出的普遍价值”。无论搞调查、做研究、编规划、搞开发,总要求评估传统村落的价值。一评估价值呢,就是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什么的,尽管

这是西方精英阶层给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设定的框框,我们却一体凛遵,要不然大到申遗不能成功、小到保护发展规划被评审专家大声嘲讽。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呢,东方人腰杆稍微有点硬了,敢和西方人理论理论,搞搞奈良文件西安宣言什么的,但总的来说,我们一搞文化遗产保护,首先想到的还是一大堆意大利文法文英文的条条,没有这些条条,我们就手足无措,不知道该如何动作。甚至写篇研究中国传统民居的论文,如果没有塞进去一堆洋词洋名,谁都不会正眼瞧一瞧。

好吧,有条条总比没有好。可是一到工作中的实际呢,有几个是能把村落的价值“评估”得比较到位的?90%是搞点空话套话大话胡乱搪塞玩儿罢了;还有10%做得相对较好,但这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才可能:一是村子确实比较有特点,比如搞了套高效的排水系统(科学价值),或者是出了个全国闻名的牛人(历史价值),或者是有精美的煌煌大宅(艺术价值)……;二是恰巧这个很有特点的村子遇到了有专业水平、而且认真的团队,能把她的特征和价值说个三五六。否则,就只能是个佛系评估了……。遇到个普通点的村子呢,顿时茫然不知所措,一条价值都说不出来,然后就开始发火:这破玩意儿怎么评上传统村落的啊?其实没什么保护价值嘛,拆了最好……

这些胡乱搪塞的价值评估背后,只有“不认真”或“没能力”这么简单的原因吗?也许……咳咳,也许哈……我们可能不必完全套用西方式价值评判的框框来“框”我们的传统村落,甚至……想得再荒诞一点……我们,需要评估传统村落的价值吗

我们现在是都穿上了西装英文讲得比中文还流利,但传统村落不是我们建造的不是?建造传统村落的祖先的思维方式从根子上和西方人不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核心基础的儒、道、释,都对“物”并不在意。在佛家看来,智慧的内容不是理智的知识,智慧的功能不是增加物质财富;道家干脆就认为物质财富只能带来人心的混乱;就算在最积极的儒家看来,物质财富也绝不是人类幸福中最本质的东西。因此,中国传统哲学不需要科学的确实性,因为古代人希望了解的只是自己;同样地,古代人也不需要科学的力量,因为他们希望征服的只是他们自己。如此,科学的确实性和力量有什么用呢?在这样的文化基础上,日子刚好过得去就行了,现世过不下去也可以在来世过下去。所以,中国传统的文化能够支撑一个庞大的社会,与天和、与人和、与己和,支撑她面对天灾人祸,支撑她面对富贵贫贱,使之成为几乎是唯一延续至今的民族;而传统村落,正是这种文化的产物和结晶。可是,革命

要不得温良恭俭让,这样人畜无害的文化,却在近现代被各种鬼子的机枪大炮差点被干死,于是乎有了洋务维新五四土改文革……一路下来,我们已经把传统文化,不分良莠,统统干掉了。说到这里,我恨不得跑到阳台上去大喊一声:俺对传统文化没有狂热!我更渴望中国成功转型成现代社会!只是,为了买台最牛叉的计算机,就非得要把家里的算盘扔掉吗?!

把传统文化干掉了不好吗?非常好,现在满大街不都在提倡狼性文化吗,据说有些企业还要求员工互扇耳光激发狼性。在黑暗森林里,只有杀戮才能存活,所以,任何人、任何团体、任何行业,都要成为狼,都要去拼杀、去谋取、去抢掠;我们最终也要冲向世界,在别人搞死我们之前搞死别人,保障国家存亡、种族延续。但是,过去的中国人不是狼嘛,拿着火药却不知道造炸弹只会做烟花玩儿的传统中国人,不强调竞争、劫掠、杀戮的传统中国人,他们所营造出来的传统村落,究竟蕴藏了多少当代人能够认可的价值呢?为什么我们要在西方思维的指引下,按照西方技术的框框,在东方传统文化的宝库中去筛选西方所需要的东西

?找不到就回头怀疑这个宝库其实是个骗局?!

图1:这些东西的科学价值,究竟在哪儿呢?从现代技术的观点来看,基本就是低效、蠢笨、荒诞、可怜。

三、我们在用当代科技的尺子,衡量传统村落的价值。

比如,比较让人头疼的“科学价值”。好多中国文化精英都兴致勃勃兴高采烈兴趣盎然地指出来了,中国自古无科学,只有一些形同妖术的什么“风水”、“算术”。中医就更不用说了,这几千年来不知误了多少国人的性命,搞得华夏差点亡国灭种。建筑上,更是只有点可怜的手艺,根本谈不上成体系的科学。石匠知道怎么算剪力和弯矩么?木匠懂得杨氏模量么?抬梁式构造多么的弱智可笑,人家希腊人早早就用上了三角桁架……你还别发火,写过传统民居或村落价值评估的朋友麻烦举举手?扪心自问一下,大家写得痛苦还是轻松?是生拉硬拽的多,还是确实发现传统村落和民居中蕴藏的科学道理的多?(当然,别和我扯什么天人合一负阴而抱阳……)俺看到过一些很牛叉的论文,架了一堆很牛叉的设备,用了一堆很牛叉的算法,搞了一堆花花绿绿的曲线,检测出传统民居啊,那个

通风多么牛叉,啊,那个采光多么牛叉,啊,那个抗震多么牛叉,啊,那个保温多么牛叉……咳咳,是,是,仪器检测出来的嘛。可是,为啥村民不愿意住在这么牛叉的老房子中呢?站住!你可不能简单粗暴地斥责人家是“因为没有文化自信嘛”!再想想!

这么一说,是不是有人就大笑啦:大家快出来看啊!这个“自己喝着自来水却要别人挑水喝”(有人就这么批评俺)的家伙,也承认传统村落没多少价值啦……且慢,俺不是这个意思。简单说,传统中国人所追求的,和你们不一样。俺一度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智慧勤劳的中国人,千百年来为啥在民居上没有不断地改善进步呢?就算贵如老佛爷,居住条件本质上比一个地主老财也没什么差别,无非就是多镶了点金嵌了点玉。后来读到冯友兰先生等类似的观点,模模糊糊才有点启发,传统民居之所以没有逐步提升,可能的原因之一是压根儿没有这个需要。冯先生的原话是这样的:“

中国之所以没有科学, 是因为根据她自己的价值标准,她毫不需要”(原因见前文所述)。

图2:在面对马克沁机枪的时候,这些传统中国人引以为傲的东西,有什么价值?(当然,现在这些玩意儿又成了培训市场的香饽饽啦,因为可以让娃有特长、可以特招)

当然喽,搞研究、做规划的时候,科学价值不好评估,多大个事儿,无非就是面子不好看,少发几篇论文嘛(其实呢,只要版面费足够,一年发60篇论文其实也不难嘛)。可是,按这样的思路去搞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工作,是有实际的消极影响的哇(如果不能说是危害的话)。首先是得耗费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去找一种很稀缺的东西;其次找不到就只好牵强附会、生拉硬拽,告诉大家说皇帝就是穿着漂亮的新衣,这不是正好给那些处心积虑要剿灭中华传统文化的人士提供口实,变成高级黑了吗(看看有些论述传统村落科学价值的论文,您就知道我在说什么了)。其三,很多东西,一旦按现代(其实也就是西方的标准)判断为没有科学价值,又没有什么悠久的历史,也没有什么漂亮的艺术价值,是不是就可以不保护啦?就可以变造啦?就可以拆除啦?其四,想在现代建设中发挥本来就没多少的“科学价值”的作用,很可能也是费心劳力还走弯路。学选址?除了负阴抱阳,还有什么?学布局手法?今天的土地属性和过去是一样的吗?!学结构学材料?更是开玩笑,当代结构材料学还搞不过鲁班爷……说到这里,我又不得不跑到阳台上去大喊:

传统营造的智慧是绝对需要挖掘、保护和传承的!但是,要保护传承的却不是什么能够“震惊西方”的古代科技……

图3:这些东西的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历史价值,估计很难评估出来。那么,就该把它们拆掉吗?废掉吗?(当然,事实上,在一些美丽乡村建设中,它们是理所当然不可不戒首当其冲要拆掉、改造的,没价值嘛)

四、我们在用功利的心态,算计传统村落的价值。

我们为什么要保护发展传统村落?当然是因为她有价值嘛。是搞旅游的资源啊,是振兴乡村的抓手啊,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基因库啊,是文化复兴的前进基地啊……非常之重要,有价值。但是,当我们一开始谈论传统村落的价值的时候,潜台词中,已经要准备好要“变现”这些价值了。因为按照当今世界的价值观,什么叫有价值?就是有用。什么是有用?就是价值能变现成钱。正如有些人交朋友,首先判断的是这个狗日的对我有什么用。有用,就交个朋友;没用,连说声“拜拜”的时间和精力都不屑浪费。然而,传统村落就像失去劳动能力的爷爷奶奶,我们赡养他们,从纯粹的经济角度看,是非常不利的,只有支出,没有收益。那为什么还要赡养老人呢?大概因为我们是人,而不是冷酷的只会做数学计算的芯片吧?

可是,赡养爷爷奶奶是可以的,相对来说也是容易的。要想赡养传统村落,却是不切实际的,那得多少钱哇。因此,要研究传统村落的价值,有用的才留下来(潜台词就是,没用的干掉)。刚开始的时候呢,只有雕梁画栋的巨构才有价值,纳入保护范畴(文物建筑);然后呢,普通一点的大院也赋予了价值,入了保护的法眼(挂牌历史建筑);再然后呢,普通民居也有了价值(是整体风貌的一部分)……可是什么稻草堆啊柴禾垛子什么的,还是没有价值,就要清理、整顿了……

传统村落,本来是因为我们需要她,她才有“价值”。而现在恰恰反过来,只能当她有“价值”的时候,我们才需要她。包括要从中吸收营造的经验用来来指导当代建筑设计什么的,都带有“要用”的意思在里头。中国古代建筑史一讲课呢,就喜欢或者不得不强调“斗拱将结构功能和造型之美结合起来”,“彩画作为木构件的保护层”等等,以求说明中国古代建筑并不那么蠢笨无聊。有没有问题?没问题,因为这是事实(当然,也有人很努力地揭露批判中国传统建筑之愚蠢荒谬,而一些似是而非的类似于“气功大师”那样高级黑中国传统文化的人士,偏偏又给他们提供了大量的口实,比如,通过精密的天文计算,使得冬至的阳光能够照亮桥洞之类的故事)。可是,有没有另一层涵义?

很可能,我们更注重内心世界的祖先们,在营造传统村落的当时,功利的追求并不是那么重要。所谓相由心生,传统村落和民居之美,归根结底是营造她的人的心魂之美,而当代很多民居之所以粗陋,深层的原因只是功利心湮没了对美的追求(详见《我并不想过您那样的好日子》)。我们以功利的眼光打量一个非功利的产物,是不是容易产生误读呢?一个演员自己掏钱费力去帮助一些生了病的人,社会就觉得她有毛病;俺组织了几次村长沙龙一起聊乡村建设的事,就有人偷偷打听通过沙龙俺赚了多少钱……我们在评估传统村落的价值的时候,遇到那么多的困难,很有可能,只不过就是因为我们在

刻舟求剑、郢书燕说

正如海森堡测不准原理所指出的那样,当我们开始评估传统村落有用没用的时候,她的价值就已经变异了、坍缩了。我们认为传统村落必须有用,才值得去花心思,没用的,最好垮掉算了。山高路远的村落,搞什么发展都不会有前途,垮掉算了。色相普通的传统村落,没有人喜欢的,垮掉算了。还有很多同类的传统村落,同质化严重,留一两个标本就够了,其他的垮掉算了。吸引不到开发商的传统村落,没人出钱的,垮掉算了。占着土地指标阻碍开发建设的传统村落,垮掉算了。找不出什么历史名人、没见证过什么重大历史事件的,垮掉算了……咳咳,垮掉算了。

当然啦,理想总是丰满的,现实总是骨感的。你这个也舍不得,那个也舍不得,可哪有那么多的钱去保护呢?保护下来又干什么呢?这些是现实的问题,与理想无关。有些传统你是不用去费心的,比如,要我们四川人改掉吃麻辣的传统,我估计1千年也搞不定。有些是你保也保不住的,比如,现存的几万个传统村落,它们的衰亡,是一种正常的历史过程。因为传统村落既不在真空罐之内,也不在时间轴之外

。在这样必须靠不断的竞争才能生存的星球上、社会里,传统村落要么适应,要么被干死,因为她已经失去了生存的能力和愿望。吃着奇怪的食物、生娃又不积极的熊猫为什么没灭绝呢?人力和巨量财力干预的结果而已。可是,有巨量的人力和财力去干预传统村落的生存吗?不指望。

图4:中国传统建筑中相当可贵的一部分,恰恰就在于“没用”:从功能上看没用、从结构上看没用、从形式上看没用、从造价上看没用……

五、我们在用抽象的概念,虚化传统村落的价值

传统村落的价值,存在于多个维度。比如,对村落自身的价值、对区域的价值、对文化圈的价值、对整个世界的价值;又或者是对村民的价值、对干部的价值、对游客的价值、对学者的价值;又或者,外在形貌的价值、文化内涵的价值、自然农业的价值、创新发展的价值、精神灵魂的价值等等。大家辛辛苦苦开展传统村落保护,应该说要保护和传承的是多维度的价值,尤其是高维的价值。什么叫高维价值呢?就是整体的、长远的、精神层面的价值,比如说,对民族的文化身份认同、对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关键作用等等。

可惜的是,脱离人的价值评价,是没有意义的。立场和视角取决于人,脱离人、脱离具体的人去谈论任何东西的价值,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目前对传统村落价值的研究和认知呢,当然取得了深入而且丰硕的成果,但是如果从人的角度来梳理一下的话,似乎可以说,这些价值大部分还是对外来人的价值、对后来人的价值、对全体人的价值,是需要在宏观的、长远的维度上才能体现出来的价值。然鹅,这些宏大的价值呢,往往离保护和发展工作的实际甚远,因为每件事都是和眼下的、具体的人直接相关,什么民族啊、人类啊,稍微远了点儿罢?

我们的拧巴之处在于,价值判断的坐标系在不断地变换。谈论价值的时候,谈的是高维价值,在实际工作中,又想照顾实际需求。什么都想兼顾,却又无法为之付出,承受相应的代价。既要整体的、长远的价值,却又幻想让个体来承担代价。为国家和民族甚至人类长远和整体利益考虑,要求我们保护村落的高维价值;但同时出于对个体现实利益所担负的道义,又不得不努力去满足现世需求。而解决的方法往往又是以功利的方法去处理非功利层面上的事情,最终被功利毁掉一切美好(详见《传统村落,只能存活在有深度的社会之中》)。

注意,俺始终强调,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只有不同,没有高低。追名逐利被中国传统文化搞成一种需要鄙视的行为,士农工商,把工商排在最后,搞得我们明明在宋代就开始了的工业革命火苗,旋即被扑灭了。追名逐利有什么不好?非常好,只要不违法。我希望我的朋友们个个都能成为强东马云,这样我也能不劳而获蹭点吃喝。整个人类社会前进的动力,不就是欲壑难填吗?有了电报就很好了,干嘛又搞出了微信?有了汽车爽呆啦!干嘛又搞出了高铁……如果满世界都是四大皆空的高僧,woops……呵呵,人类只怕已经灭绝了,大陆上爬满了恐龙。只是,

欲望何时是尽头?在尽头等着人类的,又是什么?

图5:不同人对传统村落的需求是不同的。不从功利的角度开展传统村落的保护,是行不通的。

六、传统村落的意义,在“价值”之外。

人类正在发生深刻的改变(这又是个很伟大的问题,俺一不小心又想多了)。从功利的角度来看,今天的人类,多么牛叉啊!基因编辑、人工智能、热核武器……也许我们这代人算是最后的传统人类了吧!我们的下下代,很可能被各种技术改造得如此强大,离成为上帝,也只有一步之遥。但是,上帝也解决不了文明冲突、生态恶化、气候变暖、物种灭绝……。当好莱坞的噩梦来临,终结者或者强大的半人半机械怪物追杀的时候,我们还能期待明天来临吗?

就算人类能阻止像红皇后一样的人工智能灭掉我们,我们自己也很可能把自己搞死。某超级牛哲学家(好像是尼采)说,我们被驱赶着飞奔,到处是令人眩晕的匆忙,这个时代厌弃一切“无用”之事,只做所谓“有用”的事,就是能够带来眼前利益的事。我们不断地消灭,消灭那些没有竞争力的物种、消灭那些不产生效益的行业、消灭那些低效的养殖耕作、消灭那些没有保护价值的村庄、消灭那些低效落后的手艺……我们不断地消灭,会不会终有一天,轮到自己?很多大牛科学机构不是预测了吗?近十年内,将有百分之多少多少的职业会被AI干掉……可怜的多数人,能干哈哩?除了作为蛋白质生产者,像猪和羊那样?

就算AI不能取代我们,我们幸福吗?我们快乐吗?大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匆忙、贪婪、麻木、虚假。我们离作为土里来、土里去的自然人类越来越远,至于是不是更加幸福,我并不知道。有次俺想帮一个过马路的老太太提东西,她差点就报了警(当然,俺觉得是颜值的问题。如果是吴彦祖师兄,就两码事了)……

迄今为止呢,人类曾经拥有过的绝大部分美好,其实都是无用的。多少音乐家、文学家穷困潦倒而死?多少伟大的著作创作的初衷并不是用来追名逐利?多少动人的场景,恰恰是因为没有功利的参杂?反观我们今天的文学、音乐、绘画、电影、建筑……,咳咳,俺虽然什么都不懂,但也觉得好的不多,因为俺看到的都是钱、钱、钱。钱好不好?绝对好。可是只有钱好不好?可能不怎么好……功利之心、科学之技,把今天的人类变成了什么样子?可以说,

今天通过科学技术变好了的,基本上都是物。而变糟糕的,基本上都是心。

三千大千世界,亿万芸芸众生,不见得人人都在狂热地追名逐利。印度还有几百万苦行僧呢。更何况,随着物质时代的结束,将有越来越多的人追求心灵的满足。除了什么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之外,在非功利的追求下营造出来的传统村落,很可能将是休养心灵的乐园。传统村落可曾为此而准备?把那么多的村落打造成景区,或者塞满了小吃店的超级餐馆,或者什么高端精品民宿村,就算在今天再成功,赚得数钱手抽筋,无非也是低层次的功利之举罢了,能满足将来的需求吗?

传统村落,也许正是因为她落后、低效、缓慢、乡土……这些没有“价值”的部分,恰恰才是其卓越之处,为中国人的生活,在现代文明之外,保留了一种可能。现在醒悟还不晚,可千万保留几个落后无价值的村子啊。

图6:科学技术,将给人类什么样的明天?

七、让传统村落,为中国人保留另一种可能

当今的技术发达啊!可是,8个小时就能进行的环球旅行,和一年才能走完的驿道,区别在哪儿呢?龙舟,为什么要用玻璃钢来制造呢?大家一起辛辛苦苦地削木头造龙舟,似乎落后低效,可是,这难道不正是文化共同体存在的条件吗?钢笔代替毛笔、圆珠笔又代替了钢笔,简便、快捷、效率是这个时代的代名词,可是,用毛笔写字和用圆珠笔写是一样的吗?

正如我们尊重追名逐利的行为一样,先进发达的文明社会可不可以尊重一下“落后蒙昧”的传统村落,给她一席容身之地?确实,如果我国不能成功实现现代化转型,很可能就会沦为砧板上的鱼肉,被黑暗森林干死。但是,我国是个小国吗?一家炖肉全国都闻得到的那种?我们的现代化缺了万把个村落的支撑,就搞不成了?这些村落里继续用镰刀收割,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就完蛋了?所有的人都盼望着住在装有中央空调的混凝土笼子里?任何人离了WIFI生命顿时就有危险?

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我们既要保障大家享有现代化成果的权利,也同样要保障愿意选择落后的人“落后”的权利。不要只用一根尺子去量人生。没有钱就是失败者?在西方短暂辉煌的科技面前,中国人丧失了按自己的方式生活的勇气和智慧。楼阁是拿来比拼建筑工程技术的吗?不是,中国人所需要的“物”的价值是超然于物的。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滕王阁“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岳阳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必须成为一个文化过程,来重组中国人的身份认知……(太晚了,不写了)。

图7:2017,曾经见过的人

现代化是个有意思的过程,知识、数据、推理能力和传播工具让我们明白了多样性的重要意义,可是,人类本身却在逐渐丧失多样性。成功学把越来越多的人逼迫成一个个唯利是图的小人,职场秘笈把越来越多的人培育成了一个个工于心计的达人……减肥广告把越来越多的女人搞成风吹就倒的面条,奥数把越来越多的小孩子塑造成一台台计算机……你以为信息技术给了你飞翔的翅膀?不见得,有可能是让你的眼界变得更加狭小……总体来说,社会是进步了,可是,人类社会的多样性不是在维持,而是在迅速减少,我们正在被变成一台台同样的机器,我们过日子的样式、喜怒哀乐的原因、理想和追求……都正在变得一模一样,人生在世,只剩下挣钱二字。当今这个时代,只要是物质的东西,都极大地进步了;但丰富多姿的人性,却是越来越苍白。也许,传统村落最大的作用,就是在功利的现世之外,给中国人保留另外一种可能。

图8:2017,曾经见过的村

2017,只剩十几个小时了。回想起来,除了跑了不少地方,头发白了不少,攒了一堆机票高铁票无法报销,实在也没什么可说的。2017,有过多少次早飞的航班,有过多少次深夜无人的站台,也懒得数了。难忘的是,曾经在村里“山月清照红烛移,家家扶得醉人归”;也曾在山上“山穷水复疑无路,鸡鸣方知有人家”;也曾“云岩寺前雪,雪中乡建人”;也曾“村山不待人归去,春花寂寞分外红”;也曾“纵得自在须千劫,万里独行且看云”;也曾“山中才尽一壶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也“曾骑青牛陇上行”;也曾“行尽溪山心不宁,禅林深处每遇真”;也曾“层层深院层层雨,叠叠苍山叠叠云”……没有目标的旅程,往往能享受到最大的快乐。

图9:愿我们的日子,岁月静好(摄于浙江龙泉)

有位设计院老总根据他的工作效率,看到俺忽东忽西到处跑,就推测俺可能赚了几千万元了,特意打电话来表示恭喜。其实,俺大把的时间都浪费在溪头松下田间石上享受乡野的美好了。当然,他很难相信,因为这太不正常、太不正常了,世界上怎么可能有人浪费时间做没有价值的事呢。有一次在高铁上,旁边的大哥见我翻看各种村子的照片,就问:你去村子里干什么呢?呃……去玩。你是旅行家?!呃……不是,就是玩,顺便拍了些照片。你是摄影家?!呃……不是,就是玩,吃吃喝喝什么的。你是美食家?!呃……不是,就是去玩,偶尔也给人家出出主意什么的。你是策划师?!呃……不是,虽然有时候确实写了点东西。你是作家?!呃……这个,那啥……无法解释,也不需要解释。好在,大哥得知俺什么家都不是以后,就再也不搭理俺了,俺可以静静地欣赏那瞬间刹那闪过我眼睛的美好。

好吧。不管怎么样,无论按哪种活法:2018,祝愿您开心!他开心!我开心!大家开心!

新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