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反映相声艺人电视剧,《马三立》拍了四年,最后一集是纪录片

1997年,天津电视台12频道播出了电视剧《马三立》。这是中国第一部反映相声艺人的电视剧。这部电视剧从1993年便开始筹划拍摄,那一年马三立79岁,几经波折后,终于在1997年5月播出,当时马三立老人已经83岁。

1993年7月,天津电视台和北京新奥特影视广告公司筹备联合录制16集电视连续剧《马三立别传》。《马三立别传》根据刘连群的同名纪实文学作品改编,由桂雨清、李治邦编剧,邀请了张国立担任导演。扮演马三立的是天津曲艺团相声演员汪洋。他曾在央视组织的摹仿马三立比赛中以“声形酷似”而夺冠。

马三立 王凤山

但是这件事立项之后,资金出了问题。汪洋拉上张国立,想从天津电视台买走剧本或联合拍摄。有人说他其实是想打着马三立的旗号招摇撞骗。马老得知此事,立即通过《今晚报》和《中国戏剧报》声明:“《马三立》剧组任何诈骗行为与我无关,不得到我本人同意,任何个人和单位不得拍摄我的生平电视剧。”

《马三立别传》只好暂停。汪洋多次到马老家登门谢罪,保证不拉一分钱赞助,电视剧播出后,自己也再不靠模仿马三立挣钱。三年后,1996年,马老终于同意拍摄电视剧《马三立》,他小的儿子马志良也进了剧组,担任副导演。

导演姜申是马三立的老熟人。1976年姜申到《天津演唱》做曲艺编辑,结识了包括马三立在内的大批曲艺界人士。1978年马三立复出时的首次相声晚会,姜申是主要策划人之一。1987年,姜申以一部反映大学生的迷惘、困惑和价值观再确定为主题的电视剧《大学》而声名鹊起,获“飞天奖”二等奖。

青年马三立

电视剧《马三立》不靠滑稽取胜,不以噱头赢人,而是一部正剧。马三立出任总顾问,他认为《马三立》的“包袱”应抖在让观众“苦笑”上,若观众能从他这位普通相声艺人经历中,看到新旧社会艺人地位的变化,看到一个相声演员对艺术孜孜以求的态度,他就满足了。

天津电视台在武清杨村影视拍摄基地搭起了商店、戏院、茶社、书场、烟馆等场所,再现了昔日南市“三不管”市场,为了营造氛围,还特别购置了一部30年代的老式电车。开拍的第一镜头是:大门拉开,少年马三立啃着窝头向私立汇文中学奔去,因家贫衣破蒙受屈辱,心中顿生辍学之意……

马三立在老舍茶馆

《马三立》的播出也是一波三折。1997年1月8日、9日两天,天津电视台试播《马三立》前四集。开头部分主要讲述马三立少年时代的故事。30年代初,马三立在天津汇文中学读书,父亲马德禄是相声“八德”之一,卧病在床,后母丁氏嗜赌,埋怨马三立上学费钱,想让他退学从艺。兄长马桂元染上鸦片瘾,鼓励弟弟努力上学,买了一支派克笔送给他。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奈,马三立只好退学,开始了相声生涯。

马三立拜周德山为师,和师弟姜明元(大头)搭档。父、兄和师父严格要求他:会了、对了、好了、妙了、绝了。干娘王寡妇十分疼爱三立,鼓励三立要想吃“开口饭”,就得下苦功。马三立认了“一个大子儿说一段”的命,从此刻苦练功。

他头一次和师父周德山撂地儿,看到对他一直存有好感的尚秀娟,他失去理智,大声唱起来,结果自己搅了场子,遭到师父的严厉训斥:你要想干这一行,就不能拈花惹草,就得有一半当和尚的心……

马三立

试播后,见到荧屏上出现自己的形象时,马三立说:“我只是一个做艺的,领导和社会上的方方面面如此抬爱我,我实在不敢当,至于电视台拍我的片子,那是人家的二度创造,我们理应热心地支持了。”

1997年5月21日,电视剧《马三立》几经锤炼,终于在天津电视台12频道黄金时间推出了8集精编版。8集的故事,涵盖了马三立的大半生。其间穿插他辍学、葬兄、亲父气亡、继母私遁、师父病饿而去、徒弟朝鲜牺牲、老妻先他而走……等一系列家庭变故,其中浸满太多血与泪:旧社会混混、流氓无端倾轧,日本侵华时汉奸、日匪百般欺凌,为混口饭吃,他闯关东、下济南、走金陵,鞭炮声中过家门而不入……解放后他才真正露出笑颜,虽因一段《买猴儿》受冲击长达二十年,但观众给了他勇气和力量。

马三立与马季

电视剧片首片尾以素描画的形式,再现了马三立本人的音容动作和相声行业常用的扇面等工具。每集开始,都有马三立亲口讲述一段耐人寻味的人生体验,剧中也穿插了大量相声段子。第8集则类似于专题纪录片,截取了马三立本人的大量真实镜头,留下了宝贵的史料。

马三立提到扮演自己的汪洋时说:“这孩子对我生活上的细节、一些习惯性的小动作都挺注意,虽然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但是已经拍成的电视剧也就没法改了。他回天津,如果上我这儿来,为他以后的前途着想,他表演上存在的一些毛病,我会给他指出来的。”

马三立半生凄苦,生活赐与他的磨难,在他身上变成了超凡脱俗的语言和行为,才使他的艺术深沉、隽永、耐人寻味;他又是一位哲人,看似漫不经心抖出包袱儿,实际包含了他对人生真谛的参悟和对世相百态的洞察。遗憾的是,这部经过马老认可,表现马老大半生故事的电视剧,很难再找到视频资料。(文:何玉新)

马三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