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脏摊小吃制霸外卖江湖,“八菜一汤人均20”的麻辣烫有何魔力

囤泡面、榨菜的热潮还未褪去,小饿就找到了消费升级新方向:八菜一汤,人均二十。

金针菇、娃娃菜、毛肚、鸭血、撒尿牛丸、土豆片、宽粉、鹌鹑蛋“济济一堂”。真的是一道硬菜,不接受任何反驳。

这道菜发迹于四川市井,辉煌于东北脏摊,鼎盛期铺向全国,如今又制霸外卖江湖。

从一线城市黄金商圈,到三四线城乡结合部,再到十八线小县城都有它的踪迹。

无论你是海龟精英、在校学生还是工地搬砖工,都能在这一碗里吃出自己的喜乐与哀愁。

文人诚不欺我:江河湖海生明月,天涯共此麻辣烫。

就是这一碗麻辣烫,轻松刺破中年少女、佛系青年、油腻中年、沙雕网友等圈层。麻辣鲜香汇聚一处,正如这红男绿女乱炖一锅。

下面是“饿徒们”的自白:

01、中年少女:我就是生活在麻辣烫里的脆毛肚,一过九秒,我就老了。

自从过了三十五,我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岁月不饶人”。这个年纪,实在懒得交新朋友,但常常会回忆起大学时的旧友。

冬天零下十几度,走到外面一呼吸就是一道白气。而在学校外的露天大排档,热乎乎的麻辣烫也蒸腾起水汽。在寒冬的烟气中,我和同学们常常聚集于此。几毛钱一串,一人一大把,再淋上几勺麻酱,吃得酣畅淋漓。

后来才明白,如果没了这烟火气、人情味,那人生的旅程就太孤独了些。

▲城市TOP3“麻辣烫大学”排名出炉,你的城市呢?(数据来源:饿了么)

02、佛系青年:我就是生活在麻辣烫里的年糕,你不泡我,我不粘你。

我是一名导演,去过一百座城市,遇过一百个姑娘,吃过一百种麻辣烫。

在西安想加一份藕,店家端上来莲菜(注:藕的另一种说法);在福州想吃生菜,菜谱上找来找去只有春菜(注:生菜的另一种说法)。

一百座城市有一百种姿态。我丝毫不在乎“土豆和马铃薯能一样吗”,“番茄和西红柿能一样吗”的终极拷问。我们佛系青年要的就是:举止端庄,丝毫不慌。

▲同样一根烫菜,不同城市却有不同叫法。(数据来源:饿了么)

03、油腻中年:我就是麻辣烫里的底料,无论是谁,都会染成这股味道。

人到中年, 我真的不戴手串。因为我,不油腻。等到我这个年纪,也真的懂得什么是过犹不及。微辣、中辣、重辣我永远只选择微辣。玉盘珍馐,吃到最后还不厌倦的,也就金针菇、娃娃菜那么家常几样。

▲金针菇、土豆、娃娃菜高居全国麻辣烫订单消费前三。黑龙江亮了。(数据来源:饿了么)

这就是我人生的微辣定律和美味永恒定律。我还有一个挑姑娘定律你想不想听?

姑娘呀,无论是清秀还是美艳,都不如“顺眼”要紧。

▲选择微辣的地区最多,占56%,这就是麻辣烫的“微辣定律”。(数据来源:饿了么)

04、沙雕网友:我就是生活在麻辣烫里的金针菇,你吃了我,我还是我。

不知啥时候开始,我活成了一个表情包。正常人聊天说“哈哈”,而我则要“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仿佛少一个哈,我就不再是那个热情的我。

▲蒜泥、麻酱和醋把城市串联,就如“哈哈哈”把沙雕网友串联。(数据来源:饿了么)

我不在乎什么沙雕,这就是我生活中的小确幸。同事又晒朋友圈了,和男朋友吃了法式大餐,也就前菜、汤、副餐、主餐而已。

我一个单身狗会羡慕吗?其实并不会。我反手就是一份麻辣烫,今天为了满足一下自己,来了三素六荤一汤,花了四十五大洋。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真香!

▲49%的人爱在家中点麻辣烫,有你吗?(数据来源:饿了么)